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頁
同時,他們還邀請了幾個外族使臣前來觀禮。
特別是南蠻和北狄,面對請帖,敢怒不敢言,請他們觀禮?威懾還差不多,但是他們能不去嗎?最後只能捏著鼻子派出使團前去恭賀。
經過最終商議,擬定國號為明,年號天啟。自此,大將軍便是新任天啟皇帝了。
這日,天啟皇帝硃筆寫下封姚春暖為鎮國公,拜左丞相。
看到這個冊封,霍微一時無言,「夫君,如此冊封,他日阿暖再立功,又該如何封賞?」
「該如何賞就如何賞。」有功則賞,難道不該?
「可是你這樣封賞,臣子們該擔心了。擔心你御磨殺驢。因為再往上,已經封無可封了啊。」以往歷史就是這樣演的,封無可封之後,就只能除掉對方了。
「依你這麼一說,那我是不是不該登基?一登基也到頂了,以後再立功,我也往上升不了了。」
「話不能這麼說。」
她實在擔心他們君臣間生了嫌隙。先前他在交州失蹤,姚春暖那時的做法,實在是正派,這樣一個有能力且忠誠的大臣,霍微不願意見到她與他們之間有誤會。
刑長風只道,「放心吧,她不會擔心。」
罷了,或許是她杞人憂天了呢。霍微不再勸解,而且她想了想,這樣勸也不好,倒像是攔著姚春暖升官一樣。但天知道她真不是這個意思。當初她夫君失蹤,在她表態願意擁護她肚子裡的孩子成為繼承他夫君勢力的幼主時,她就對她心生敬意了。
姚春暖不知道這一茬。
五月初一,天清氣朗,大吉之日,也是祭天大典當天。
這一天,皇帝正式登基,於九重台上的紫金天壇舉行祭天大典。
祭天大典那天,姚春暖身穿女式丞相朝服,
清晨,萬道金光破開雲層,散落在京城各處,最顯眼的是,皇宮內的紅磚黃瓦,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信仿若渡上了一層金光。
這一日,京城四門,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盡數打開,無數身穿鎧甲的精銳列隊整齊肅穆地護衛在皇宮各處。
紫金天壇分為三層,通體以漢白玉所鑄。前往天壇的路上,一路紅毯鋪地,香案陳設,一路有精兵悍卒列隊於兩側,天數旗幟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前來賀禮的各國使臣立於第三層,也是最底層。對於此,各國使臣沒有意見,也不敢有意見,特別是南蠻和北狄一族的使臣,反正新國朝一向對他們不好,現在能有個站的位子就算不錯了。
第二層站著的是新國朝大明朝的文武百官。
姚春暖作為肱骨重臣,列位於第一層台階。這裡,除了禁衛與侍者以外,唯有姚春暖和吳總管二人立於其上。
就在這時,只聽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唱道,「吉時已到,恭迎陛下!」
隨著身著龍袍的刑長風迎著朝陽緩緩走出,這時,上萬精銳齊呼,聲音震耳欲聾,氣勢直衝雲霄。
那一刻,無數人心生震撼。
天啟帝龍行虎步,越眾往前,一身氣勢,不怒而威。
伴隨著他的前行,每踏一步,就有一列精英士卒面朝他的背影單膝跪地,先是兩側的士卒一列列地跪下,最後是外國使臣,還有文武百官,姚春暖和吳總管是最後跪下的。
刑長風回身,張開雙手,示意,「平身!」
「謝陛下!」眾人齊聲高呼,又一拜才緩緩起身。
在眾人的注目下,天啟帝接過侍者點燃的三柱大香,面向祭天大鼎,高聲道,「臣,刑長風,今叩告蒼穹日夜,以及歷代皇祖之靈,今梁運告終,由微臣上承天道下順臣民,驅除外族之亂,勘定南北梟雄,於五月一日,設祭於紫金天壇,昭告天地,立國大明,建元天啟!」
天啟帝上完香之後,緩緩轉身,面對眾人,「今日乃我大明朝的開國之日,但治國之道,非吾一人之力則可,需爾等同心協力。」
「皇上英明,吾等必將盡力!」
「另外,為安天下百姓,今朕詔令天下免徵各州徵調一年,免賦役一年!」
君臣再拜,「皇上仁厚,萬歲萬歲萬萬歲。」
登基大典之後,姚春暖和戚應善大婚。
大婚當日,高朋滿座,熱鬧喜慶,皇帝微服親至,給兩人送上祝福。
姚春暖在丞相位上幹了三年,幫助皇帝將民生搞上來之後,便辭去了丞相之職。之後,朝廷改三公九卿制為三省六部制。姚春暖出任禮部尚書,後致力於開啟民智,辦學教學,特別是女學,人尊稱姚山長。
姚山長和天啟帝,兩人君臣相宜了一輩子,君臣聯手,開啟長達三十年天啟盛世。
百姓們安居樂業,在衣食住行方面,比之前朝,生活品質有了很大的提高。綜合國力空前強大,萬國來朝。
天啟帝對她的信任一如既往,甚至令太子私下尊稱她為春姨。她也享了一輩子的尊榮,兒孫堂滿,在八十八的高壽時,與夫君一起含笑閉眼。
作者有話要說: 完結了,撒花了。至於你們說的論壇體番外,等我晚上回來給你們搞一搞,就放在尾巴吧。多了不搞了啊,我下一本,寫仙俠吧。文名就叫我要做宗主。
第211章 番外
後世,某重點大學
大一歷史課上,階梯教室人滿為患。
董雪正是來上課的學生之一,她當初選姚教授的課時,就被大二的學姐們譐譐告誡,他們的歷史教授姚教授最最愛從大明朝出題,他講到大明朝時,千萬不能缺席。要是缺席這節課,基本上很難從姚教授手上拿到優了。再者,姚教授講大明這一段講得也非常精彩,很多學生都願意來旁聽。
特別是南蠻和北狄,面對請帖,敢怒不敢言,請他們觀禮?威懾還差不多,但是他們能不去嗎?最後只能捏著鼻子派出使團前去恭賀。
經過最終商議,擬定國號為明,年號天啟。自此,大將軍便是新任天啟皇帝了。
這日,天啟皇帝硃筆寫下封姚春暖為鎮國公,拜左丞相。
看到這個冊封,霍微一時無言,「夫君,如此冊封,他日阿暖再立功,又該如何封賞?」
「該如何賞就如何賞。」有功則賞,難道不該?
「可是你這樣封賞,臣子們該擔心了。擔心你御磨殺驢。因為再往上,已經封無可封了啊。」以往歷史就是這樣演的,封無可封之後,就只能除掉對方了。
「依你這麼一說,那我是不是不該登基?一登基也到頂了,以後再立功,我也往上升不了了。」
「話不能這麼說。」
她實在擔心他們君臣間生了嫌隙。先前他在交州失蹤,姚春暖那時的做法,實在是正派,這樣一個有能力且忠誠的大臣,霍微不願意見到她與他們之間有誤會。
刑長風只道,「放心吧,她不會擔心。」
罷了,或許是她杞人憂天了呢。霍微不再勸解,而且她想了想,這樣勸也不好,倒像是攔著姚春暖升官一樣。但天知道她真不是這個意思。當初她夫君失蹤,在她表態願意擁護她肚子裡的孩子成為繼承他夫君勢力的幼主時,她就對她心生敬意了。
姚春暖不知道這一茬。
五月初一,天清氣朗,大吉之日,也是祭天大典當天。
這一天,皇帝正式登基,於九重台上的紫金天壇舉行祭天大典。
祭天大典那天,姚春暖身穿女式丞相朝服,
清晨,萬道金光破開雲層,散落在京城各處,最顯眼的是,皇宮內的紅磚黃瓦,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信仿若渡上了一層金光。
這一日,京城四門,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盡數打開,無數身穿鎧甲的精銳列隊整齊肅穆地護衛在皇宮各處。
紫金天壇分為三層,通體以漢白玉所鑄。前往天壇的路上,一路紅毯鋪地,香案陳設,一路有精兵悍卒列隊於兩側,天數旗幟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前來賀禮的各國使臣立於第三層,也是最底層。對於此,各國使臣沒有意見,也不敢有意見,特別是南蠻和北狄一族的使臣,反正新國朝一向對他們不好,現在能有個站的位子就算不錯了。
第二層站著的是新國朝大明朝的文武百官。
姚春暖作為肱骨重臣,列位於第一層台階。這裡,除了禁衛與侍者以外,唯有姚春暖和吳總管二人立於其上。
就在這時,只聽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唱道,「吉時已到,恭迎陛下!」
隨著身著龍袍的刑長風迎著朝陽緩緩走出,這時,上萬精銳齊呼,聲音震耳欲聾,氣勢直衝雲霄。
那一刻,無數人心生震撼。
天啟帝龍行虎步,越眾往前,一身氣勢,不怒而威。
伴隨著他的前行,每踏一步,就有一列精英士卒面朝他的背影單膝跪地,先是兩側的士卒一列列地跪下,最後是外國使臣,還有文武百官,姚春暖和吳總管是最後跪下的。
刑長風回身,張開雙手,示意,「平身!」
「謝陛下!」眾人齊聲高呼,又一拜才緩緩起身。
在眾人的注目下,天啟帝接過侍者點燃的三柱大香,面向祭天大鼎,高聲道,「臣,刑長風,今叩告蒼穹日夜,以及歷代皇祖之靈,今梁運告終,由微臣上承天道下順臣民,驅除外族之亂,勘定南北梟雄,於五月一日,設祭於紫金天壇,昭告天地,立國大明,建元天啟!」
天啟帝上完香之後,緩緩轉身,面對眾人,「今日乃我大明朝的開國之日,但治國之道,非吾一人之力則可,需爾等同心協力。」
「皇上英明,吾等必將盡力!」
「另外,為安天下百姓,今朕詔令天下免徵各州徵調一年,免賦役一年!」
君臣再拜,「皇上仁厚,萬歲萬歲萬萬歲。」
登基大典之後,姚春暖和戚應善大婚。
大婚當日,高朋滿座,熱鬧喜慶,皇帝微服親至,給兩人送上祝福。
姚春暖在丞相位上幹了三年,幫助皇帝將民生搞上來之後,便辭去了丞相之職。之後,朝廷改三公九卿制為三省六部制。姚春暖出任禮部尚書,後致力於開啟民智,辦學教學,特別是女學,人尊稱姚山長。
姚山長和天啟帝,兩人君臣相宜了一輩子,君臣聯手,開啟長達三十年天啟盛世。
百姓們安居樂業,在衣食住行方面,比之前朝,生活品質有了很大的提高。綜合國力空前強大,萬國來朝。
天啟帝對她的信任一如既往,甚至令太子私下尊稱她為春姨。她也享了一輩子的尊榮,兒孫堂滿,在八十八的高壽時,與夫君一起含笑閉眼。
作者有話要說: 完結了,撒花了。至於你們說的論壇體番外,等我晚上回來給你們搞一搞,就放在尾巴吧。多了不搞了啊,我下一本,寫仙俠吧。文名就叫我要做宗主。
第211章 番外
後世,某重點大學
大一歷史課上,階梯教室人滿為患。
董雪正是來上課的學生之一,她當初選姚教授的課時,就被大二的學姐們譐譐告誡,他們的歷史教授姚教授最最愛從大明朝出題,他講到大明朝時,千萬不能缺席。要是缺席這節課,基本上很難從姚教授手上拿到優了。再者,姚教授講大明這一段講得也非常精彩,很多學生都願意來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