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用他的話說,掙再多的錢,有再多的名利,死後終究不過是一把黃土,想想自己躺在冰冷的棺材裡,身體被蟲蟻啃食慢慢腐爛。墳頭茅草三尺之高,棺中水淹土埋,幾年之後誰還會記得曾經有一個叱吒風雲的朱葛俊呢?他自走上這條路,當然是信奉鬼神的,生前黃金白銀美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死後呢?連個燒香祭奠的人都沒有,而且朱葛俊還是個老傳統,他越來越堅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於是乎,想要迫切的解開這個局,利用自己的人脈和錢財,朱葛俊這些年結拜了不少江湖人士,部分人根本就是衝著他那點錢財而去,命這種玩意是註定的,既然選擇了開始就註定的結局。

  某日,諸葛俊在翻閱古代典籍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番話:

  盤古有那一線生機,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故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有生死,或生或死,或死或生,皆是造化。

  紅塵三千丈,或貪或殺,或悲或喜,有因有果,相互糾纏,形成量劫,量劫接量劫,是為無量量劫。無量量劫之下,神州修士,或避世不出,或積累功德,或另避他徑,手段無所極也!

  是以天道無情,視眾生為螻蟻;然則天道亦有情,為眾生留下一線生機。

  這段出自《周易·繫辭上傳》的古老訓言讓諸葛俊重新燃起了希望,他迫切地想要打聽這大道五十中除了那已定的四十九之外,還有一線生機到底在哪?而這一切又是徒勞,先祖們傳了數千年的老話看似一場鏡花水月,尋遍大山名川的高人們依舊無功而返。

  有些心灰意冷的朱葛俊回到自己的大本營,恰巧在這時他結識了另一位:胡菲兒。

  他承認那是一出雙簧,目的就是引出查文斌來對抗羅門,所謂用心良苦而無所不用其極。查文斌是個固執的人,很難打動,於是有苦情戲也有威逼利誘,而胡菲兒所言的那個盜寶聯盟也是存在的,他們就是一夥兒窺視中國地下文物的非法組織,其實簡而言之雙方的矛盾可以歸結為:貨源地和定價權,他們需要充足的貨源,而羅門偏偏不允許任何勢力涉足,並且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反倒對於地下文物的發掘有所收縮和限制,而國際市場上古董交易的價格卻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高。

  於是包括歐美、東南亞以及日本的一些勢力聯合在了一起,他們仿效羅門的簡直,採用僱傭兵結合新型科技裝備以各種幌子進入內地。這些人裝備精良,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但是他們又心懷鬼胎,比如朱葛俊和胡菲兒既是聯盟又是對手,在需要的時候他們可以合作,在利益面前他們又各為其主。

  查文斌的爭奪是源自一些情報的結果,他們發現自60年代中期以後,羅門的歷次大規模發掘都是圍繞著這個年輕人,這不免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而經過一些列情報的結果,他們又發現查文斌與羅門之間並不是盟友,相反的,羅門是既需要他又想控制他,這個結果直接導致了查文斌被盯上,任何一方只要掌握了這個年輕人就會擁有與羅門的談判話語權,至少這是他們目前發現的唯一的突破口。

  至於那口箱子,朱葛俊說這是他的任務,此次到這裡箱子便是其中之一。

  在明代永樂年間,鄭和率領聲勢浩蕩的寶船大隊七下西洋,所到之處無不臣服,是近代中國聲望到達的巔峰。七下西洋是被世人所知的,而很多人都認為鄭和在同時期有沒有到達過對岸的東瀛呢?現實是曾經去過,並且很早就去了。在1404年,也就是永樂四年,明成祖派鄭和出使日本。鄭和統督水師10萬到達日本,向室町幕府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宣旨:「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國之法」。目的是打擊當時東南沿海一直騷擾漁民的倭寇。

  當時的日本國王被威風凜凜的明朝戰艦所震驚,雙方簽訂了《勘合貿易條約》,日本以屬國的名義對明朝進行朝貢貿易。而明朝賜足利義滿「日本國王」金印一枚。作為當時隨從鄭和一同前往東瀛的還有一位官員叫作高戊,負責的是外交禮節,職位並不高。而作為天朝上國的代表,高戊隨鄭和到達東瀛以後便開展了自己的外交工作,其中他拜訪了當時東瀛的一個古老氏族:望月。

  東瀛古時候也稱為:扶桑國,眾所周知,日本文化是源自中原文化。而在漢族神話中的扶桑樹是靈地之一,傳說在東方的大海上,扶桑樹是由兩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樹組成。太陽女神羲和大神為她的兒子金烏從此處駕車升起。也說是神界,人間,冥界的連通大門,只是后羿站在上面射日,將其踩斷,人神冥三界才難以聯絡的。

  望月家族有一聖物,據說是當年後裔踩斷了扶桑神樹落入大海中的一枚枝椏,這枚枝椏隨著大海的浪花被推向了彼岸的東瀛並被這位望月家族的人得到。他們深信,扶桑神樹是關於帝國興旺的聖物,而這個神樹在哪裡?在遙遠的東方,歷代的東瀛人並沒有放棄這種尋找,他們潛入中原循著蛛絲馬跡得到了一些線索,而這個線索又被反覆匯集成了一張地圖,歷經千百年先人們的智慧和無數人前赴後繼的尋找,這張地圖已經越來越清晰的表明傳說中的扶桑神樹可能是存在的,並且它並不在東方的大海,而是來自更加遙遠的內陸。

  聰明的高戊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用現在的話說便是間諜,他以文化交流的方式在望月家族常駐久留,終於是在某日見到了那幅圖的圖樣。回到營地之後的高戊憑藉自己的智慧將那幅圖臨摹了起來準備交給彼時的明朝皇帝朱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