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怎麼知道還有一根?」

  「這根釘叫做平煞釘,你沒見過不奇怪。人死後都會有回煞,就是回魂。人有三魂七魄,死後,魂魄離身,魂上升而魄下降,魄下降入地深淺不一。人剛死,魄在入土後又會上升,一天升一尺,但是魂是會留在棺材裡不走的。當魄重新出土和棺材裡頭的魂結合就會形成回煞,這時候魂魄是會出棺回家的,也就是回魂夜。但是紅斂葬法魂魄是不能出土的,為了留住魂,那就要給魄一個假象,它遇到了魂。你摸到的橫著打進去的那根釘上應該刻著主人的生辰八字和姓名,魄遇到它的時候就以為是遇到魂了,便不再上升,這樣,魄和魂永遠不能聚,又永遠不能散。這裡頭的主是要回魂後才能重新投胎的,如此一來,他便永遠不能回魂,魂被困在棺裡頭,魄則飄在下方。

  「紅斂葬本身就是不滅不破的,有血和氣在周遭循環,加上這根平煞釘控制住魂魄不聚,這裡頭的主倒也真能睡得安穩。」

  「那我怎麼開棺?」

  「我不是替他來超度的,你打開棺材的一瞬間,魂魄一旦見光必定當即湮滅,大羅金仙也救不了。這種辦法本來對他來講就是個苦難,從他在生死簿上被勾去名字的那一天,他的地魂困就在地府中受苦了,早一日開了,對他來說反倒是個解脫。」

  超子拿起一根撬槓,這東西的一頭是彎曲的鐵鉤,是專門用來開棺的,瞧了一眼查文斌道:「那我可就開了。」

  「不能全開,只開一個尾部,讓光照進去即可。裡頭的東西白天是沒什麼的,一旦失去魂魄,他晚上就會成為殭屍。要不是那隻猞猁,我一把火燒了他便是,現在還得留著。」

  按照查文斌的吩咐,超子先把幾根釘子依次撬出,然後和大山兩人從尾部一起發力,推開了一道長約二十公分的口子,一股血腥臭氣當即湧出,雖然戴著土製面具,可每個人都被熏的夠嗆。

  通過打開的那一小截棺材可以看到裡面的那個人穿著一雙老鞋,這說明這個人身前是入過斂的,褲腿上還用一圈金線扎著,查文斌說,這就是為了防止起屍準備的絆腳繩。

  見光之後,查文斌又讓他們把準備好的稀糯米混合了雄黃一股腦的全部都倒進棺材裡頭。這些東西可不是拿來克制血僵的,而是另有用途。

  重新合上棺材後,查文斌用墨斗線給棺材背上彈上了一層天羅地網,又在頭部貼了一道天師符,這樣至少裡頭的主不會在天黑後立即跳出來。

  棺材就這樣被暴露在室外,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等待天黑。猞猁是非常狡猾的動物,它的智商極高,對氣味又非常敏感,過去獵人的陷阱可以套到諸如黃鼠狼這樣的滑頭,但是卻從未有人能套到過猞猁。

  查文斌相信,這口棺材裡的主是那隻黑猞猁勢在必得的東西,並且白天他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那隻猞猁都會在不遠處看著。

  下午是相對無聊的,那隻最先用來探路的公雞已經被超子抹了脖子,叫花雞是他的拿手好戲,而雞血混著雞毛被胡亂的塗在了那口棺材上,這東西對猞猁也同樣有這吸引力。

  趙雲霄很興奮,他迫切地想看到活的殭屍,這可不是誰都有機會跟殭屍來個約會的。但是查文斌卻並不覺得有那麼輕鬆。

  道士把殭屍分為八類,分別是: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游屍、伏屍和不化骨。越往後的越難對付,後面這口棺材裡的主應該就是屬於不化骨,屬於蔭屍的一種。

  這種屍又被叫做養屍,也就是人為的造成屍體不腐,這種一般都是年數很長的,馬真人曾經收拾過一隻八百年的養屍,廢了好大勁才制服,而後面這隻顯然超過了八百年。從棺材裡的情況看,這隻蔭屍還是個乾屍,恨性屬八煞。道門有一句話叫做:八曜煞響,黃泉水來。意思是遇到這種屍,一旦處理不好或者法力不夠,很有可能自己就要去地府報導了……

  第444章 收網

  等待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就如同很多人在等待《最後一個道士》的更新一樣,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查文斌不敢說自己有多大的把握,殭屍這玩意是髒東西裡頭最少見的,比那些成了精的動物還少見。一是養屍地難尋,二是成因太複雜,所以道家記載能夠克制殭屍的東西其實並不多,因為咒語和符籙都是屬於精神力的範疇,而殭屍這玩意兒無魂無魄,更多的時候得用蠻力。

  夜幕的降臨如同漲起的潮水如約而至,今晚似乎一開始就預示著是一個不平靜的夜晚,一向多的如同麻雀的山雞沒了撲哧的飛翔聲,林子裡就連偶爾一兩聲蟲叫都顯示的那麼奢侈。

  月亮足夠圓,也足夠大,農曆十六的日子,陰氣還足夠站在巔峰壓制著陽氣,潔白的月光讓原本烏黑的天空中閃著一絲藍。偶爾有那麼幾朵雲從它身邊經過的時候都被照得白亮,就如同現在查文斌那張消瘦的臉,慘白。

  夜晚,是屬於猞猁的天堂,發達的視覺可以讓它如同白晝,敏銳的嗅覺可以在幾里地外就發現目標。叢林躲藏對於貓科動物來說等同於暴露,為了隔絕氣味,每個人都做了一件十分難堪的事兒:用童子尿淋塗抹自己的全身。

  塗抹完,還需要在林子方圓一里地內到處都灑上童子尿,這是用來干擾的。貓科動物對酸性味道有著先天的敏感,猞猁也不能例外,這就是查文斌布下的第一道陣法:迷魂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