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然眾人早有準備,風雨國師放出招數的剎那,山門中七道彩光飛出,當下又是一通惡戰。

  大禹——神耜——世界佛——吞天蟒——青帝——錢道人,一同出現,再次分水吞水,就要擊退風雨國師。

  但是此次風雨國師畢竟不是一人前來,在眾人分水噬水的剎那,地上忽然神木突出,神木同土地之上長出,隨後化為一個青木之氣組成的巨龍,霎時間和吞天蟒戰在了一起。

  神木之龍戰鬥力很強,糾纏住吞天蟒之後,讓它無力他顧,失去了空中的吞噬黑洞,眾人頓時壓力驟增。

  而與此同時的,孕育神木的地面再次升起一座山峰,山峰化為一個高冠古袍的帝王,伸手一招,那蒼穹大海就混入了強烈的土石之氣,一片海洋霎時間變成了泥石流,滾滾而來之下,威力增加了何止一倍。

  首先承受不住的,就是首當其衝的大禹和他的神耜,泥石流翻滾之下,大禹很難再次分水,而且神耜上面光芒暗淡,陣法一節節被破壞掉,耜身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也開始彎折了起來。

  第二十二章 大羅神器

  在神耜將要彎折的剎那,神光天降,一座金山如同天賜之劍一樣攔在了大禹身前。

  正是錢道人的正牌人道金錢劍。

  人道之中,金錢最重——一文錢可壓彎英雄漢,從販夫走卒,到達官顯貴,再到朝堂之上,金錢在人道之中的分量,根本無可企及。

  當下金山落下,比泰山更重上無數,泥石流衝撞的力量頓時被減緩了不少。

  「金錢之劍,果然厲害。」那高冠古袍的石頭帝王看到金山之後,讚嘆了一聲,但是讚嘆的同時一劍揮出,帶著大地磅礴之力一件劈在了金山之上,「招數是好招數,可惜道行還是差了點。」

  從來都是天道之子用道行壓人,但是面對大羅境界,他們也終於是被道行上壓了一籌。

  東晉國主的這一劍不甚精妙,比道義比錢道人差了不止十萬八千,但是奈何人家道行高,法力高,一力降十會不說,還能以大道壓人,當下一劍劈去金山就裂了縫。

  但是得到這個空檔,李青也一劍劈出,紫蓮劍歌加上天罰之劍,快若奔雷直接斬在了帝王石像之上——他這一劍已經得了七蓮劍歌的精義,奔雷之勢帶動天威,頓時天上雷電如同落雨一般。

  一劍之下,那巨大的帝王石像就被斬出了裂縫,隨後回手又是一劍,金蓮劍歌,金光內斂,道行法力全部藏於一點,直接把那帝王的頭顱給斬了下來。

  帝王頭顱落地,卷進了下面的泥石流之中,但是空中卻傳出了東晉國主的笑聲:「果然功法都是厲害得緊,可惜道行太低,以金仙之能,怎能與大羅自在相提並論。」

  笑聲乍起,隨後,地上涌動,又有三尊石像給生了起來。

  大羅境界因為已經以身合道,法力近乎無限,道行在他們專精的領域已經達到了極致,所以李青等人只能周旋,很難傷得到東晉國主的本體。

  看到三尊石像生起,李青背後也長出無數的能量藤蔓,通天徹地,片刻之後,一個個李青也被孕育了出來。

  只不過和以前的孕育不同,這次孕育出來的李青,因為修煉了三屍神之術,雖然還沒有到達頂峰,但是他分化出來的無數軀體之內,也有三尊是帶著法術和道行的——不是那種只有血肉之能的傀儡之身。

  他們隱藏在諸多化身之中,一同衝著高冠古袍的帝王石像攻擊了過來。

  大羅金仙雖然法力上接近無限,永不枯竭,但是並不是說他們就能無限運用天道的力量,這東晉國主本身修煉的是土木之氣。木氣化龍,已經分出了他一半的道行——畢竟眾人之中,目前最厲害的仍舊是吞天蟒。

  兩個吞天蟒估計就能和東晉國主死磕了——只不過由於道行上的差距,兩條吞天蟒雖然和東晉國主實力相同,但是大羅金仙來去自如,而且永遠不會被吞天蟒傷到本體。

  本身就是利於不敗之地的。

  不過這時候東晉國主主動進攻,正面力敵的話,吞天蟒還是能拖住他一半兒的道行的。

  所以剩下的一半兒,那人又分出了一些道行化入海水讓水流變成了泥石流,其他分出了三個帝王分身,和李青也算打得不亦樂乎。

  起碼就場面上,一時之間也沒有鎮壓住李青的萬千分身加上三屍神化身。

  錢道人在另一面並沒有幫忙——因為如果她不在的話,光憑其他幾人是擋不住泥石流的進攻的。

  下方的泥濘海洋,本身就是一個風雨國師的全部實力,加上部分東晉國主的實力,所以一下拖住五個人一點都不稀奇。

  雙方就這麼一來二去的,又僵持在了現場。

  這讓東晉國主都有些想不到,本以為六扇門眾人功法高明,戰鬥力高強,以金仙之能能抗衡風雨國師一人已經夠離奇的了,但是卻想不到的是,加上自己的全力施為,仍舊沒有辦法撼動他們分毫。

  不過還好來的時候已經做好了完全之準備,把鎮國神器也給帶了出來。

  這是他進境大羅開創東晉王朝的鎮國之神器,也是他之所以是帝王,而風雨國師是國師的最重要的原因,這件神器跟他走南闖北,早已經心神合一。

  此刻眼看拿六扇門眾人沒有辦法,這麼拖下去,雖然他仍舊是來去自由,但是不知道要打到何年何月——而且越打他越是心驚,越是心驚,就越是貪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