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下山的途中,幾個人相繼沉默,胖子問查文斌:「你懂了嘛?那人說的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查文斌搖搖頭又點點頭道:「懂了,好像又不懂,他跟我師傅說的東西不一樣。」

  胖子回頭看著那片山,回憶道:「還記得那時候在這山頂,差點被小憶給嚇死……」

  「你跟沒事人一樣多好,小憶,的確,他是最萬幸的,又是最不幸的,我多希望他就此可以遠離這些無謂的紛爭。」查文斌的話也漸漸多了,這兩年他很少說話,除了偶爾去看看老夏,他又說道:「我可能要結婚了。」

  「跟誰?哪家姑娘那麼不長眼啊!」胖子很好奇,這兩年裡竟然發生了這麼多事,一轉眼,查文斌這種木頭都說自己要娶妻。

  「鈄妃,我忘了,那時候你已經丟了,所以沒見過她。」說著他又轉身對葉秋說道:「那個姑娘,程子衿還記得嘛?」

  葉秋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微微停頓了一下,片刻後他點了點頭,算是回答。

  查文斌提議道:「前幾天見著她了,現在已經好了,有空去看看她吧。」

  「還是不了。」這是他這些天第一次開口講話,簡單的幾個字,語氣中透著那麼一股淡淡的無奈,一個箭步的超到了前面率先走了。

  夜路,尤其是這山里不好走,可查文斌覺得腳下跟明鏡似得,看著身邊的人,就跟做夢似得,來了又沒了,沒了又來了,好似他們都像是憑空出來又憑空不見了。看著胖子,看著葉秋,查文斌突然間想起了當時在山頂發生的那一幕:那個錯亂的時空里出現了兩個小憶……

  於是他回頭看了那些菱形的三角墳墓,心中豁然有了一個設想:難道胖子和葉秋跟自己不是一個時空的人,或者他們就走進了另外的時空了嘛?

  查文斌的腦海里頓時陷入了種種場景,今晚他獲得的信息量太大了。

  「我回去得閉關了……」

  新建的屋子挺大,幾個大開間,一人占一個,胖子和葉秋都屬於「外來戶」,對於這兩年的記憶,二人也是全無。好就好在,胖子是個心寬的人,心寬才能體胖嘛,他可以當做什麼事都沒發生過;而葉秋呢,根本是個悶葫蘆,他每天都坐在查文斌院子裡的那口井沿上,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有時候胖子會看見他好像在跟他手上的那把刀說話。

  胖子呢,他也多了一樣東西,一把劍。當查文斌指給他看,那劍上歪歪扭扭刻著的「石敢當」三個字,胖子舉手對天發誓道:「我敢跟毛主席保證,我絕對沒有去過甘肅,更加不知道什麼陽關了,這麼好的劍要是弄我的名字上去還能值錢嗎?這不可能是我的作風!」

  「那這字跡呢?」查文斌問道。

  胖子辨認道:「字跡倒是像我的,跟雞爪撓似得,不過這真的不是我的,我怎麼會有這個東西呢!不過你要是把它送給我,我覺得大小長短也剛好,這會兒不是搞什麼禁槍嘛,你看你有七星劍,那個老二也有把刀,這把短劍給我防身也不錯啊,以後我們就叫做風塵三劍客……」

  接下來的幾天裡,查文斌則是把自己關在了屋裡,幹嘛呢?他在回味那個人的那番話,的確如他所言,查文斌一度也曾懷疑過自己,難道做道士就是干那些事情嘛,按照他之前所學的,人的三魂七魄散失之後,也就各奔東西了,生命如何再度出現?

  輪迴?說實話,查文斌心裡沒有底,雖然他曾做過好多法事,把那些逝去的亡魂送向傳說中的陽光道,也會用板凳搭成所謂的奈何橋。他見過陰差,至少他認為那就是,他也見過鬼魂,那些往生咒,安魂咒,那些超度的咒在很多時候還是很管用的,可是他唯獨沒有見過孟婆湯……

  「這裡好像說不通。」查文斌自己也陷入了一個圈,這個圈對於他來說似乎是一個死結:那便是,如若人死後都要走過奈何橋喝了孟婆湯,那前世的記憶便都沒了。既然沒有了前世的記憶,那後人是如何繪聲繪色的描繪了地府里的種種流程?按照這個推理,根本不可能,因為你不存在有走過地府的記憶,它已經被孟婆湯所抹去……

  當然,他明白,關於那些東西是後人把它們神話了,傳說了,故事化了。按照封建帝國的層層設置,於是地府也有了判官,有了陰差,有了監獄,還有那裡的王,可是他又深信,任何傳說都是有根據的,那麼真實的究竟又是怎樣的呢?

  第二十八章 有錢就得瑟

  人在下生之後,就拿到了一張死亡的通行證,所以東晉時代的抱朴子葛洪,在他的著作中說,人生就象是一隻被牽到市場上屠宰的羊,每走一步就會接近死亡一步。

  這就是人生,生老病死,有生就有死,這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想要脫離痛苦,打破生死,你就要通過修道,升華人的層次,脫胎換骨,成為得道的人。得道的人,稱為「真人」。真人是沒有生死的,他是與道一體的永恆存在。

  有人以為這一世不好沒關係,我不是還有下一世嗎?我可以從頭再來啊?這就是佛教的「輪迴」觀念,當然道教也是有其輪迴觀念的,在更多民間的說法里:人死後是要投胎的,靈魂會從陰間重新回到陽間,再一次經歷生命的歷程,這也被稱作是輪迴。

  眾所周知,佛教的體系是相對穩定的,每個寺院裡的主持可以從這座寺廟前往下一座寺廟,稱之為「雲遊」,而我們的道教呢?你大概很少會聽到某位道教掌教,他從茅山掌門又換作了龍虎山去做掌門,這是因為道教的門派林立,體系又各有不同造成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