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她有些迷茫,難道自己就什麼都做不了嗎?宋驚羽、長公主,甚至是小澹的父親,他們這些天子重臣,在叛軍攻破京城後能有活路嗎?
人偶符、人偶符……宿知袖忽然想起一個人,李統領!宿知袖記得當時在他身上下的是中級人偶符,如今只要她想對方仍然會聽從她的命令,只不過她一直不曾動用罷了,自己又有系統,說不準能在消息傳遞上幫上一些忙。
見宿知袖竟然想到了這裡,小為忽然插嘴道:「宿主,我記得當初長公主似乎送了你一枚令牌,或許能起到什麼作用。」宿知袖還想再問,小為卻如鋸嘴的葫蘆一樣再也不肯吐出一個字。
宿知袖也知道它受權限所制,雖所知甚多卻不能隨心所欲地暴露出來,只得作罷。
她早已知曉,長公主的封地有隨她多年征戰的一萬精兵,那才是禹朝真正能稱得上戰士的人,在刀山火海里闖蕩出來的赫赫威名。
若是有他們在,京城的困境自然是迎刃而解了,然而長公主如今深陷宮中,這些士兵又無令不得召動……怎樣能把這支軍隊調來京城呢?外面圍城的人只怕早有防備,裡面的人插翅也難逃出,根本無法調兵。
宿知袖冷靜地坐在木椅上,垂眸看了眼剛才從匣中取出的令牌,思量許久,終於對遙在千里之外的某個人下達了一個命令……
而她雙手緊攥著木椅扶手,五日一到,她便要立刻派人出發前往江寧府!
第83章
重兵環繞的京都被圍得如水桶一般,三處城門更是被叛軍嚴加看守,任是誰都出入不得。
京城畢竟是每代帝王的居所,從外面看來是一座完全封閉的城池,周遭圍有高大的皇城牆,朱紅的牆身高高矗立,外沿平滑,更有各處角樓供士兵換防休息,易守難攻,對於前來攻城的敵軍而言實在棘手。
譽王也不想因毀損皇城百年之後去地下被老祖宗罵個狗血淋頭,京城人口甚多,如今出入之道全被堵塞,他料定裡頭的人定然撐不了多久,故而不曾以強兵攻之,只一心守城。
只要城中彈盡糧絕,他們自然只能束手就擒,皇位於他如掌中之物,仍是誰都阻攔不了。
雙方就這樣僵持了幾日。
京城占地甚廣,京兆府人馬畢竟有限只得嚴兵把守幾座城門,故而一些犄角旮旯處便被底下的人想當然的忽視了。
—
京城,皇宮內苑。
兩邊人馬相持了幾日後的某夜,有值夜的宮人見得李統領穿著一身戰甲,行色匆匆地邁入景陽長公主暫代陛下議事的昭陽宮,好幾日沒時間認真打理的臉上鬍鬚亂冒,卻難掩他滿面的喜色。
只見昭陽宮的燈火比往日多燃了半個時辰,之後李統領躬身從殿內退出,手心緊握成拳死死握著什麼東西,腳步輕快地朝昭陽宮外走去。
不久,宮外一處不起眼的角落,有一隻白鴿被人捧起振翅而飛,飛快地划過茫茫的夜色直至人眼不可視的曠野……
此時已至深夜,正是人困馬乏之際,外頭的守兵守了大半夜正是精神最為衰弱的時候,再過半刻便是下一班換班的時候,李統領選擇的時機不可謂不妙。
儘管如此卻也不能保證白鴿能毫無阻礙地飛到柳家村,只能說盡人事聽天命了。
不久前宿知袖給李統領下令,前往長公主面前獻計,以自己手上的那塊令牌作為信物到江寧府調兵,只要一萬精兵抵達皇城,這群京兆府的軟腳蝦根本不足為懼,他們現在膽敢圍城作亂無非是仗著京中無軍,人馬都在他們手上、而長公主也因陛下猜忌被留京城罷了。
—
宿知袖聽著系統的實時報告,終於在四日後順利接住一路飛奔而來的髒兮兮的信使,卻見它滿身塵粉、可憐兮兮地躺在自己掌心。
取下綁在小信鴿爪子處的信箋,宿知袖終於鬆了一口氣,輕撫了撫小信鴿的額頂:「辛苦啦……」
她隨手將兌換的玉米粒餵進小信鴿嘴中,腳下不停往村內趕去。
方才她做了兩手準備,如果今日沒有順利接到信鴿,宿知袖便會在回村前想辦法偽造一封,到時候帶回村內作為憑證,進而順理成章地派宋一以令牌為信物趕往長公主的封地江寧府調兵。
如今順利收到信箋自然更好,柳家村現今除了趙承,只有宋一一個會武又知根知底的,宋驚羽一早便吩咐讓他以宿知袖命令為準。
於是當夜二人便帶著令牌悄悄離村,誰也沒驚動,只有宿知袖獨自送他們離開。
宿家的馬車一路在夜霧瀰漫的林中馳騁,直到車輪消失在林邊,宿知袖才拎著燈籠回去。
夜色悄靜,連莊戶人家的狗都抵不住困意早已入眠,宿知袖獨步於村內新鋪就的大道上,涼風輕拂過雙頰,吹盡周身的好不容易聚集的一點點暖意,宿知袖手腳都是冰涼的。
她忽然問道:「小為,你說他們能順利帶兵去京城救人嗎?」
許久之後,小為輕聲道:「宿主,你已經做得夠多了,盡人事,聽天命。」
宿知袖長嘆一口氣,微不可查地點頭。
她嘴角攢起一個笑:「好冷啊,我們回去吧。」
「嗯嗯。」兩個土著已經離開了,小為替宿知袖在前面照著燈,照亮腳邊的每一處石子沙礫,比紙糊的燈籠不知道高強多少倍,但它只是擔心自己的宿主會害怕走夜路,僅此而已。
人偶符、人偶符……宿知袖忽然想起一個人,李統領!宿知袖記得當時在他身上下的是中級人偶符,如今只要她想對方仍然會聽從她的命令,只不過她一直不曾動用罷了,自己又有系統,說不準能在消息傳遞上幫上一些忙。
見宿知袖竟然想到了這裡,小為忽然插嘴道:「宿主,我記得當初長公主似乎送了你一枚令牌,或許能起到什麼作用。」宿知袖還想再問,小為卻如鋸嘴的葫蘆一樣再也不肯吐出一個字。
宿知袖也知道它受權限所制,雖所知甚多卻不能隨心所欲地暴露出來,只得作罷。
她早已知曉,長公主的封地有隨她多年征戰的一萬精兵,那才是禹朝真正能稱得上戰士的人,在刀山火海里闖蕩出來的赫赫威名。
若是有他們在,京城的困境自然是迎刃而解了,然而長公主如今深陷宮中,這些士兵又無令不得召動……怎樣能把這支軍隊調來京城呢?外面圍城的人只怕早有防備,裡面的人插翅也難逃出,根本無法調兵。
宿知袖冷靜地坐在木椅上,垂眸看了眼剛才從匣中取出的令牌,思量許久,終於對遙在千里之外的某個人下達了一個命令……
而她雙手緊攥著木椅扶手,五日一到,她便要立刻派人出發前往江寧府!
第83章
重兵環繞的京都被圍得如水桶一般,三處城門更是被叛軍嚴加看守,任是誰都出入不得。
京城畢竟是每代帝王的居所,從外面看來是一座完全封閉的城池,周遭圍有高大的皇城牆,朱紅的牆身高高矗立,外沿平滑,更有各處角樓供士兵換防休息,易守難攻,對於前來攻城的敵軍而言實在棘手。
譽王也不想因毀損皇城百年之後去地下被老祖宗罵個狗血淋頭,京城人口甚多,如今出入之道全被堵塞,他料定裡頭的人定然撐不了多久,故而不曾以強兵攻之,只一心守城。
只要城中彈盡糧絕,他們自然只能束手就擒,皇位於他如掌中之物,仍是誰都阻攔不了。
雙方就這樣僵持了幾日。
京城占地甚廣,京兆府人馬畢竟有限只得嚴兵把守幾座城門,故而一些犄角旮旯處便被底下的人想當然的忽視了。
—
京城,皇宮內苑。
兩邊人馬相持了幾日後的某夜,有值夜的宮人見得李統領穿著一身戰甲,行色匆匆地邁入景陽長公主暫代陛下議事的昭陽宮,好幾日沒時間認真打理的臉上鬍鬚亂冒,卻難掩他滿面的喜色。
只見昭陽宮的燈火比往日多燃了半個時辰,之後李統領躬身從殿內退出,手心緊握成拳死死握著什麼東西,腳步輕快地朝昭陽宮外走去。
不久,宮外一處不起眼的角落,有一隻白鴿被人捧起振翅而飛,飛快地划過茫茫的夜色直至人眼不可視的曠野……
此時已至深夜,正是人困馬乏之際,外頭的守兵守了大半夜正是精神最為衰弱的時候,再過半刻便是下一班換班的時候,李統領選擇的時機不可謂不妙。
儘管如此卻也不能保證白鴿能毫無阻礙地飛到柳家村,只能說盡人事聽天命了。
不久前宿知袖給李統領下令,前往長公主面前獻計,以自己手上的那塊令牌作為信物到江寧府調兵,只要一萬精兵抵達皇城,這群京兆府的軟腳蝦根本不足為懼,他們現在膽敢圍城作亂無非是仗著京中無軍,人馬都在他們手上、而長公主也因陛下猜忌被留京城罷了。
—
宿知袖聽著系統的實時報告,終於在四日後順利接住一路飛奔而來的髒兮兮的信使,卻見它滿身塵粉、可憐兮兮地躺在自己掌心。
取下綁在小信鴿爪子處的信箋,宿知袖終於鬆了一口氣,輕撫了撫小信鴿的額頂:「辛苦啦……」
她隨手將兌換的玉米粒餵進小信鴿嘴中,腳下不停往村內趕去。
方才她做了兩手準備,如果今日沒有順利接到信鴿,宿知袖便會在回村前想辦法偽造一封,到時候帶回村內作為憑證,進而順理成章地派宋一以令牌為信物趕往長公主的封地江寧府調兵。
如今順利收到信箋自然更好,柳家村現今除了趙承,只有宋一一個會武又知根知底的,宋驚羽一早便吩咐讓他以宿知袖命令為準。
於是當夜二人便帶著令牌悄悄離村,誰也沒驚動,只有宿知袖獨自送他們離開。
宿家的馬車一路在夜霧瀰漫的林中馳騁,直到車輪消失在林邊,宿知袖才拎著燈籠回去。
夜色悄靜,連莊戶人家的狗都抵不住困意早已入眠,宿知袖獨步於村內新鋪就的大道上,涼風輕拂過雙頰,吹盡周身的好不容易聚集的一點點暖意,宿知袖手腳都是冰涼的。
她忽然問道:「小為,你說他們能順利帶兵去京城救人嗎?」
許久之後,小為輕聲道:「宿主,你已經做得夠多了,盡人事,聽天命。」
宿知袖長嘆一口氣,微不可查地點頭。
她嘴角攢起一個笑:「好冷啊,我們回去吧。」
「嗯嗯。」兩個土著已經離開了,小為替宿知袖在前面照著燈,照亮腳邊的每一處石子沙礫,比紙糊的燈籠不知道高強多少倍,但它只是擔心自己的宿主會害怕走夜路,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