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鍾應一邊看手冊,一邊聽閒聊。

  心裡默默點頭。

  這幾十年來,各界人士買回來雕刻了木蘭花的琵琶,已經掛滿了清泠湖大學音樂學院樂器室的牆。

  玳瑁象牙玉弦軸,紫檀金鏤柄嵌銀。

  隨便取出一把,都比今天的拍品珍貴、漂亮。

  手冊上這把紫檀木琵琶,樸素得毫無可取之處,連雕花都透著現代花卉的喜好。

  如果不是它像極了遺音雅社的木蘭琵琶,恐怕他們也不會來到這裡。

  樊成雲笑著聽完,特別給陳會長面子。

  「感謝陳會長,如果不是你們幫忙,我們也不會有機會坐在這裡。」

  「哪裡哪裡。」陳會長也是一個灑脫的脾氣,直接說道,「既然是您尋找了多年的樂器,我們清泠湖商會義不容辭!」

  他們正說著,一位身穿長裙的優雅女士終於入座。

  「來晚了。」她歉意的跟樊成雲打招呼,「我問到這把琵琶的事情了。」

  一句話,鍾應落在手冊上的注意力,火速落在她身上。

  莎拉.張,奧地利藝術樂團的華人副團長。

  她依靠著藝術樂團的人脈,不負眾望的低聲說道:「這把琵琶是維也納一位女性音樂教師的私人藏品,她確實是華人。」

  「不過,只能問到這些了,再多說就違背了拍賣行的保密原則。」

  「有這些足夠了,非常感謝。」

  樊成雲聽到女性華人,頓時喜形於色,看向鍾應,「小應,你覺得呢?」

  鍾應想了想,說:「也許原主是楚先生和鄭女士的後代。」

  但是,他仍不能直接斷定琵琶的來源。

  1942年樂器流失,楚書銘、鄭婉清夫婦帶走了木蘭琵琶的佐證資料,還有照片、樂譜,一路追趕著美國人登上了郵輪。

  1943年,美國華人互助會從中斡旋,幫助夫婦兩人尋回了木蘭琵琶,送他們登上回國郵輪。

  至此一別,楚鄭夫婦以及年僅十歲的女兒楚芝雅下落不明。

  還有他們兩人的木蘭琵琶。

  莎拉給的信息,不僅令樊成雲高興,鍾應也按奈不住激動。

  恨不得跳過拍賣,立刻到琵琶登場。

  維也納拍賣行的節奏,緩慢而熱烈。

  前三件標的物的氣氛,足夠讓第一次參加拍賣會的鐘應提心弔膽。

  一幅根本看不懂的名家油畫,四五位賓客競相舉牌,最終三百三十萬歐落錘。

  一套閃閃發光的皇室珠寶,十幾位賓客接二連三叫價,最終高達五百萬歐。

  鍾應聽著周圍暗自嘆息,感慨沒能拿下珠寶的低沉聲音,心中一陣緊張。

  他好像低估了拍賣會的水平,這些坐在台下的參與者,怎麼一個比一個有錢,連一頂平平無奇的帽子,都能競爭到五十萬歐?

  他伸手晃了晃身邊人,低聲問道:「師父,這次準備了多少錢?夠嗎?」

  樊成雲笑著看他,「不用那麼擔心,即使沒能拍下來,我們也會盡力去聯繫新買主,請他把琵琶借出來表演。」

  能高價買回琵琶的收藏家,必定也是熱愛音樂的人。

  他聯繫上奧地利藝術樂團,正是做了雙保險——

  能買回琵琶最好。

  買不回來,那就借借藝術樂團的人脈、面子,去借回來。

  鍾應安了心,捏著手冊等琵琶。

  很快,結束了第三件拍品,他凝視許久的通道終於推出來了等候的唐代古董琵琶。

  「現在是第四件拍品,唐代古董琵琶。」

  敬業的拍賣師,詳細的講述這把琵琶的優點、特徵。

  只可惜,它樸素得只剩下年代久遠值得誇獎,連專業人士都只能反覆的告訴在場的競拍者:它很神秘、它很古老、它來自神秘古老的中國,值得收藏。

  鍾應盯著它。

  紫檀木內斂的琵琶面板,連光芒都含蓄溫柔。

  投影上放大的雕刻緩緩晃過,鍾應也只能見到一簇一簇木蘭花,盛開在淺棕的覆手旁,辨不清花蕊的模樣。

  「起拍價五萬歐」的話音剛落,清泠湖商會的秘書,就舉了牌,穩穩落在了起拍價上。

  一時拍賣會場安靜無聲,大家對這樸素的老古董,仿佛都沒有什麼興趣。

  只剩拍賣師還在例行詢問。

  陳會長笑容滿面,低聲說道:「你看,我說琵琶沒什麼問題吧。外國人根本不感興趣。」

  這場拍賣會如他所說,確實有著更受外國人歡迎的收藏品。

  琵琶哪怕是唐代的,也不如之前的油畫、珠寶、帽子氣氛熱烈。

  鍾應鬆了一口氣,只想快點結束拍賣,去仔細辨別木蘭雕花。

  「小應看出什麼了嗎?」樊成雲悠閒問道。

  他不好意思笑了笑,「沒呢,剛才給的展示,木蘭花的雕刻過去太快,我也沒看仔細。但是聽莎拉團長說原主是一位女性,所以我猜,它可能是鄭婉清女士的雌蕊琵琶。」

  「琵琶還分雄雌的?」莎拉好奇問道。

  鍾應正要和她詳細說說木蘭琵琶的特殊之處,誰知,會場傳來了清晰的聲音——

  「十萬歐。」

  對方叫價果斷,鍾應好一陣愣神。

  之前的熱門藏品,不乏這樣的競拍,但都是幾千歐、一兩萬的往上加,這人竟然翻了倍?

  價格高漲,陳會長頓時覺得臉上無光,立刻安慰道:「沒關係,這次我們商會湊足了資金,一百三十萬歐以下,毫無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