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也是鳥
作者有話要說:
驗骨的常識來源於宋慈《洗冤錄集》
第52章 失蹤的少女
榆荷搬了些冰塊到書房,就見衛常恩正伏案在桌上畫畫,知縣大人則立在一旁靜靜看著。
她將冰塊擱下,又拿了一疊糕點和一壺茶放在方几上,悄悄地出了書房。
午後知了聲吵嚷起來。
衛常恩憑著腦海里回溯的記憶將鳥的圖案畫在了紙上。
丁牧野執起畫來,細細瞧了瞧,誇了句筆法真漂亮,帶著那畫出了書房,往前院大堂那邊去。
待進了大堂那,就見謝采荇正站在堂中央,像是等他很久了的樣子。
「謝公子這是要報案?」
謝采荇忙道:「見過大人。並非報案。在下這幾日要回玉州一趟,臨行前將先前特意收藏的話本子拿來給師爺。」
丁牧野斜睨他:「你怎知她喜歡話本子?」
謝采荇道:「師爺提過,在下便記下了。剛巧在下也有收藏的癖好。」
丁牧野哦了一聲,提著畫走到了案桌前。
「大人這畫……畫著鳳慈幼的圖騰,是為何?」
「你認得此畫?」丁牧野也不酸了,立刻將他請到了案桌前,指著案桌上的畫道,「鳳慈幼,又是個什麼?」
謝采荇有片刻的迷惑,後恍然大悟道:「大人世家出身,想必並未同商賈來往密切,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
丁牧野沒說話,仍看著他。
謝采荇就道:「朝廷設有慈幼局,大人可知曉?」
「聽說過。」
「慈幼局大多用來撫養棄嬰,以及補貼領養棄兒的窮苦百姓。鳳慈幼,則專門用來收養無家可歸的孩童,年紀大多十二至十八。除了收養,還教人手藝,幫尋差事過活,不至於往後生計沒有倚仗。」
「聽你這麼說,倒也是慈善之舉。」
「鳳慈幼是商賈合夥開設。連同京師一起,不過四家。離此地最近的一家,在塘河縣城。」
「京師都能開設,這後頭多少有官府的人出面。」
謝采荇點頭:「確實如此。京師那家開張時,吏部的梁大人有到場。」
「梁大人?」丁牧野警覺起來,「梁有為?」
「是他。」謝采荇又道,「鳳慈幼每年皆會向商賈士紳募捐。謝家為了同旁的商賈聯絡,便也年年奉上金銀。」
「這鳳慈幼可有什麼貓膩?」丁牧野問道。
謝采荇凝神思索,踟躕了一下,旋即開了口:「和大人說亦無妨。這鳳慈幼確實有做善事。那些窮苦人家的小娘子,不願被賣做下人,便會去裡頭尋師傅學手藝,以養活自己。」
他頓了頓,壓低了聲音道,「玉州濱河縣鳳慈幼的管事與在下相熟,有一回喝酒,他曾說漏嘴,說鳳慈幼日常經營開支,除了募捐得來的銀子,大頭在牙商那。」
「牙商?」丁牧野一時沒明白過來。
謝采荇輕咳道:「人牙子……」
這問題便有些嚴重了。
丁牧野臉色沉了下來:「鳳慈幼表面上是在做善事,底下卻在做勾兌買賣之事?」
「個中內情在下不知。」謝采荇嘆口氣,「那回得知後,謝家便再也沒往裡頭捐過銀子。」
「這鳥的圖案,是他們店招?」丁牧野回過神,又問起了這個。
謝采荇搖頭:「並不是。這是一枚印璽的圖案。但凡捐贈了銀兩,便會獲贈一份謝禮。謝禮上蓋著這個印璽。」
這操作好似莫名熟悉。丁牧野腦海里的記憶有些晃悠悠的。
「你可有相熟的人能打探些消息?」
謝采荇思忖片刻,回道:「沒有。大人不妨求助京師里的人。本月下旬,京師鳳慈幼便著人募捐。只要入了募捐的飯局,便能聽到許多秘事。」
丁牧野點頭,沖他挑眉:「倒是多謝你了。」
謝采荇輕笑,行禮告退:「在下能幫上忙也是榮幸。」
到底是商場上的老手,這一頓商業互夸……丁牧野搖搖頭,思緒又放在了那鳳慈幼上頭。想了一會,索性落座提筆寫起了信。
將信送出後,丁牧野回了庫房邊的書房,同衛常恩說了此事。
衛常恩奇道:「大人,你說那塘河知縣送給張聞的銀子,會不會也是自鳳慈幼那邊拿的?」
「你說的有理。」天熱,丁牧野索性站在了那一桶冰的旁邊,「洪州的鳳慈幼便在塘河縣。京師的既是有梁有為撐門面,想必塘河縣的,自有那知縣撐門面了。」
「大人。」衛常恩此時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梁有為的卷宗我曾看過。」
「卷宗上自他升任洪州知府開始記錄,任知府前的案卷卻遍尋不著。更蹊蹺的是,他離任前的那場火災,全家二十三口皆數遇難,只他活著。」
「可有火災的詳情?」丁牧野的眉頭快打成結了。
「沒有。但是裡頭寫著當年記錄案卷的是師爺田晗。」衛常恩將另一本案卷打開,「這田晗十多年來並未搬家,仍住在周縣縣城。」
丁牧野將案卷拿過去翻了翻,眉眼一彎:「明日娘子同我走一趟吧?」話音方落,又記起一事,「謝采荇給你拿了一箱話本子來。」
衛常恩還在看卷宗,聞言頭都沒抬:「擱著吧。」
丁牧野心情忽然好了起來,見外頭天色晚了,腹中便覺飢餓。他正想說要去灶下瞧瞧飯好了沒,衛常恩卻起身道:「大人,上午那具屍骨,也不知錢叔驗好了沒。」
作者有話要說:
驗骨的常識來源於宋慈《洗冤錄集》
第52章 失蹤的少女
榆荷搬了些冰塊到書房,就見衛常恩正伏案在桌上畫畫,知縣大人則立在一旁靜靜看著。
她將冰塊擱下,又拿了一疊糕點和一壺茶放在方几上,悄悄地出了書房。
午後知了聲吵嚷起來。
衛常恩憑著腦海里回溯的記憶將鳥的圖案畫在了紙上。
丁牧野執起畫來,細細瞧了瞧,誇了句筆法真漂亮,帶著那畫出了書房,往前院大堂那邊去。
待進了大堂那,就見謝采荇正站在堂中央,像是等他很久了的樣子。
「謝公子這是要報案?」
謝采荇忙道:「見過大人。並非報案。在下這幾日要回玉州一趟,臨行前將先前特意收藏的話本子拿來給師爺。」
丁牧野斜睨他:「你怎知她喜歡話本子?」
謝采荇道:「師爺提過,在下便記下了。剛巧在下也有收藏的癖好。」
丁牧野哦了一聲,提著畫走到了案桌前。
「大人這畫……畫著鳳慈幼的圖騰,是為何?」
「你認得此畫?」丁牧野也不酸了,立刻將他請到了案桌前,指著案桌上的畫道,「鳳慈幼,又是個什麼?」
謝采荇有片刻的迷惑,後恍然大悟道:「大人世家出身,想必並未同商賈來往密切,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
丁牧野沒說話,仍看著他。
謝采荇就道:「朝廷設有慈幼局,大人可知曉?」
「聽說過。」
「慈幼局大多用來撫養棄嬰,以及補貼領養棄兒的窮苦百姓。鳳慈幼,則專門用來收養無家可歸的孩童,年紀大多十二至十八。除了收養,還教人手藝,幫尋差事過活,不至於往後生計沒有倚仗。」
「聽你這麼說,倒也是慈善之舉。」
「鳳慈幼是商賈合夥開設。連同京師一起,不過四家。離此地最近的一家,在塘河縣城。」
「京師都能開設,這後頭多少有官府的人出面。」
謝采荇點頭:「確實如此。京師那家開張時,吏部的梁大人有到場。」
「梁大人?」丁牧野警覺起來,「梁有為?」
「是他。」謝采荇又道,「鳳慈幼每年皆會向商賈士紳募捐。謝家為了同旁的商賈聯絡,便也年年奉上金銀。」
「這鳳慈幼可有什麼貓膩?」丁牧野問道。
謝采荇凝神思索,踟躕了一下,旋即開了口:「和大人說亦無妨。這鳳慈幼確實有做善事。那些窮苦人家的小娘子,不願被賣做下人,便會去裡頭尋師傅學手藝,以養活自己。」
他頓了頓,壓低了聲音道,「玉州濱河縣鳳慈幼的管事與在下相熟,有一回喝酒,他曾說漏嘴,說鳳慈幼日常經營開支,除了募捐得來的銀子,大頭在牙商那。」
「牙商?」丁牧野一時沒明白過來。
謝采荇輕咳道:「人牙子……」
這問題便有些嚴重了。
丁牧野臉色沉了下來:「鳳慈幼表面上是在做善事,底下卻在做勾兌買賣之事?」
「個中內情在下不知。」謝采荇嘆口氣,「那回得知後,謝家便再也沒往裡頭捐過銀子。」
「這鳥的圖案,是他們店招?」丁牧野回過神,又問起了這個。
謝采荇搖頭:「並不是。這是一枚印璽的圖案。但凡捐贈了銀兩,便會獲贈一份謝禮。謝禮上蓋著這個印璽。」
這操作好似莫名熟悉。丁牧野腦海里的記憶有些晃悠悠的。
「你可有相熟的人能打探些消息?」
謝采荇思忖片刻,回道:「沒有。大人不妨求助京師里的人。本月下旬,京師鳳慈幼便著人募捐。只要入了募捐的飯局,便能聽到許多秘事。」
丁牧野點頭,沖他挑眉:「倒是多謝你了。」
謝采荇輕笑,行禮告退:「在下能幫上忙也是榮幸。」
到底是商場上的老手,這一頓商業互夸……丁牧野搖搖頭,思緒又放在了那鳳慈幼上頭。想了一會,索性落座提筆寫起了信。
將信送出後,丁牧野回了庫房邊的書房,同衛常恩說了此事。
衛常恩奇道:「大人,你說那塘河知縣送給張聞的銀子,會不會也是自鳳慈幼那邊拿的?」
「你說的有理。」天熱,丁牧野索性站在了那一桶冰的旁邊,「洪州的鳳慈幼便在塘河縣。京師的既是有梁有為撐門面,想必塘河縣的,自有那知縣撐門面了。」
「大人。」衛常恩此時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梁有為的卷宗我曾看過。」
「卷宗上自他升任洪州知府開始記錄,任知府前的案卷卻遍尋不著。更蹊蹺的是,他離任前的那場火災,全家二十三口皆數遇難,只他活著。」
「可有火災的詳情?」丁牧野的眉頭快打成結了。
「沒有。但是裡頭寫著當年記錄案卷的是師爺田晗。」衛常恩將另一本案卷打開,「這田晗十多年來並未搬家,仍住在周縣縣城。」
丁牧野將案卷拿過去翻了翻,眉眼一彎:「明日娘子同我走一趟吧?」話音方落,又記起一事,「謝采荇給你拿了一箱話本子來。」
衛常恩還在看卷宗,聞言頭都沒抬:「擱著吧。」
丁牧野心情忽然好了起來,見外頭天色晚了,腹中便覺飢餓。他正想說要去灶下瞧瞧飯好了沒,衛常恩卻起身道:「大人,上午那具屍骨,也不知錢叔驗好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