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這是老規矩了,宮人們紛紛躬身退了出去。
「阿喻,你跟阿月是在鬧彆扭?」章皇后是了解自家兒子的,忍不住問道。
季景喻笑著替她夾了一塊青筍,「母后說什麼?兒子跟阿月好著呢,有什麼好吵的?」
章皇后狐疑地看了一圈,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異常,但她又隱隱覺得不對,「母后知道,阿月年紀小,性子又任性,委屈你了。」
季景喻給自己夾了一塊魚肉,美美嘗了一口,「母后宮裡的膳房就是不一樣,這清蒸鰣魚,真是百吃不厭。」
見他明顯不願多言,章皇后還待再說,被他止住了,「母后,這些都是兒臣自願的,兒臣自有分寸,您不必擔心。」
話已至此,章皇后只得不說這茬了,她有另一樁事要說,「你父皇今日來過,說起了這次科舉的事兒,他讓我勸你跟蕭家莫走得太近。」
季景喻聞言笑了,「現在我們是姻親,這可由不得我,而且之前咱們做事畏手畏腳的,說白了,缺的就是錢財,門路。母后,兒臣現在才知道之前咱們只看著渝州那點鋪子有多可笑。」
「那這次科舉的事……」章皇后還是有些擔心。
季景喻見她不動,又替她夾了一塊翡翠燴白玉,「母后放心,兒臣已經有了應對之法,不過一群烏合之眾罷了,屆時定會給父皇一個交代的。」
見兒子意氣風發,章皇后也替他開心,只是說到渝州,她想起了另外一樁事,「阿喻,上次母后讓你派人去渝州打聽的事兒有消息了嗎?」
季景喻聞言擱下了玉箸,自懷中掏出了一個小信封遞給章若華,「母后為何對一名女官如此感興趣?」他有些話沒有問出來,難道僅僅是因為老三對她另眼相待?
章皇后接過信,看也沒看就收了起來,裝作漫不經心道:「不過一時興起,你別小看女子,說不得什麼時候就有大用了。」
章皇后這樣,季景喻更加心下狐疑,不過他面上也沒表現出來,只繼續陪她用膳,心想等把科舉這事兒了了,他定要好好查一下這個事兒。
第61章 離心要真有變的,也不過是陛下的口味……
晉安二十年辛未科,十一月恩科會試。
以齊王季景喻為名義主考,禮部尚書蕭元嵐,翰林學士杜嘉平等人為主考官,取錄蕭克欽等人為首的五十六名學子,以待來年二月春廷試。
然數百名學子聯名上書,控訴此次科舉不公,甚至有學子去禮部、吏部擊鼓鳴冤,當街攔轎哭訴,狀告此次科考主考官偏私世族。
隨即以御史大夫蔡項為首的數十名官員,彈劾齊王季景喻,禮部尚書蕭元嵐等人結黨營私,霸攬科考。
朝野巨震,晉安帝惱怒,當朝要求徹查此事,並繼續以齊王季景喻為主考,分別以翰林學士杜嘉平,編修李鏡言,司直郎楊延等十三名官員成立閱卷小組,重新復察審閱此次試卷,增錄落榜學子。
這半個月來,京都學子人人風聲鶴唳,但又不甘心離開,往日悠閒熱鬧的茶館雖是聚集著人,但也無心再吟詩作畫,都在私下議論著這二次閱卷的真意。
晉安帝本以為,自己給了齊王再一次機會,又暗示過他莫要跟蕭家走得太近,在朝堂,他也明示過再增錄一部分落榜的寒門學子,他自己也主動要求重新審閱以示公正,這次定是萬無一失,不會再有什麼麻煩輿論了。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呈上來的複查結果,是審閱無誤,上報錄取的還是原班人員,並且指出落榜學子的試卷多有犯忌犯禁之語,並不合適再進行增錄!
禮部尚書蕭元嵐等為首的前次閱卷人員更是大肆喊冤,要求皇帝徹查造謠鬧事的官員學子,以正科舉之風,朝廷威嚴!
本來再增補幾十名落榜寒門學子就可以擺平輿論,朝廷也不缺這點安置,大家雙贏的事情,偏偏齊王協同以蕭氏為首的世家半步不肯退讓,將矛盾更加激化出來。
晉安帝的腦門砰砰直跳,血氣上涌,差點直接在朝上背過氣去,這幫人氣焰之盛,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竟公然視皇命如無物。
這樣的結論也讓朝中有些大臣頗為不滿,特別是這幾朝來通過科舉入仕的官員,若是科舉也為世家大族壟斷,那他們豈不是在朝中越發艱難?
晉安帝已經老了,若是不趁機站穩腳跟,大力培植自身勢力,將來在新朝可還有他們的立足之地?他們不得不紛紛跳起來抨擊。
對於再次莫名落榜的寒門學子來說,他們不僅落榜,還有犯忌犯禁之語,被科舉除名都是輕的,搞不好還要掉腦袋的,這讓他們更加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大家紛紛要求換人重新覆核試卷,並且要徹查所有涉案官員,本來齊王就是第一次科舉主考,覆審再由他牽頭難以服眾,甚至有人直接公開自己的科舉試卷以示清白。
還有人上書質疑齊王一個庶子,竟然代替太子主持科考,有本就名不正言不順之嫌。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很難再和平收場了,晉安帝沒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兒子,竟然帶頭站在對面逼迫試探他,挑戰他的權威!
皇帝失望震怒溢於言表!
當場將覆審結果砸向了齊王額頭,斥責他「殿前失儀,不事君父」。
盛寵的齊王被斥,是晉安帝給以蔡項為首的反對派官員吃的定心丸。
「阿喻,你跟阿月是在鬧彆扭?」章皇后是了解自家兒子的,忍不住問道。
季景喻笑著替她夾了一塊青筍,「母后說什麼?兒子跟阿月好著呢,有什麼好吵的?」
章皇后狐疑地看了一圈,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異常,但她又隱隱覺得不對,「母后知道,阿月年紀小,性子又任性,委屈你了。」
季景喻給自己夾了一塊魚肉,美美嘗了一口,「母后宮裡的膳房就是不一樣,這清蒸鰣魚,真是百吃不厭。」
見他明顯不願多言,章皇后還待再說,被他止住了,「母后,這些都是兒臣自願的,兒臣自有分寸,您不必擔心。」
話已至此,章皇后只得不說這茬了,她有另一樁事要說,「你父皇今日來過,說起了這次科舉的事兒,他讓我勸你跟蕭家莫走得太近。」
季景喻聞言笑了,「現在我們是姻親,這可由不得我,而且之前咱們做事畏手畏腳的,說白了,缺的就是錢財,門路。母后,兒臣現在才知道之前咱們只看著渝州那點鋪子有多可笑。」
「那這次科舉的事……」章皇后還是有些擔心。
季景喻見她不動,又替她夾了一塊翡翠燴白玉,「母后放心,兒臣已經有了應對之法,不過一群烏合之眾罷了,屆時定會給父皇一個交代的。」
見兒子意氣風發,章皇后也替他開心,只是說到渝州,她想起了另外一樁事,「阿喻,上次母后讓你派人去渝州打聽的事兒有消息了嗎?」
季景喻聞言擱下了玉箸,自懷中掏出了一個小信封遞給章若華,「母后為何對一名女官如此感興趣?」他有些話沒有問出來,難道僅僅是因為老三對她另眼相待?
章皇后接過信,看也沒看就收了起來,裝作漫不經心道:「不過一時興起,你別小看女子,說不得什麼時候就有大用了。」
章皇后這樣,季景喻更加心下狐疑,不過他面上也沒表現出來,只繼續陪她用膳,心想等把科舉這事兒了了,他定要好好查一下這個事兒。
第61章 離心要真有變的,也不過是陛下的口味……
晉安二十年辛未科,十一月恩科會試。
以齊王季景喻為名義主考,禮部尚書蕭元嵐,翰林學士杜嘉平等人為主考官,取錄蕭克欽等人為首的五十六名學子,以待來年二月春廷試。
然數百名學子聯名上書,控訴此次科舉不公,甚至有學子去禮部、吏部擊鼓鳴冤,當街攔轎哭訴,狀告此次科考主考官偏私世族。
隨即以御史大夫蔡項為首的數十名官員,彈劾齊王季景喻,禮部尚書蕭元嵐等人結黨營私,霸攬科考。
朝野巨震,晉安帝惱怒,當朝要求徹查此事,並繼續以齊王季景喻為主考,分別以翰林學士杜嘉平,編修李鏡言,司直郎楊延等十三名官員成立閱卷小組,重新復察審閱此次試卷,增錄落榜學子。
這半個月來,京都學子人人風聲鶴唳,但又不甘心離開,往日悠閒熱鬧的茶館雖是聚集著人,但也無心再吟詩作畫,都在私下議論著這二次閱卷的真意。
晉安帝本以為,自己給了齊王再一次機會,又暗示過他莫要跟蕭家走得太近,在朝堂,他也明示過再增錄一部分落榜的寒門學子,他自己也主動要求重新審閱以示公正,這次定是萬無一失,不會再有什麼麻煩輿論了。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呈上來的複查結果,是審閱無誤,上報錄取的還是原班人員,並且指出落榜學子的試卷多有犯忌犯禁之語,並不合適再進行增錄!
禮部尚書蕭元嵐等為首的前次閱卷人員更是大肆喊冤,要求皇帝徹查造謠鬧事的官員學子,以正科舉之風,朝廷威嚴!
本來再增補幾十名落榜寒門學子就可以擺平輿論,朝廷也不缺這點安置,大家雙贏的事情,偏偏齊王協同以蕭氏為首的世家半步不肯退讓,將矛盾更加激化出來。
晉安帝的腦門砰砰直跳,血氣上涌,差點直接在朝上背過氣去,這幫人氣焰之盛,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竟公然視皇命如無物。
這樣的結論也讓朝中有些大臣頗為不滿,特別是這幾朝來通過科舉入仕的官員,若是科舉也為世家大族壟斷,那他們豈不是在朝中越發艱難?
晉安帝已經老了,若是不趁機站穩腳跟,大力培植自身勢力,將來在新朝可還有他們的立足之地?他們不得不紛紛跳起來抨擊。
對於再次莫名落榜的寒門學子來說,他們不僅落榜,還有犯忌犯禁之語,被科舉除名都是輕的,搞不好還要掉腦袋的,這讓他們更加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大家紛紛要求換人重新覆核試卷,並且要徹查所有涉案官員,本來齊王就是第一次科舉主考,覆審再由他牽頭難以服眾,甚至有人直接公開自己的科舉試卷以示清白。
還有人上書質疑齊王一個庶子,竟然代替太子主持科考,有本就名不正言不順之嫌。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很難再和平收場了,晉安帝沒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兒子,竟然帶頭站在對面逼迫試探他,挑戰他的權威!
皇帝失望震怒溢於言表!
當場將覆審結果砸向了齊王額頭,斥責他「殿前失儀,不事君父」。
盛寵的齊王被斥,是晉安帝給以蔡項為首的反對派官員吃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