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陸行墨讓趙承元也派來, 只是並不干涉禁軍統領的工作,在旁默默聆聽。

  那禁軍統領嗤道:「大魏與北夷禁止通商,有那走私買賣的, 也是貪財, 不會笨到弄來這沒人買的毒物到大魏,且聽說這『烏塗石』不易煉製,在北夷也是非富即貴才能取得, 大魏的人若沒有北夷接應,如何能弄到這東西?」

  老蠻王聽了通譯的話, 急得滿頭大汗,他靈光一閃,突然想到什麼,大叫道:「難道是她?不, 肯定是她帶來的!」

  通譯翻了這話給禁軍統領聽,禁軍統領一頭霧水,轉過身去問陸行墨:「這老頭在說什麼?」

  老蠻王連忙指著陸行墨,激動道:「那天進宮是他帶我去的,我路上不是看到了一個女人嗎?那時覺得她很眼熟,我現在想起來了!我以前有個妾,私自逃跑了,沒想到她竟出現在大魏!」

  陸行墨臉色一變。

  通譯也翻了這話出來,禁軍統領連忙問陸行墨:「那天是宮宴?蠻王看見的是誰?」

  陸行墨臉色沉凝,緩緩答道:「是高士寧的妻子,她見蠻王盯著她,後來報病缺席,後又與高士寧一塊兒失蹤了。」

  禁軍統領錯愕不已。

  陸行墨便用北夷語言直接問那老蠻王:「您的這個妾,可是北夷人?」

  老蠻王臉上露出後悔的神色,邊說:「不是!是我滅了肅孫後,將他們皇室女子抓來當奴隸,後來見這女的長大後有幾分姿色,又聽說是肅孫皇太子幼年定下的太子妃,我便將她收作妾室。後來……我想想,大概十幾年前,她也不知哪兒來的門路,悄悄逃跑了!一定是她將我們北夷的『烏塗石』帶到大魏,想栽贓給北夷!你們快將她抓起來,讓她說出實話!」

  陸行墨此前查到的東西,到現在忽然都說通了。

  高家的鄰居說路氏不善交際,似乎有結巴的毛病,現在看來,應是路氏不大會說中原話,因此深居在家,儘量避免與人交談。

  陸行墨又問老蠻王:「您可記得那肅孫皇太子妃的名字?」

  老蠻王努力回想,半晌才答道:「好像……好像叫做『祿菲』。」

  ***

  老蠻王有眾多嬪妃妾室,能夠想起來並認出高士寧的妻子,已是盡他最大努力,陸行墨便又去問北夷使節,北夷的官員記得的東西更多,為了撇清北夷的嫌疑,十分配合。

  兩廂證詞核對,才知道老蠻王這個十幾年前逃跑的妾室,原為肅孫的皇太子妃,姓艾丹遲羅,名祿菲。

  想來『路氏』是自她本名取的。

  查閱舊年卷宗,這肅孫被北夷入侵時,曾送求救的信件到大魏,但大魏並沒有理會,或許是因為這樣,祿菲連大魏也恨上。

  這樣聯繫下來,或許可以推論出,是這個祿菲不堪北夷蠻王折辱於她,又有國讎家恨,因此逃跑出來,不知怎地搭上高士寧,意圖在大魏引起混亂,造成大魏與北夷的衝突。

  不過去三西村調查的人回報給趙永樂的說詞,又是另一回事。

  重新仔細探查後,才知道距今三十多年前,高家忽然出現一個七歲的孩子,又瘦又病,高家的人說是遠親投奔,又說這孩子是個啞巴,不會說話,可憐他無人看顧,於是高家將他當作最小的孩子收養,對外人說這孩子名叫『海兒』。

  海兒隨著年紀漸長,身子也強壯起來,幫著高家種田打獵,是個孝順的,也漸漸會說話了,高家都說有帶去城裡給大夫醫治,所以才好的,村民也深信不疑。

  海兒養到十八歲,離開了三西村,高家的人說他要回鄉尋找家人,一家子還為他送行,村民們也送去一些吃穿東西。

  但過了兩年,海兒卻受了重傷回來,高家人急得不行,花了許多錢醫治他,又讓他休養在家。

  此時村民們都懷疑海兒這兩年出去,是幹了什麼壞事,村民們怕牽連,一直逼問高家的人,想排擠海兒出去。

  而在此時,高家長子中舉,一家人都歡欣鼓舞,調令下來,說高家長子被派官虞州慶縣縣令,這海兒或許是因在村中被人指指點點,所以主動說要陪伴高家長子赴任。

  高家人都很贊同,若海兒能在外地找到安身立命的本事,總比在三西村落魄一生的好。

  再後來,便是村民們知道的,高家長子後來入了京城作官,將高家人都接去京城,村民們便沒有之後高家人的消息了。

  所以戶籍上高家有十六口人,但上京的時候,卻是十四口人,少的便是高家長子高士寧,與收養的孩子海兒了。

  趙永樂與陸行墨核對過時序,發現高家收養海兒時,正是肅孫被北夷滅亡之時。

  而海兒離家兩年的時間,恰與祿菲從北夷王宮逃跑那一年對上。

  三西村隔座山就是舊肅孫國境,這海兒很可能便是逃亡的肅孫子民,被高家人好心收養,之後去北夷救出祿菲,後來又在陪同高家長子去虞州慶縣赴任途中,殺了真正的高家長子,冒充高士寧的身分,做了縣令,之後一路入京,成了禮部郎中。

  高家人善心義舉,功名卻被人頂替,自己落得一家被滅門。

  趙永樂嘆道:「這高家人也太可憐了!」

  陸行墨看著舊案卷宗里肅孫向大魏求援的紀錄,以及北夷蠻王、使節們的供詞,一時沒有說話。

  趙永樂又說:「難怪上輩子我覺得有個地方很奇怪,和親之前,北夷來說我能帶面首去,我本以為北夷在羞辱我,但這輩子考察北夷民情,發現他們王女確實有養面首的習俗,並非要挑釁於我大魏;況且上輩子北夷戰力堅強,諸王子爭競王位,那時候應該還沒有與大魏興戰的打算,所以才提出了和親。但是和親隊伍卻被炸死那麼多人,後面肯定引起了兩國戰爭,現在查出來是肅孫的舊皇族因對兩國懷恨在心,因而挑撥兩國,那就說得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