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一晚,我翻來覆去地睡不著,滿腦子都是那個影子,是胖子嗎?如果真是他,那麼他就真的已經死了……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胡庚林老人一早就被鄉里人接來了,姜家老宅的位置不難找,離古董灘東邊三里地有一條小河溝,溝里的水只有不到一步寬。順著河流的兩邊還能見到些許房屋的部分殘留,這裡的人基本都是就地取材,用的是粘土夯牆的方式建的屋子,唯獨姜家用的是磚,所以只要找到有磚牆的地方就可以鎖定老宅的區域。

  「門口有一棵老槐樹,死了好些年了,槐樹對著的就是院子門,往裡是堂屋,左邊兩間是老爺的屋子,右邊兩間是小姐和夫人的,後面三間是我們這些下人的。東邊是庫房,西邊是牲畜房,院子中間還有一棵柿子樹,樹下面有口井。」胡庚林一邊跟我們嘮叨一邊憑藉著他腦子裡的印象帶著我們尋了起來。

  「那兒、那兒。」他指著河對岸說道:「瞅見沒,還有半邊牆呢,那會兒都是用石膏泥砌的,可牢了,仍這村子裡房子都被移平了,咱老宅還有兩間沒倒呢。」

  走近的時候,那門口確實有一棵黑漆漆的樹杈子,不過早已枯死多年。門檻石還在,得有十公分高露在地面,上面雕刻著菱形的花紋,顯示著主人家的講究。屋內所說的水井已經找不到了,想必是被這戈壁的泥土給掩蓋了,柿子樹也光溜溜的只剩下了樹墩,屋子的主體部分基本見不到,西邊據說用來關押牲畜的屋子還剩下一半。

  「這屋子本來好著呢,我年紀大了,去了外鄉,這裡就有很多人來取磚拿回去蓋房,就連南湖鄉政府那二層小樓都說用過咱家的磚。」

  我環顧了一下,這宅子若給它復原的確很大,就單憑四周還未完全消失的圍牆判斷,占地將近有一畝半,可以看得出當年的姜家的確是鼎盛一時。

  查文斌邁著步子在丈量,時不時地點點頭,我索性就和胡老爹聊起來家常,不多時,查文斌回來道:「正門對著龍首山,坐北朝南,風水尚佳,也難怪姜家能興旺一時,不過有一事尚有疑問想請教老人家。」

  「小哥請說。」

  查文斌指著院子裡有半截露出土面的石馬道:「那東西很早便在了嘛?」

  「你說那匹馬啊,好些年了,我進姜家的時候就在。老爺嫌麻煩,曾經還找人想搬過,來了十來個大漢,用馬拉,後面用人推也沒動它分毫。後來一年有個和尚到這裡化緣,指點說那匹馬動不得,就一直留著了。」

  「只有一匹嘛?」查文斌說道:「按理在它的對面還有一匹跟這一樣的,上哪兒去了老人家可曉得?」

  「早些年聽姜家的老僕人說,老太爺那一輩的時候這院子裡是還有點別的東西,那會兒都傳這裡曾經是一座皇宮,說姜家是蓋在皇宮的地基上所以大富大貴。」

  我問道:「有問題嗎?」

  查文斌點頭道:「有,這東西一般都出現在神道上,是典型的唐墓風格。你仔細看那匹馬它的韁繩有三根,這種就是殯馬,只能用在墓葬上,古人絕不會犯忌諱把這東西擱在自家院子裡,這下面是不是皇宮不好說,我估摸著這附近應該有一座唐代大墓才是真。」

  「墓上建房子,那能好?」我有些疑惑,按理如此的姜家應該是陰氣極重,成不了氣候才對,怎得還會富甲一方呢?

  「那倒未必,陰陽宅地基是會顛倒的,適合死人的地方未必不發活人。我還有一個疑問,老先生,這姜家祖上是不是有人懂些門道?」

  「門道?」那老頭有些不理解:「我們姜家都是做買賣的,不知小哥說得是哪種門道?」

  「我看了這屋子的地基,老先生所說的姜家大宅應該是子豪他曾外祖父那一輩才修繕的,在他之前,這裡應該還有一座姜家宅子,那地上的地基分明是有兩圈,風格朝向完全不同。新宅子是坐北朝南,面向龍首山,而老宅子則完全不同,是坐東朝西,這種朝向是不太適合居住的。」查文斌說這話的時候其實是有些委婉的,他明白,設計這種屋子的人完全超乎了常理,這就意味著姜家上一代的老宅採光極差,常年陰冷,這與大戶人家完全不匹配。但是這種屋子又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作用:聚陰,通常採用這種設計的多半都是祠堂或者義莊一類的。要說是活人居住,那恐怕目的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胡庚林道:「我記得這宅子建的時候是我來半年後,之前的確姜家的老宅跟這有些不同,那時候老太爺還在,他死後半年,老爺才推倒了舊宅重建。老太爺和老爺的關係不怎麼好,但是老太爺很疼小姐的,我記得老太爺身體不太好,他不喜歡見光,常年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我們這些孩子都不太敢靠近,不知怎得看到他都會覺得怕。」

  查文斌問道:「怕?怎麼個怕法?」

  「說不上,他那個人很古怪,尤其是吃的東西都是單獨燒的,他喜歡吃半生的……」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初現鬼道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鬼道樂兮。當人生門,仙道貴升,鬼道貴終。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靈美,悲歌朗太空,惟願天道成,不欲人道窮。

  北都泉苗府,中有萬鬼群,但欲遏人算,斷絕人命門,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酆,束誦妖魔精,斬馘六鬼峰,諸天氣蕩蕩,我道日興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