第292頁
***
一個月後,他們終於踏上了回晃州的馬車,後面浩浩蕩蕩,跟了幾車的賞賜。
熙帝還順便給陸無憂又升了個官,他原本是正五品的隨原府同知,熙帝大手一揮,給他扶了個正,直升到正四品的隨原府知府。
乍一看只差了兩階,但以陸無憂這個年齡來說,便有些嚇人。
然而倘若知道,熙帝差點想把他直接塞進內閣里,就不覺得有那麼誇張了。
賀蘭瓷登車時,忍不住又回頭望了一眼繁華上京。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後又減免了今年一部分的賦稅,百姓們俱都歡欣鼓舞。
他們其實根本不在意帝王是誰,只在意自己的生活能不能過得好。
她看著街頭巷尾忙碌著的行人,看著兢兢業業做著生意的攤販,看著所有對未來充滿憧憬的百姓,想起那個許久之前她問過的問題。
——大雍會變好嗎?
不留神說出了口。
陸無憂自她身側而過,腳步一停,也望向了賀蘭瓷看著的地方,隨後笑道:「只要你想,它就會。」
作者有話要說: 萬能憂to瓷瓷:你想要的我都會幫你實現。
第九十五章
三年後,晃州隨原府。
有久未歸家,返鄉探親的從客船上下來的人,愕然道:「我、我是來錯地方了嗎?」
立刻便有人道:「你多久沒回來了啊!還是消息閉塞至此!咱們隨原府變樣都好久了……」
但見眼前,河道寬闊,河堤堅固巍然,往來船隻如織,上下船隻的行人亦是不少,熱鬧非凡,兩岸不遠處還能看見農田阡陌,一派悠然。
渡口處也不像他離鄉時那般連棧橋的木頭都腐朽不堪,修建的有模有樣,儼然堪與青州的渡口相媲美。
來人抱住包袱感慨,又忍不住問道:「水匪呢……就那三大幫?」
他回來時還只敢把細軟貼身藏著,生怕遇見盜匪。
旁人當即又笑道:「你這說得是多久前的老黃曆了,三大幫早沒了,咱府里好著呢,這通商一開,北狄都好久沒打過來了,今年青瀾江水又漲潮,咱們的堤也半點沒塌……你要是回來尋親的,不妨到府里找個活干,現在哪哪都缺人呢。」
來人怔住:「怎、怎麼會變化這麼大……」
旁人嘿嘿一笑道:「還不多虧了那位知府陸大人陸青天,唉,就是可惜他三年任滿就要走了……」
陸無憂的名字在隨原府上下可謂無人不知,整個晃州境內都有不少聞風而來投奔的。
短短三年,隨原府幾乎是大變模樣。
疏通河道,修築堤壩,修橋鋪路,整頓吏治,還於田於百姓,往來通商,開設商鋪……等等等,陸大人雷厲風行,能做的幾乎都做了,還重新加固了城池,在防禦工事頗費了一番功夫。
他治下的百姓自是喜笑顏開,在他手底下官吏卻是各個辛累交加。
主要這位陸大人,人聰明,又精明,效率還高,想在他眼皮子底下偷懶、試圖矇混過關可謂難如登天,他還時不時一時興起突然來巡查公務,叫人防不勝防。
與他同樣出名的,還有他那位夫人,干起活來一樣不要命,夫妻兩個人跟催命閻王似的,底下不管是各縣的縣令還是府里的官吏,看到他倆都只覺得心底發憷。
其中感觸最深的莫過於柳通判。
在闔府上下無人幹活的時候,他自覺自己已經是最勤快的了,然而跟著陸無憂陸大人操勞了兩三年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一開始還以為這位陸大人只有初到晃州之時才比較有勵精圖治的理想,誰知道,他居然能勵精圖治整整三年!
他人是不會累的嗎!
柳通判人都累瘦了一圈,不復當初的圓滾體態。
於是他詢問了陸大人。
陸大人飛快地看著公文,道:「時日有限,幹完這一任我估計就得走了,我夫人想看隨原府大治,我不拼一把怎麼行……有功夫想這個,我們一會再往縣裡走一趟。」
說起他夫人,也是個狠人。
不光跟著陸無憂忙府里的事務,轉頭還在整個晃州陸陸續續開起了書院,束脩收得極低不說,不問出身,人人皆可去聽堂,而且不限年齡,也不限男女。
讀書識字,懂學問,原本可是件稀罕事。
一般書院裡收的也都是要麼書香人家,要麼鄉紳富戶的子弟,窮苦百姓人家難有這個機會,然而賀蘭夫人的書院不光減免束脩,每隔幾日甚至會擺出棚子,在街面上講經講文,教百姓讀書認字,說得也都是些淺顯易懂的經文典故。
她這般爭搶生意,有書院親眷在朝為官,當即就想尋藉口捅到了禮部,不料回信一來,當先被罵了一頓,問他知不知道這對夫妻是個什麼情況,就敢貿然來信!
陸無憂在隨原府,可謂一家獨大,做事頗有幾分逾矩,該他管的,不該他管的,統統都管了,就連晃州地方的布政使、按察使,都得賣他幾分薄面。
反正上面特別下令了,陸無憂雖是知府,但亦是朝中特派,必要時可行使巡撫之權,相當無所顧忌。
三年期滿,不等地方考評,上面召他入京的旨意就下來了。
這次的行裝倒是一早就開始收拾了。
賀蘭瓷鍛鍊這麼幾年頗有成效,走路都覺得輕盈了不少,臉還是那張漂亮臉蛋,但褪去了幾分少女稚氣,脆弱易碎琉璃般的美感之下則多了幾分大氣。
一個月後,他們終於踏上了回晃州的馬車,後面浩浩蕩蕩,跟了幾車的賞賜。
熙帝還順便給陸無憂又升了個官,他原本是正五品的隨原府同知,熙帝大手一揮,給他扶了個正,直升到正四品的隨原府知府。
乍一看只差了兩階,但以陸無憂這個年齡來說,便有些嚇人。
然而倘若知道,熙帝差點想把他直接塞進內閣里,就不覺得有那麼誇張了。
賀蘭瓷登車時,忍不住又回頭望了一眼繁華上京。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後又減免了今年一部分的賦稅,百姓們俱都歡欣鼓舞。
他們其實根本不在意帝王是誰,只在意自己的生活能不能過得好。
她看著街頭巷尾忙碌著的行人,看著兢兢業業做著生意的攤販,看著所有對未來充滿憧憬的百姓,想起那個許久之前她問過的問題。
——大雍會變好嗎?
不留神說出了口。
陸無憂自她身側而過,腳步一停,也望向了賀蘭瓷看著的地方,隨後笑道:「只要你想,它就會。」
作者有話要說: 萬能憂to瓷瓷:你想要的我都會幫你實現。
第九十五章
三年後,晃州隨原府。
有久未歸家,返鄉探親的從客船上下來的人,愕然道:「我、我是來錯地方了嗎?」
立刻便有人道:「你多久沒回來了啊!還是消息閉塞至此!咱們隨原府變樣都好久了……」
但見眼前,河道寬闊,河堤堅固巍然,往來船隻如織,上下船隻的行人亦是不少,熱鬧非凡,兩岸不遠處還能看見農田阡陌,一派悠然。
渡口處也不像他離鄉時那般連棧橋的木頭都腐朽不堪,修建的有模有樣,儼然堪與青州的渡口相媲美。
來人抱住包袱感慨,又忍不住問道:「水匪呢……就那三大幫?」
他回來時還只敢把細軟貼身藏著,生怕遇見盜匪。
旁人當即又笑道:「你這說得是多久前的老黃曆了,三大幫早沒了,咱府里好著呢,這通商一開,北狄都好久沒打過來了,今年青瀾江水又漲潮,咱們的堤也半點沒塌……你要是回來尋親的,不妨到府里找個活干,現在哪哪都缺人呢。」
來人怔住:「怎、怎麼會變化這麼大……」
旁人嘿嘿一笑道:「還不多虧了那位知府陸大人陸青天,唉,就是可惜他三年任滿就要走了……」
陸無憂的名字在隨原府上下可謂無人不知,整個晃州境內都有不少聞風而來投奔的。
短短三年,隨原府幾乎是大變模樣。
疏通河道,修築堤壩,修橋鋪路,整頓吏治,還於田於百姓,往來通商,開設商鋪……等等等,陸大人雷厲風行,能做的幾乎都做了,還重新加固了城池,在防禦工事頗費了一番功夫。
他治下的百姓自是喜笑顏開,在他手底下官吏卻是各個辛累交加。
主要這位陸大人,人聰明,又精明,效率還高,想在他眼皮子底下偷懶、試圖矇混過關可謂難如登天,他還時不時一時興起突然來巡查公務,叫人防不勝防。
與他同樣出名的,還有他那位夫人,干起活來一樣不要命,夫妻兩個人跟催命閻王似的,底下不管是各縣的縣令還是府里的官吏,看到他倆都只覺得心底發憷。
其中感觸最深的莫過於柳通判。
在闔府上下無人幹活的時候,他自覺自己已經是最勤快的了,然而跟著陸無憂陸大人操勞了兩三年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一開始還以為這位陸大人只有初到晃州之時才比較有勵精圖治的理想,誰知道,他居然能勵精圖治整整三年!
他人是不會累的嗎!
柳通判人都累瘦了一圈,不復當初的圓滾體態。
於是他詢問了陸大人。
陸大人飛快地看著公文,道:「時日有限,幹完這一任我估計就得走了,我夫人想看隨原府大治,我不拼一把怎麼行……有功夫想這個,我們一會再往縣裡走一趟。」
說起他夫人,也是個狠人。
不光跟著陸無憂忙府里的事務,轉頭還在整個晃州陸陸續續開起了書院,束脩收得極低不說,不問出身,人人皆可去聽堂,而且不限年齡,也不限男女。
讀書識字,懂學問,原本可是件稀罕事。
一般書院裡收的也都是要麼書香人家,要麼鄉紳富戶的子弟,窮苦百姓人家難有這個機會,然而賀蘭夫人的書院不光減免束脩,每隔幾日甚至會擺出棚子,在街面上講經講文,教百姓讀書認字,說得也都是些淺顯易懂的經文典故。
她這般爭搶生意,有書院親眷在朝為官,當即就想尋藉口捅到了禮部,不料回信一來,當先被罵了一頓,問他知不知道這對夫妻是個什麼情況,就敢貿然來信!
陸無憂在隨原府,可謂一家獨大,做事頗有幾分逾矩,該他管的,不該他管的,統統都管了,就連晃州地方的布政使、按察使,都得賣他幾分薄面。
反正上面特別下令了,陸無憂雖是知府,但亦是朝中特派,必要時可行使巡撫之權,相當無所顧忌。
三年期滿,不等地方考評,上面召他入京的旨意就下來了。
這次的行裝倒是一早就開始收拾了。
賀蘭瓷鍛鍊這麼幾年頗有成效,走路都覺得輕盈了不少,臉還是那張漂亮臉蛋,但褪去了幾分少女稚氣,脆弱易碎琉璃般的美感之下則多了幾分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