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實話,當武則天看著李顯被禁衛軍帶走的時候,心裡很不是滋味。那畢竟是她的兒子,就算他犯了錯,也可以幫著糾正,根本不必使用這樣激烈的手段。

  但武則天知道她必須要這樣做,因為當她見到馮小寶的那一刻,她的心就不再甘於寂寞了。多年來的相思之苦和感情壓抑,讓她知道,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原本她認為自己會默默地等待離世,可是沒想到一個馮小寶竟然打亂了她的全盤計劃,還犧牲了自己的兒子。

  但馮小寶只是一根導火索,引爆的是她暫時克制住的權力欲望。一個曾經掌握過最高權力的人,如何能抗拒權力的誘惑呢?

  作為武則天最小的兒子,李旦在正常情況下根本沒有任何希望得到皇位。從小李治就拿李弘和李賢做榜樣教導他,所以他的表現一直很好,而且他也認定大哥和二哥一定會成為非常優秀的帝王接班人。但哥哥們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了,自己居然成了皇帝。

  不過李旦還是很聰明的,他深刻地認識到前面三位哥哥失敗的經驗教訓,知道天底下最不能侵犯的就是母親的權威。所以在繼位之後的第二天,他就搬到了武成殿,將所有權力移交給了自己的母親。

  武則天沒用多長時間就重新掌握了朝政大權,這一次她總算有了安全感。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讓她為之痴狂,也為自己感到慶幸。第一天下朝之後,武則天讓人帶著早已經等候在宮外的馮小寶去寢宮等候。

  見到伏在地上,非常乖巧的馮小寶,武則天有一陣的愣神,但很快就反應過來了,有些激動地說:「起身吧。」

  「謝太后。」馮小寶是個聰明人,他能感覺到從太后身上散發出的友善氣息,所以膽子也就跟著大了起來。

  「你這馮小寶的名字實在不怎麼樣,以後你就叫薛懷義吧!你的身份也要改一改,這樣才妥善。」武則天坐下後,帶著一絲欣喜看著馮小寶。

  「謝太后娘娘,奴才以後就叫薛懷義了。」薛懷義暗自欣喜,心說:「這次抱上太后這棵大樹,以後不會再有人欺負我了吧?」

  就這樣,在武則天無法忘記李承乾的時候,得到了薛懷義,這也是她後宮裡的第一位男寵。

  可是武則天沒有滿足。現在的她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朝廷中的事情雖然都要通過她才能處理,但權力畢竟不是自己的,名不正言不順,心裡總是有陰影。想明白這些之後,武則天開始重新調整自己的目標。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武則天開始在朝中大動干戈。就在武則天磨刀霍霍的時候,揚州出事了。身為功臣李孫子的李敬業帶著一幫人在揚州造反了。這一個消息傳到長安之後,百姓們議論紛紛。有一些膽子大的人開始指責武則天干政。

  文學大家駱賓王也站出來了,親自寫了一篇《討武氏檄》,洋洋灑灑的一篇文章敘述了武則天與李治之間亂倫的行為,武則天殺死親哥哥和姐姐,這還不算,還說武則天包藏禍心,狐媚惑主,毒死自己的母親和丈夫等等,總之,將武則天說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大惡人。

  武則天坐在大殿之上,聽著大臣繪聲繪色地讀《討武氏檄》,臉已經變成了鐵青色。她嚴厲的目光在大臣身上環視一圈之後,說:「你們說說,怎樣平息李敬業的叛亂?」

  站在大殿中的人誰都不敢多說話,任誰都明白,現在的太后非常生氣。甚至有人佩服駱賓王,心說:「好一個駱賓王,居然敢這樣評價現在的太后,這要是被太后抓到了不活剝了他,他就撿便宜了。」

  讓武則天欣慰的是,裴炎站出來說:「太后,依微臣之見,那李敬業雖是李的孫子,但只是一名紈絝子弟,根本沒有多大本事,而他們聚集起來的所謂十萬精兵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只要太后派兵鎮壓,肯定能將其殲滅。」

  裴炎這樣想,不代表其他人會這樣想,有一位不知死活的大臣站出來說:「回太后,叛兵打的旗號是請太后退出朝政,依臣之見只要太后您回到後宮頤養天年,請皇上回來主持朝政,這場叛亂必將不攻自破。」

  其他大臣聽到這位這麼說,心裡都為他捏了一把汗,心說:「這位仁兄膽子更大,還好太后現在急著平亂,否則還不當場凌遲。」

  「哼。」武則天冷笑了一聲,說:「哀家問你們怎樣剿滅叛軍,沒讓你們在這裡評論哀家。」

  武則天的話讓大殿中再次出現一陣沉默,誰都明白太后絕對不可能這麼容易退居二線,更何況在出現叛亂的時候。

  這些大臣雖然可惡,但也不能不用。武則天見到宰相裴炎支持自己,心裡總算平靜了很多。現在很多開國武將已經是老的老,死的死。

  在武則天看來,想要平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坐在上面思考這些問題,站在朝堂上的大臣們可沒有她這些心思,生怕因剛才那位多嘴的大臣而牽連自己,所以誰也不敢再亂說話。

  裴炎作為宰相,雖然不支持太后臨朝,但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他還是想盡力幫助太后平息叛亂,以免造成大的動亂。所以在太后沉默的時候,他站出來說:「太后,現在叛軍已經在揚州站穩腳跟,如果再不發兵討伐,恐怕就更難對付了。」

  「那裴愛卿有什麼好的辦法嗎?」聽到裴炎的話之後,武則天突然意識到這一點,所以立刻開口追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