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王老爺年事已高,陽壽殆盡,照說是不能有什麼怨念的,即使不記得生前這是自己家,也不至於拉上自己女兒陪葬啊,無奈他們去得太快,就是查文斌祭出大印,也沒來得及攔下來,這其中的蹊蹺,查文斌一直在三思著:再下一趟地府要人?經過喪女之痛的查文斌是不會再幹這事的,這人有人的規矩,鬼也有鬼的規矩,天道如此,如要逆天而為,還不知將來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第018章 龍脈之說

  三天之後,王夫人停止了心跳,城裡是不方便做什麼法事的,何老雖然是個學者,但夫妻感情深厚,懇求查文斌給送一程。

  王夫人的遺體給運到了殯儀館裡,一點也看不出生前受過什麼痛苦,走的時候很安詳,就和睡著了一般,查文斌自然對這一家人也是心存感激的,道士不僅是除邪,更多的時候還是超度,其實用查文斌的話說,王夫人的魂,在那一晚就已經被帶走了,沒有一絲停留,如此留在這裡的真的是一具軀殼。

  可能是不甘心就這麼走,王夫人的軀體靠著自己的意念挺了三天,硬是等到了遠在大西北的兒子何毅超回來,這何毅超也是子承父業,從事考古工作,常年紮根基層,接到老媽病危的電報,還沒來得及換身衣服,就匆匆從大西北搭乘火車回來,前腳進的病房,喊了一聲媽,那頭的心電圖就成了一根直線。

  這殯儀館裡,空間不大,「過仙橋」自然是沒法走了,礙著何老一家的情面和哭得昏死過去的何毅超,查文斌這個看慣了生死離別的道士也有點難過起來。

  一切法事材料,查文斌都選頂級的,超度念咒也是盡心盡力,總想讓王夫人死後能夠有個好輪迴,按照查文斌算,這四天後應該就是王夫人的回魂夜,也不知這王夫人會不會回來看看,若是能,這一次,查文斌打算親口問問她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王夫人絕對算是枉死的,心中肯定有不甘。

  取了骨灰,何老聽從查文斌的話,沒有給王夫人葬在公墓,而是在老家挑了塊風水寶地,給入了土,之後的那幾天,還是在王老爺家住著,這李婆婆前面喪夫,接著喪女,恐怕這女兒還是她害的,自然也是自責得不得了,又驚又恐,第二天就被小女兒接到自己家去住了,這王老爺家就剩下王鑫一家子了,守著挺大的房子,就是沒死過人也著實有點瘮得慌。

  查文斌決定在這村子裡住上一些日子,他總是覺得這件事很蹊蹺,但又不知道哪裡不對勁,自己也卜卦算過,就是算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還是想留幾天,觀察幾日。

  這何老經不起這麼折騰,博物館裡也給他放了長假,何毅超在喪禮過後,又匆匆趕往大西北,留下何老一個人,老頭就索性跟著查文斌一塊兒在這住下了,反正王老爺家房子大,挑了兩間,兩個人就住下了。

  一直到查文斌算準的頭七時間,也就是王夫人死後的第四天,他這回是不準備給她做什麼頭七了,而是準備來個攔路,而且攔的不是別人,正是一起來的陰差。

  查文斌當晚陪著何老喝了幾杯,交代何老在房間裡早早睡去,叮囑他只管睡覺,不准出門出聲,自己背著家什就出了門。

  他並不是跟上次一樣到村口,這一次是直接上了王夫人的墳山。

  查文斌上的這座山,就在村對面,王夫人就葬在這山的山脊上,雖說不算什麼龍鳳穴,但也自然不是一般的普通,這個穴位是查文斌第一次來這個村子一眼就看中的地方。

  過去人們給自己挑墳墓,有錢人都是請人找龍脈,其實中國沒有那麼多龍脈,中國的龍脈源於西北的崑崙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秦山入海;南龍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條大龍脈都有干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勘測風水首先要搞清楚來龍去脈,順應龍脈的走向。

  中國龍脈的始祖源自崑崙山。崑崙山的左邊(西北邊)是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陰山山脈。北邊有阿爾泰山,伴它行的還有賀蘭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崑崙山的右邊(西北、西南邊)有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山脈。崑崙山龍脈夾在上述南北山脈中間,不斷向東施展輝煌燦爛的舞姿。龍的主脈落在陝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長安),然後東出中原(河南),同時展開北向、南向、東向、西向分支,形成井體的崑崙山脈體系。崑崙山到了中原以後,向東有六盤山、秦嶺;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嶺;加上五嶽:北嶽恆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還有東邊的黃山和台灣的玉山(海拔四千米),西南的峨眉山。這些舉世聞名、舉世無雙的大大小小山脈——大大小小的龍脈,構成了一幅中華巨龍圖,是大龍、中小龍混雜的臥龍圖。因而,就有西方個別敏感的政治家,稱中國是一條沉睡的巨龍。從政治上來講是對的,但從風水學上來講卻不對的,因為它不是一條,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臥龍。

  山是龍的勢,水是龍的血,因而,龍脈離不開山與水。自古以來,山環水抱之地都是風水寶地。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至少二十四個王朝,如果按照每一個王朝就有一條龍脈來計算的話,那麼中國至少就有二十四條龍脈: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黃河流域中嶽嵩山一帶;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周朝的龍脈在岐山;秦朝的龍脈在咸陽;漢朝的龍脈在豐縣;西晉的龍脈在河內;隋朝的龍脈在弘農;唐朝的龍脈在長安、隴西、太原;宋朝的龍脈在開封、鞏義、洛陽一帶;元朝的龍脈在內蒙古草原;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清朝的龍脈在東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