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辦公室里,可憐的校長坐在那兒雙腿瑟瑟發抖,眼前這個唾沫星子橫飛的「大官」簡直是要把他老娘都從地下給罵起來了,活脫脫就是一流氓。而那位縣裡的領導壓根在一旁不敢吱聲,只是不停的白著那位校長,意思是:你攤上大事了。

  而查文斌呢,一直閉著眼睛在那坐著,或許是他覺得那位「大官」的言辭實在有些粗魯,不忍心再聽便打算道:「好了雲霄,孩子們都送回去了吧?」

  那位「大官」的那張原本都要吃人的臉瞬間陰轉多雲,笑嘻嘻的對查文斌說道:「師傅,您放心,連那些教職工都一併給清場了。今晚這裡就我們仨,您可一定要帶著我啊,我做夢都想跟著師傅真刀真槍的干一場。」

  何止校長,就連那位縣裡來的都大跌眼鏡,這位趙雲霄是誰?早些年是分管交通的一位小所長,後來據說結識了一位貴人之後便平步青雲,幾年功夫,現在已然是省里的大官了,權傾一方。這位爺的風格向來是以不好惹著稱,被譽為官場上最大的流氓,流氓裡頭最大的官兒,現如今他對那位道士點頭哈腰的活像個孫子。

  校長大人額頭上的冷汗連連,他知道自己的仕途算是完了,一個小小的科級幹部惹到了通天的大人物,那下場也就不用猜了。

  而那位陪同的縣裡官員更怕這位倒霉的校長連累到了自己,他知道趙雲霄是個多麼厲害的人物,昨晚上卻連夜接到省里的通知,要他陪同趙雲霄去下面走一趟。

  他還以為是上面搞突擊檢查,沒想到,這位流氓官兒去了一個小村莊說是接人。到了之後,他想去敲門卻又被趙雲霄好一頓死罵,說是這晚上怎敢打擾他師傅休息,幾個人就在車上窩了一夜,一直等到早上查文斌開門。

  從趙雲霄的態度,他便能判斷出眼前這個「農民」到底是個什麼人,聯想早些年縣裡火葬場的那個案子,他終於想起來了,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查文斌!

  第337章 楊村中學

  楊村中學建造於六十年代,那會兒楊村還是一個獨立的鄉,下面管轄著三個大的自然村,共計三十二個生產隊,總人口約莫四萬人。

  楊村鄉地處浙皖兩省交界處,浙北最高的天目山脈便是兩省天然的分界線,是典型的七山兩水一分田的山區。此處雖然在地里位置偏僻,卻又是兵家必爭之地,只要控制了楊村這個山里鄉村,便可以掌握著兩省三縣的交通命脈,所以無論是哪朝哪代,這裡都不曾落得清靜。

  眼皮底下可以追溯的歷史便是楊村裡頭那一片春秋戰國時代的越國貴族墓葬群,到了五代吳越錢氏又在楊村修建過一座莊嚴宏大的寺廟,名叫做:淨慧寺。這座浙西北當時規模最大,佛家典藏最多的寺廟也逐漸在歷史戰火的變遷中衰落,一直到明代中期又重建,後毀於太平天國運動。一直到前年,才由海外人士捐款捐物另選了地址重建,如今那叫一個香火鼎盛。

  為什麼要另選地址,而不是在原址重建呢?這其中自然是有原因的。

  五十年代搞大躍進的時候,楊村還是一個大型公社,為了更好的讓農民子弟接受新中國的教育,公社決定要修建一所初級中學。因為當時的土地里基本都在熱火朝天的比拼糧食產量大賽,所以學校所需的地基就非常難尋。

  淨慧山原本是老的淨慧禪寺廟址,因為歷史上不斷的重建和擴建,整個面積約莫有二十畝地大小,完全足夠修建一所中學。只是原來的廟址位於半山腰,修建工程很是龐大,但為了楊村上空也能樹立起一桿五星紅旗,公社毅然決定抽調精裝勞動力白天干農活,晚上建學校。

  當時,我的大伯和二伯都參加到了這場運動中。淨慧寺所處的地方是黏性絕佳的黃土,這種土可以就地取材打成土牆,只需要把地基平整即可,但是施工過程的難度卻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像。

  那時候的人們幹活全憑一股子勁頭,人人都知道修建學校是好事,也不覺得累,但是在施工初期便有一半人不敢繼續幹了。

  原來的地址上因為曾經有大型建築物,所以為了平整土地,當時公社裡便上了炸藥,那些人力不能撬動的石像啊,石墩啊,石板啊統統都用炸藥粉碎。

  開工的第一天,點第三炮的時候,便出了意外。一根導火索燒到一半的時候停了,有個膽子大的見半天沒動靜就去瞧,結果等他剛走到的時候,導火索已經燒到了盡頭,「轟」得一聲巨響把他給炸到一邊,當時人就沒了。

  出了事,可工程不能停,在偉大領袖的精神鼓舞下,公社領導決心要戰勝一切困難。於是更多的人被調派到這個工地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不是這個人的腳被石頭砸了,就是那個人的頭被撞了一個洞,總之每天都有意外發生,每天都在流血。

  後來社員們就開始說這個地方是廟基,如此這般粗魯的動菩薩的地盤,是會遭報應的。當時也確實是這樣,那些東倒西歪的佛像都被炸的粉身碎骨,領導的要求是把這方圓二十畝地全部都給整平,不能看見一根雜草。

  接二連三的出事之後,社員們也不願意再去了,這工地才開到第四天頭上就被迫停了。當時公社的頭原來當過兵,是個連長,在幹革命之前學過幾天道士,他覺得這事有些蹊蹺,但礙於自己的身份又不好說,就去私下找了幾個懂的人去收拾收拾,做做法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