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說今夜也著實奇怪,這雪先前下的還好打,等到棺材一出的時候竟然停了,那風也不颳了。查文斌隨手抓了一把紙錢往上一揚頓時紛紛落下,待走出院子門的時候輪到那些抬中的人覺得奇怪了。柳老爺子這口棺材是上好的杉木,重約幾百斤,這幾人方才覺得抬著是異常吃力,可是剛走出門去卻覺得肩膀上的分量頓時一空,就好似根本沒有重物壓著一般。

  查文斌是心知肚明,那門口兩側不知跪了多少孤魂野鬼,一路望去根本看不到盡頭。這些亡魂非常有秩序的分跪在道路兩旁,要說這人肉眼看不見,可是感受還是有的,胖子一出門頓時就覺得一陣陰冷,那身上的雞皮疙瘩一下子就起來了。

  他嘀咕道:「他娘的,怎麼雪停了還這麼冷。」

  其實那些鬼魂已經刻意的離著人群保持了一些距離了,要不然如此大的陰氣查文斌手中那盞長明燈怕是都要點不起。這麼大的場面別說是他,恐怕再往上數幾代宗師也是沒見過,以前只知道柳香聞名,想不到這柳家人出殯竟得引來十里八方幾乎所有的神鬼,單是這一份尊敬便讓查文斌心裡著實佩服這些手藝人。

  每隔三步他就撒些紙錢,這次準備的元寶銅錢比平時都要多好多,那些不能投胎的冤鬼多半家中也是無人祭司。要換做在平時恐怕已然是瘋搶了,可是這次居然都沒有去撿的,唯獨等棺材通過了老遠才有鬼魂小心翼翼的拿了幾張便走,以確保其它的朋友也能分到一二。這份和諧倒是讓查文斌出乎意料,同時他也終於明白了什麼才叫真正的德高望重,如此那柳家人怎得不能綿延千年香火?如此看來平時里多積德行善的確是有道理的,他現在倒是有心去弄個道觀了。

  柳家的祖墳山聽說還是自南宋的時候就有了,到了元代的時候,柳家的人口眼瞅著就逐漸增多,原來的祖宗山已經不夠了。那一代的柳家人索性花了些錢買下了那座荒山,從地理位置看,這山的正前方是蜿蜒的苕溪,河水一年四季從不斷流,又是流自天目山脈的最高獅子峰。

  那山左右對稱,中間有一塊平坦,遠處看去好似一把太師椅。聽說很早以前這山滿是荒草亂石,是柳家人一代又一代的開墾,如今早已是松柏成林,也不知多少墳頭隱藏其中。

  建國後,這片山場也曾被收為國有,而且還經歷過一陣非常熱鬧的退墳還耕運動。柳家這山場的地理位置好,任憑就算他們有證據證明這些並非是無主孤墳也不能阻止那些人的手段。

  五幾年正是中國開始爆發糧食饑荒的時候,各地都在轟轟烈烈抓糧食生產,所有能開墾的田地都要被利用起來。當時當地的生產隊就決定推了柳家這些墳頭用來開墾出一塊梯田,縱使柳家人反對也沒用,在那個時代,你敢違背主流意識就是落後分子,就要被邊緣化,甚至是被投進大獄。柳家人只能沉默,扛著炸藥的工農兵們挑著最大的那口墳,那是柳家明代中期的一位先祖。

  那是一塊占地約莫五十個平方的巨大土冢,四周圍著切割好的長條形麻石,中間的墳包在被炸掉之前離地足足有五米多高,正中的位置原先有一棵兩人合圍的巨大松樹。這樣保存完好的民間墳墓在整個浙西北來說也是相當罕見的,墓碑處原先還有一座小亭子,左右放著一對石刻的童男童女。

  當時的工農兵看中了這對石刻的料子,準備拿下山去做成石臼,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運到山下公社的曬穀場上,接著便率先挖掉了那墓碑。明朝的墓多半是修地宮的,像如此規模的更是深藏地下達幾米,這也恰好說明了那個時代的柳家是如何的輝煌,普通的百姓決計是修不起這般的墳墓的。

  第一天他們用了幾十斤炸藥勉強只炸掉了外面一層石頭,於是第二天又調了上百斤的炸藥可效果依舊不理想,這些傢伙頓時氣急敗壞,他們砍倒了墓冢上那棵大樹,用鋼釺用鋤頭朝下面挖。可惜的是這裡的土層下方也有一層金剛牆,全都是混合了石灰的糯米稀堅硬無比。

  為了啃掉這塊硬骨頭,第三天又加了一倍的計量,終於一聲巨響過後,墓冢的被轟開了一個豁口。有些工農兵膽子小不敢進去,可有人說柳家以前是大戶,裡面肯定埋了不少寶貝,於是就有人壯著膽子前去,聽說當時進去的第一個人很快就發出了一聲慘叫,原來是被一條跟蛇似得巨大蜈蚣咬穿了鞋幫子。

  雖說當時全國普遍已經不信神鬼,可是我們那裡終究是農民為主要結構的農村地區,有人說這是驚了裡面的鬼魂,還是算了吧。可還有的人依舊不肯打著火把執意要進,就在這時天空突然烏雲密布,從天而降雞蛋大的冰雹,與此同時被炸開的豁口裡面也湧出更多的巨大蜈蚣,就這樣工農兵們才被迫下山。

  當時每天除了固定的農活之外,晚上還要學習各種中央精神和文件,分享各地的革命經驗,就在鎮上最大的曬穀場上。當晚有人因為白天的事提議砸了那對童子石刻,要徹底打倒牛鬼蛇神,於是他們就真的舉起大錘把那石刻砸了個粉碎。

  那天晚上,據說很多人後來都夢到了一對渾身血淋淋的童男童女來索命,還有人聽到了小孩的哭聲,還有人說親眼看見兩個穿著紅綠衣服的小孩在曬穀場上跑來跑去……

  因為這件事,後來就再也沒人敢打柳家祖宗山的主意,包括就連周遭幾個盜墓的也都不去那裡觸霉頭,關於那座山的故事和說法在當地非常之多。一直到改革開放,農村責任聯產承包制開始後,國家重新又分田到戶,那座祖宗山就這樣才正式回到了柳家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