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姨只能強忍著恐懼,哼哧哼哧地出著粗氣,過了沒一會兒,小姨開始迷迷糊糊地動彈了,然後就開始吐,狂吐,吐出來的東西夾雜著腥臭,有剛吃下去的蠟燭,也有已經呈現半消化狀態的晚飯,真是五顏六色,讓人作嘔。

  外婆其實是懂一點土醫術的,那麼晚了也沒辦法,就燒苦丁茶給小姨喝。這個苦丁茶我小時候也在外婆家喝過,治療小孩吃壞了肚子很有效,具體是將雞肫外面那層皮曬乾,外加茶葉放在鐵板上烤,烤焦後,磨碎了沖水喝下去,能祛除小孩積食,據說有驅邪氣、助消化的作用,真的挺有效。

  外婆按照積食的土方法給小姨灌了苦丁茶下去,小姨卻死死地咬緊牙齒,反正就是灌不下去,偶爾灌下去的一點也被她給吐出來了。

  最後沒辦法,外婆讓外公捏開小姨的嘴巴,讓小舅按住她亂踢的腳,強行給她灌了不少下去。

  這苦丁茶灌下去後,小姨倒是安靜了一會兒,只是三姨再也不敢睡了,於是外公和外婆留在了小姨的房間裡陪著小姨睡,讓三姨和小舅舅去他們房間睡。

  此時的小姨已經有點清醒了,沒一會兒,倒是不吐了,又開始拉肚子,如此反覆地折騰到天亮,第二天一早就被送到鎮上的衛生院去了。

  衛生院的人一看,說怕是吃壞了,按照急性腸胃炎給小姨打點滴,護士剛把針頭插進小姨的手臂,就被小姨一把給扯了,她怎麼都不肯配合醫生治療,最後醫生沒辦法,改用屁股針注射,還需要外公死死地抱著她,不讓小姨亂動彈。如此折騰了半天,小姨還是不停地吐苦水,鎮衛生院的醫生建議外婆將小姨送到醫療條件更好的縣醫院去看看。

  當天中午,外公外婆帶著小舅和小姨搭車去縣城,到了車上之後,因為暈車,所以外婆抱著小姨挑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那時候的公交車是很緊張的,外面擠著上車的人很多,包括小舅和外公兩人。

  外婆拉開車窗想透口氣,突然小姨一個箭步從窗戶口鑽了出去,剛好被外面的外公眼疾手快地接住了。小姨一邊哭一邊喊:「媽,別帶我去醫院,我這個病治不好的,我要死的,你帶我回家……」任憑外公怎麼哄,小姨就是哭個不停,死活不肯上車。那一年她才九歲啊,小姨說的這句話,是小舅後來親口告訴我的,因為他當時在場,可是小姨卻告訴我她已經什麼都不記得了,只依稀記得自己小時候生過一場大病,別的就不清楚了。

  話說,在外面接住小姨的外公把小姨又從窗戶塞進了車子,外婆這回可把小姨抓緊了,一把把她牢牢地抓好,任憑她哭喊也不理睬,車子載著一家人緩緩地駛向縣城。

  到了縣醫院,拿著鎮醫院開的介紹信,院方馬上給小姨安排了住院,醫生檢查了一番後,開始也按照吃壞了東西的方式治療,在治療期間,小姨不止一次地趁大人不注意,跑出醫院。到最後實在沒辦法,外婆一狠心用布條子綁著小姨,也不敢睡覺,幾個人輪流看著她,就連上廁所也是在病房裡解決,哪裡還敢放她出去。

  1986年,那時候大家的生活條件普遍不好,醫院也是吃食堂的,起先小姨對外婆從食堂打來的飯菜不是打翻就是一口也不吃,全靠營養液維持著。

  大概是住院的第三天,那天中午外婆照舊去食堂打飯,打來的飯,大家一嘗,是半生的,飯沒燒熟,也就是俗稱的夾生飯。奇怪的是,這一次放在小姨面前的那碗夾生飯卻讓小姨流了口水,她第一次開口說自己要吃飯。

  外婆詫異地給她解開布條子,小姨幾口就把一碗半生的米飯給吞了下去,並且嚷嚷著還要吃,結果外公外婆二姨以及小舅手中的夾生飯都被小姨一個人給吃了,肚子鼓得很大,但她嚷嚷著還要吃,這可嚇壞了一家人。外婆趕緊過去找了醫生過來,醫生一看這孩子都成這樣了,哪裡還能再吃,連輸液管都給拔了,給餵了點消食片就走開了。

  晚飯時間,米飯正常了,小姨又開始不進食了,本以為是她中午吃多了,但第二天、第三天,無論是多好的飯菜放在小姨跟前她都不張嘴,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第四天的晚上。

  那天晚上小姨還是不吃飯。看著日漸消瘦的小姨,外婆含著眼淚心疼得要命,怎麼哄都不管用,無奈之下外婆去外面花錢買了一份夾生飯給小姨試試,結果不出所料,小姨又吃了個精光,一直吃到肚子又鼓起來為止。這種情況,醫生也解釋不了,只是叮囑不能給她吃這種夾生飯了,小孩的腸胃本來就不好,這種食物反而容易加重病情。

  之後兩天,家裡人不敢再給她吃夾生飯了,醫生對小姨也沒辦法,一直持續到第七天的時候,小姨突然又昏厥了,並且開始抽搐和口吐白沫,心跳、血壓都開始下降。醫生說,還是準備後事吧,這孩子怕是保不住了,也不知道是什麼病。

  那時候的外婆很堅強,她也沒有哭,只說了一句:「要死也不能死在醫院裡,不管怎樣也要拉回家去!」說著就連夜叫車給拉回了老家。回來的路上外婆想起當年的那個瘋道士,讓外公再去找他,可那是九年前路過這裡的一個瘋道士,那時候既沒有電話,又沒有名片,茫茫人海,從何找起?

  第003章 尋找瘋道士

  外婆回想起那瘋道士曾經提過一個地方——安縣五里舖,便趕緊差外公騎著自行車前去。外公火急火燎地一路問人,終於在一個小鎮上打聽到了那地方,等趕到五里舖已是天黑,見人便打探此處有沒有一個道士,幾經詢問,終於有了點眉目:一個上了年紀的大爺指點外公說,五里舖往西有一個小村子,不過偏僻得很,要經過一片板栗林,下面是墳地,過了墳地,再走五里路,以前據說那兒是有一個道士,至于姓甚名誰就不知道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