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一年我二十一歲,丁家一門有四個兒子都可以繼承祖業,我排行老三,按照長幼順序,輪到我接班的可能是很小的。你爺爺年輕的時候好勇鬥狠,凡事只認贏不能輸,當時我就想弄場大的給他們看看……」這話匣子一打開,丁勝武也就說起來了。

  那還是一個戰亂的年代,關中三省上橫行的有日本人、國民黨、游擊隊和土匪,日本人占了關中自然也不會放過地下的文物,民間的大肆搜刮和野蠻的破壞式挖掘都曾經一度讓這個文物寶地受到了空前的破壞。丁家作為關中地下世界的龍頭老大,既是地面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也是各方勢力爭取的對象。羅門自古就獨生於勢力之外,它們本身也就是一股勢力,從來只向強者低頭的羅門在那時候也不得不收斂起來,平日裡只能幹一些小打小鬧的買賣。

  有句古話叫作亂世黃金,盛世古董,不太平的天下讓古玩交易也陷入了低估,丁家急需一些夠分量的東西來維持眼下動亂時的地位。當時還沒有資格翻閱藏寶圖的丁勝武就和自己的二哥丁勝文一起決定要干票大的。

  「這古詩里說賀蘭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漚。道逢古老向我告,雲是昔年王與侯……這幾代人都知道那一片王陵就在那放著,可是幾代人也都拿那些土丘丘沒辦法,我也聽人說那地方有些邪乎,可是不挑場硬仗打,當時我的資歷是翻不了身的,左思右想就還是決定冒險一試。」

  西夏王陵位於賀蘭山腳下,這個曾經在盛唐時期由党項族首領拓跋思恭一手創立的帝國曾經在中華西北部地區橫行一時,皇室更是被賜予唐國姓「李」。在公園1038年,李元昊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從此一個屬於賀蘭山腳下的帝國王朝正式拉開了歷史的序幕,雄踞西北長達兩百餘年。

  這個由北方遊牧少數民族發展起來的帝國以其驍勇善戰的作風聞名於世,但受到漢代文化的融合,其留下的作品極有草原民族的特色又有漢代工藝的精髓,是不可多見的珍貴藏品。

  廣闊的賀蘭山腳戈壁灘上依稀分布九座帝王陵墓,兩百餘余座王侯勛戚的陪葬墓,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縱長方形的獨立建築群體,吸收自秦漢以來,唐宋皇陵之所長,又受佛教建築影響都是塔形,也有東方金字塔的稱呼。

  這些王陵隨著西夏亡國的衰敗也隨之走向了落寞,一批批倒斗的藝人隨即盯上了這些氣勢恢宏卻又無人看管的帝王陵墓,尤其是當年成吉思汗滅了西夏後對這些王陵縱兵掠奪,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無論是史料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這些西夏王陵里幾乎沒有發現什麼值錢的東西。

  一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帝國王陵里竟然沒有陪葬品,這話傳出去誰都不信,於是一代又一代的盜墓人前仆後繼,丁勝武說有不少好手都是折在西夏王陵里,反正市面上關於西夏王國的古玩他也見過極少。和那些前輩一樣,他也深信著西夏王陵肯定有數不清的寶藏,並且因為某些原因一直沒有被找到,這是一個千古留名的好機會,只要他能找到屬於那個時代的帝王印記,那麼從此他在江湖上的地位將一夜竄起。

  丁勝武當時在家族內部也有一些支持的勢力,這些勢力的子弟多半於他交好,於是拉上他那位一直關係不錯的二哥,還有一眾兄弟總計十來餘人奔赴了銀川西麓。當時被認為是開國首領的李元昊陵還沒有被挖掘,丁勝武選擇的是他的妻子,大名鼎鼎的寵妃,後來的皇后野利氏,既憲成皇后墓!這個女人是後宮爭鬥的高手,利用讒言和寵愛大肆剷除異己並登上後位,但是死後她所在的位置卻一直是個謎。

  丁勝武的祖上有本圖,上面記載了西夏王陵大小數百墓葬的具體名稱,但是憲成皇后的墓葬也沒有被標明。他既然想做就做個大的,就是想證明自己的才能,祖先都沒辦到的事兒如果我辦到了那豈不是莫大的能耐?

  當時時局動盪,作為北派盜墓的代表人物丁家自然是裝備精良,除了基本工具之外,他們當時攜帶了大量的火藥和槍枝,人手兩把二十發的快慢機。丁勝武分析憲成皇后是李元昊最寵愛的女子,如果不是跟李元昊合葬了,那麼就一定也在附近。可是那位憲成皇后生前得罪的敵人眾多,其中就包括李元昊原先的皇后,那是一支在党項族有相當有勢力的部落,因為害怕自己死後被報復,所以她把自己隱藏在某個角落而不修這種佛塔形的墓葬也極為有可能,因為也有傳言這個女子十分推崇南方的漢文化。

  茫茫的戈壁灘上到處都是千倉百孔的地王陵,這些王陵都由闕台、神牆、碑亭、角樓、月城、內城、獻殿、靈台等部分組成,規格等級森嚴。當時在李元昊墓的神牆裡一截殘碑引起了丁勝武的注意,帝王墓的殘碑上多半刻著其生前的經過,可是這截殘碑上不僅空無一字而且還出現在了墓葬的西方。

  自古陵墓都是東西向,東為前,西為後,理論上碑亭的位置應該在東邊。這塊石板模樣的殘碑讓丁勝武的直覺告訴他這裡有料,於是馬上安排人打土。

  丁勝武回憶道:「當時的洛陽鏟一直往下打了快十米出來的還是生土,一直到我們把最後一截管子接上才終於出來了第一塊五花土,當時大家都異常興奮,連夜點著煤油燈丈量方位,最終定下來這裡地下約莫十五米深處有一座古墓,呈東西走向,長約四十米,寬約十米,有四個耳室,一個主墓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