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論男女老小,齊齊致禮,祝這位小公主一生平安,永遠幸福。

  西門,華夏軍騎兵統帥,飛馬牧場之主,前四大美人之一商青雅之女,商秀珣,由騎軍中血河衛、疾風輕騎、飛馬遠征軍和虎牢軍等過萬騎軍護送而入。作為新娘子的商秀珣,身上還著精美銀鎧,只是頭上同樣戴著鳳冠霞佩,還有吉紅的大披篷,上繡著金黃的鳳凰,英氣颯颯之餘,又更添喜慶吉意。

  她的身邊,送嫁之人最多華夏將帥。有老帥楊公卿和張鎮周,有獅帥裴仁基及其子四虎之一裴行儼,有四虎之一白文原,有血河衛中統領柳宗師和駱方小子,有鶴公鵬老之稱的商鶴商鵬,有竟陵城主老將馮歌及子倒馮漢馮青……諸多華夏軍中將帥,無人盡出助威。

  甚至有幾乎不曾露面世人的華夏智慧文聖,天下第一妙手魯妙子。他,是商秀珣的主婚人之一及證媒人。

  鐵蹄踏地,如沉雷遠播。

  「商帥,商帥,華夏統率!永盛不衰!」

  西門送嫁的口號也獨特過人,自有一股颯颯巾幗之風撲面。商秀珣是諸女中少接觸平民百姓的皇妃,她與沈軍師最少出現在人們眼前,比起另一個佛緣女宋皇妃還要少露面,但卻也是華夏人們心中大名鼎鼎女之巾幗。

  華夏大軍流血犧牲,到處可見她飛馬牧場的子弟;華夏天朝的建立,到處可見商帥的身影。

  偃師救援戰、洛陽追擊戰、娘子關救援戰,海外征夷戰、燕北破厥戰、風陵渡口阻擊戰、南陽三戰、襄陽阻擊戰、逆襲潼關戰……等等等等,商帥和她的飛馬子弟兵,和她屬下的陸軍騎軍一直在作最艱苦最危險最慘烈的戰鬥,她的騎軍,也是華夏在諸戰中最壯烈的部隊,減員最大,傷亡最多。

  正因為有了商帥、沈軍師和小公主三女,華夏才會無敵,才會有節節的勝利,才會有今日。

  當萬騎送嫁隊伍由西門進,民眾登時下拜,深深祝願鐵血商帥與徐聖帝同心同德,相愛相守,永護華夏。

  南門,天刀宋缺之女,佛緣女宋玉致,身著婚禮吉服,由其父天刀宋缺親送而進。

  她的送嫁隊伍,最多世間高手。除了天刀宋缺,還有四大聖僧中的道信和智慧,宋閥高手宋智、宋魯和小妾柳菁,南方金字梁王蕭銑、金字楚王林士宏,還有遠征海外的征夷平海王宋師道及埃及女王伊塞西爾、愛琴海明珠阿柔娜蕾婭帕拉絲,南征水師統領陳長林和蠻族崇漢、開山、鐵骨三位王子,蠻族女族長勝男也是送嫁伴娘之女,以及巴蜀新勢力與嶺南重新修好的槍王范卓及其女兒范采琪、其准女婿多情公子侯希白……

  三千蠻族及宋家精銳,世間諸多僧眾,是佛緣女宋玉致的送嫁隊伍。

  在華夏軍中,宋玉致沒有軍權也沒有親衛,她是心地善良的不喜戰事的女孩子,是天下僧眾以之瞻首為榜的佛緣女。她不參一戰,卻能令華夏與佛教關係轉佳,抵消以前慈航靜齋對華夏打壓的嬌嬌女。天下百姓信仰寄託,外族佛教發揚光大,華夏佛教重新改革,儘是這佛緣女的功勞。

  「玉致佛緣,月下紅繩一絲牽,幸福美滿千萬年!」

  帶著大家呼喊口號的,是疼愛妹妹的哥哥宋師道,仿佛不那樣做,就無法表達他心中對小妹的祝福似的。

  人們對佛緣女尊敬有加,而且對於送嫁主媒的四大聖僧更是頂禮膜拜,對於傳奇一般的天刀宋缺也極有好感,當日龍泉城下,刀斬東突厥;洛陽之下,大破李唐雄獅……而且還有遠征海外立下不奇功的征夷平海王宋師道,所以當他振臂一呼,萬民和應,共同祝佛緣女永遠幸福美滿。

  北門,華夏三大軍師之首沈落雁,卻沒有像小公主那樣乘船,沒有像商秀珣那樣騎馬,沒有像宋玉致那樣由三千蠻族抬舉著馬車步進,而是出現在離地十數米的天空,與第一次出現在洛陽相同,乘坐巨大的吊籃之內,由原瓦崗軍的軍士長索牽引而進。

  所有給沈落雁牽索的人,都是華夏軍中有名的將士。

  秦叔寶、程咬金、單雄信、邴元真、跋野剛、陳智略、樊文超、宣永、麻常等等原瓦崗軍、偃師軍、滎陽軍的大將都來了,甚至還有英帥徐世績。

  當華夏軍師出嫁,所有的將士都親自拉索送她。

  吊籃之上,是徐世績的夫人,沈落雁的義姐沈飛雁,還有暴君霸王龍翟嬌大小姐也是送嫁的伴娘,與她有得一比是沈落雁的女侍衛隊長如花,也站在沈落雁的身後。

  大儒王通和魏徵,是沈落雁的主婚人之一及證媒人。

  下面,還有暴雷重騎,瓦崗軍海外遠征軍,滎陽軍及飛翼隊等護送。看沈軍師鳳冠吉服,還手持一個小小的紅燈籠,更添這位智慧軍師的獨特和氣質,人人仰首向空,翹首相望,狂呼歡迎。

  「沈落雁,智慧似水,天生妍顏,才貌雙全情與君,世間頓羨並蒂蓮。」

  大儒王通一改平日老成持重,親為沈落雁呼喊祝福口號。如果說別人還不知道沈落雁對於華夏天朝的幫忙,那麼他和魏徵,卻最清楚不過了。

  人們的目光之中,四位皇妃由東南西北各進,會合於中心大廣場前。

  鳳後衛貞貞親率眾女迎接,一一擁抱,施以祝福,又牽著她們,等待夫君乘龍天降。所有洛陽百姓,數十萬人屏息以待,大氣也不敢出。

  見有巨大的魔鷹展翅飛空,卻非平日戰神之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