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古時候由於人對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達人渴望不滅解脫的追求,進而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體系,與民間神話一樣,其也有自己的神話傳說,彼此相互串聯,其是一種心靈寄託。

  而宗教神話則是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吸收神話人物與事件而形成的傳說,也屬於特殊意識形態體現方式。它的特點非常明顯,既描繪了一個由神靈統治的世界,信徒們要為得到神話中的人物的庇護,不得不對其進行信仰,這一點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叫作信則靈,不信則無是很好解釋的。

  神話雖然無處不在,但是太過遙遠,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神話只是杜撰出來的,那些人物不過是美好的想像,這是新時代宗教的一種發展,人們信仰宗教和遵守教義是取自其宗教中教人向善的一面。諸如道教,已經很少還有人煉丹修仙,反倒是越來越多有人重視起道教本源中那些哲理,把它用作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以試圖解開一些心中的疑惑。

  傳統的茅山道士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是越髮式微了的,試問在當今發達的科技之下,還有多少人願意相信一個口中念念碎碎都是妖魔鬼怪的人來告訴你你的人生是被一個死去的人給左右了的,當然了,這個世上還是有諸多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但是就像很多人會提出一個話題來:既然你口中到處都是鬼怪,何不捉一隻來讓我瞧瞧呢?很難想像,當查文斌指著牆角告訴別人,那裡就有一個鬼的時候會發生如何的鬨笑,是的,他無法給多數人證明,因為這個世上見鬼是需要諸多條件的。

  少部分的人認為自己遇到了一些不乾淨的東西,他們會給親人朋友傾訴,但是得到的結果往往是被告之眼花了或者是幻覺,他們懊惱無助害怕,他們親眼所見那些駭人的東西在自己的身邊遊蕩。道士們就是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的,只不過這樣的場面越來越少了,因為人的戾氣在慢慢增多,人的心已經開始讓死去的鬼魂都感覺害怕了。

  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鬼其實怕我們,甚於我們怕它,在我們這個世間,其實人和鬼是在一起雜居的,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鬼,只不過兩者之間陰陽相隔,生活在兩個世界,極少會有碰面的機會罷了。

  鬼怪其實是作為神話的一部分,人們理解中的神話其實都是那些高高在上擁有權力的神仙們,這不然。有陽光就一定會有黑暗,有神仙就會有鬼怪,查文斌可以捉不到鬼怪讓你看,但是他卻有可能成為傳說中的「神仙」。道教是從來不缺乏神仙的,從老子到姜子牙,到張道陵到呂洞賓,太多太多的道教人士都成神了,在民間有太多的人信仰著,為它們供奉香火,但是這都是個例。個例是一種單純的偶然現象,不足以引發大規模的效應,不具備普世性,只有普世性的信仰才會發展成宗教,才會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但是,道教作為一個曾經普世性極強,被列為國教的一種信仰,在衰敗了千年以後是否會因為某個人的成功而再次席捲開來呢?答案是未知的,但是卻是不能被容忍的!

  查文斌本是個無欲無求的鄉下青年,是羅門逼著他一步一步走上這條路的,倘若不是他們先知這個人有著特殊的命運,是否會引起當年馬肅風來爭搶,那麼又是否會因此走上學道這條路。道雖然人人都能悟,可終究是要入道的,這便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循環。

  「你沒有選擇,」賈道士如是說道:「你的選擇就是拿起它然後去做該做的事情,這是你的命運替你安排好的,能夠替前朝的人完成遺願,也是一件圓滿。」

  「不是應該等我找到他了,然後再毀掉他嘛?」查文斌笑道:「毀掉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所以你們不會,你們需要這個領路人,毀掉它才是對的,因為它的存在就是一顆種子,隨時都會有發芽的可能,除掉種子一切也就乾淨了,把任何的可能扼殺在萌芽的階段才是最上上策。」

  這話說的那賈道士的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想必是的確說到他心坎里了,查文斌又接著說道:「它是一個希望,一顆延續大周王朝漢神話的種子,任何朝代都會有落幕的那一天,強盛如唐朝也不過是這樣,但是信仰不會,封神開創了道教的神話時代,如今它已經只剩下一口氣了,這口氣本來卻是不關乎我的事情,但是作為一個道家弟子,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走向落幕的那一天,應該給後代留下一點希望。但是這顆種子不能是我去種下,我承受不了那麼多,也不想去承受,賈老爺子,您德高望重多多體諒。」

  「你既不去又不肯同意毀掉它,」賈道士說:「這說明你內心之中也是矛盾的,我願意叫你一聲老弟,人這一輩子多需要經歷很多選擇,如果我能選擇的話,在這之前,我也不願意搭上我親人的性命,但是這是我的職責我不能逃避。你的職責是天定的,天最大,我能體諒你可老天爺未必會體諒你,若是此事不成,還會有第二個查文斌嘛?不會有了,只有你一個,但是羅門會放過他們嘛?我想不會。」

  「威脅了?」胖子冷笑道:「搞不贏就威脅,老把戲了,天下之大並不是你一家說了算,現在早就不是舊社會了,人民當家做主。」

  「我當然相信你們有這個能力,」查文斌道:「還包括我的家人對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