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頁
「左真人,給你。」松林見左登峰進門,立刻走上前來遞了個蘋果給他。
「出去看看情況,一會兒吃飯。」左登峰接過那個蘋果咬了一口,道家弟子不信佛祖,吃貢品不算不敬,此外蘋果對於長時間沒有新鮮蔬菜可吃的人擁有極強的誘惑力。
「好。」松林和楊芷見左登峰拿了蘋果,頓時對他產生了親切感,好的領導就應該這樣,不能脫離群眾。
中年僧人一直側身低頭站在門外,直待二人走了出去方才側身進屋,見貢品被拿走,雙手合十沖神像拜了一拜,這才轉身向右側走去。
右側靠近牆壁有一木製的樓梯通往二樓,中年僧人前方帶路,左登峰拾階上樓。
二樓分為東西兩部分,中間有兩根木柱,東側擺放著棋盤和茶具,西側有一書架,上面放著大量的書籍,大部分書籍已經泛黃,可見年代久遠。
這裡是木製地板,中年僧人脫鞋而上,左登峰自然不會脫鞋,跟著他走向西側。
中年僧人自書架上翻找書籍,左登峰上前幫忙,這些書籍為綑紮書籍,與書畫的捲軸有些類似,在卷首外部有大致的年代,左登峰雖然懂得日語,對於日本的歷史卻並不了解,無法根據日本的紀年轉化出公元年代,只能等待中年僧人尋找。
中年僧人很快自書架上找出了三卷古籍,卷首寫有「用明記真」,下方小字為「戰國訂。」
日本人習慣席地而坐,這裡並沒有桌椅,左登峰感到很不習慣,便抬手將右側棋桌移了過來,隔空移物令那中年僧人大驚失色,駭然不已。
由於時間緊迫,左登峰便自行翻閱,不懂之處由中年僧人解釋,這三卷古籍記載的是用明時期的事情,用明指的是日本的用明天皇,是飛鳥時代的君主,飛鳥時代相當於中國的隋唐時期,寫於戰國時期,日本的戰國時期與中國的戰國時期風馬牛不相及,日本的戰國時期相當於中國的明朝。
日本的文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變化,左登峰閱讀五六百年前的日本古籍很是吃力,好在古籍記載的大多是無關內容,主要寫的是佛教傳到日本之後的發展歷史,左登峰快速翻完一卷,沒有所獲。第二卷剛剛展開他就發現了問題,用明天皇死後,朝廷中因為王位繼承權的問題發生了一場規模極大的內訌,內訌的雙方是兩個當時實力最強的家族,「大連」物部氏和「大臣」蘇我氏,「大連」是當時日本最大的朝廷官員,相當於中土的宰相「大臣」是第二位的大臣,物部氏和蘇我氏都與天皇有親戚關係,物部 氏支持的是天皇的弟弟,這一支信奉的是本土的神道教,蘇我氏支持的是天皇的兒子,這一支信奉佛教,戰爭最終以「大臣」蘇我馬子的勝利而告終,皇弟被殺,皇子繼位,從那以後佛教在日本站穩了腳跟。
左登峰對於日本的權力鬥爭並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後人對於最後一戰的記載,當年蘇我馬子的姐姐是日本的皇后,所以他雖然是排名第二的大臣,卻比物部氏在朝廷中擁有更多的親信,戰爭是他聯合其他大臣一起討伐的物部氏,物部氏當時的封地在河內國涉川郡,蘇我馬子的聯軍三次攻城都被殺退,其原因是物部氏一方有一「烏面鬼魅」隨行,刀槍不入,所向披靡。
最後蘇我氏沒有辦法,便前往高麗請來了正德高僧,降服了鬼魅,並在黑石山建八層寶塔壓制,鬼魅去除之後蘇我氏才將物部氏連根剷除。
這是唯一的線索,第三卷古籍里記載的是之後的一些事情,說的是佛教如何被日本統治階級接納並由統治階級強制民間信仰。
「河內國在現在的什麼地方?」左登峰沖跪在旁邊的中年僧人問道,日本的跪相當於中國的坐,只是一種謙卑的坐姿,並不代表求饒。
「大阪東部。」僧人回答。
「黑石山的八層寶塔還在不在?」左登峰再問。
「黑石山也在大阪,但那裡為神道教管轄,我沒有去過,不知道那裡有沒有寶塔。」中年僧人搖頭回答。
二人說話的工夫兒,松林楊芷等人端著盤子上了樓,盤子裡盛的是飯菜,有肉湯,有白菜,還有炸的肉丸,主食是大米。
左登峰將那三卷古籍還給了中年僧人,騰出桌子,眾人圍坐吃飯,中年僧人將古籍放於原位,夫妻二人戰戰兢兢的站立在旁邊,不敢發出絲毫的聲響。
「我說過不會殺你們的。」左登峰抬手發出玄陰真氣將二人冰封,這二人知道得太多,最好的辦法是殺之滅口,不過吃了人家的飯菜就不能再殺他們,不能殺也總不能走漏了風聲。
「慕雨,大阪在什麼地方?」左登峰快速吃完飯,拿起了那個吃剩一半的蘋果。
「在這裡的東面偏北,是一處很大的城市。」大頭拿出地圖端詳了片刻。
「大阪東部有個黑石山,那是咱們的目的地。」左登峰隨口說道。
「左真人,屍犼在黑石山?」松林扒拉著米飯出言發問。
「沒有,旱魃當年被封在那裡。」左登峰搖頭說道,既然沒有屍犼的線索,就只能順藤摸瓜,先找旱魃。
「你知道黑石山在哪兒嗎?」楊芷放下碗筷沖大頭問道。
「不知道,我兩眼一抹黑。」大頭接連被打斷進食,乾脆放下了筷子。
「別看我,我雖然會日語,卻從沒來過日本。」左登峰見楊芷看向自己,便沖其擺了擺手。
「出去看看情況,一會兒吃飯。」左登峰接過那個蘋果咬了一口,道家弟子不信佛祖,吃貢品不算不敬,此外蘋果對於長時間沒有新鮮蔬菜可吃的人擁有極強的誘惑力。
「好。」松林和楊芷見左登峰拿了蘋果,頓時對他產生了親切感,好的領導就應該這樣,不能脫離群眾。
中年僧人一直側身低頭站在門外,直待二人走了出去方才側身進屋,見貢品被拿走,雙手合十沖神像拜了一拜,這才轉身向右側走去。
右側靠近牆壁有一木製的樓梯通往二樓,中年僧人前方帶路,左登峰拾階上樓。
二樓分為東西兩部分,中間有兩根木柱,東側擺放著棋盤和茶具,西側有一書架,上面放著大量的書籍,大部分書籍已經泛黃,可見年代久遠。
這裡是木製地板,中年僧人脫鞋而上,左登峰自然不會脫鞋,跟著他走向西側。
中年僧人自書架上翻找書籍,左登峰上前幫忙,這些書籍為綑紮書籍,與書畫的捲軸有些類似,在卷首外部有大致的年代,左登峰雖然懂得日語,對於日本的歷史卻並不了解,無法根據日本的紀年轉化出公元年代,只能等待中年僧人尋找。
中年僧人很快自書架上找出了三卷古籍,卷首寫有「用明記真」,下方小字為「戰國訂。」
日本人習慣席地而坐,這裡並沒有桌椅,左登峰感到很不習慣,便抬手將右側棋桌移了過來,隔空移物令那中年僧人大驚失色,駭然不已。
由於時間緊迫,左登峰便自行翻閱,不懂之處由中年僧人解釋,這三卷古籍記載的是用明時期的事情,用明指的是日本的用明天皇,是飛鳥時代的君主,飛鳥時代相當於中國的隋唐時期,寫於戰國時期,日本的戰國時期與中國的戰國時期風馬牛不相及,日本的戰國時期相當於中國的明朝。
日本的文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變化,左登峰閱讀五六百年前的日本古籍很是吃力,好在古籍記載的大多是無關內容,主要寫的是佛教傳到日本之後的發展歷史,左登峰快速翻完一卷,沒有所獲。第二卷剛剛展開他就發現了問題,用明天皇死後,朝廷中因為王位繼承權的問題發生了一場規模極大的內訌,內訌的雙方是兩個當時實力最強的家族,「大連」物部氏和「大臣」蘇我氏,「大連」是當時日本最大的朝廷官員,相當於中土的宰相「大臣」是第二位的大臣,物部氏和蘇我氏都與天皇有親戚關係,物部 氏支持的是天皇的弟弟,這一支信奉的是本土的神道教,蘇我氏支持的是天皇的兒子,這一支信奉佛教,戰爭最終以「大臣」蘇我馬子的勝利而告終,皇弟被殺,皇子繼位,從那以後佛教在日本站穩了腳跟。
左登峰對於日本的權力鬥爭並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後人對於最後一戰的記載,當年蘇我馬子的姐姐是日本的皇后,所以他雖然是排名第二的大臣,卻比物部氏在朝廷中擁有更多的親信,戰爭是他聯合其他大臣一起討伐的物部氏,物部氏當時的封地在河內國涉川郡,蘇我馬子的聯軍三次攻城都被殺退,其原因是物部氏一方有一「烏面鬼魅」隨行,刀槍不入,所向披靡。
最後蘇我氏沒有辦法,便前往高麗請來了正德高僧,降服了鬼魅,並在黑石山建八層寶塔壓制,鬼魅去除之後蘇我氏才將物部氏連根剷除。
這是唯一的線索,第三卷古籍里記載的是之後的一些事情,說的是佛教如何被日本統治階級接納並由統治階級強制民間信仰。
「河內國在現在的什麼地方?」左登峰沖跪在旁邊的中年僧人問道,日本的跪相當於中國的坐,只是一種謙卑的坐姿,並不代表求饒。
「大阪東部。」僧人回答。
「黑石山的八層寶塔還在不在?」左登峰再問。
「黑石山也在大阪,但那裡為神道教管轄,我沒有去過,不知道那裡有沒有寶塔。」中年僧人搖頭回答。
二人說話的工夫兒,松林楊芷等人端著盤子上了樓,盤子裡盛的是飯菜,有肉湯,有白菜,還有炸的肉丸,主食是大米。
左登峰將那三卷古籍還給了中年僧人,騰出桌子,眾人圍坐吃飯,中年僧人將古籍放於原位,夫妻二人戰戰兢兢的站立在旁邊,不敢發出絲毫的聲響。
「我說過不會殺你們的。」左登峰抬手發出玄陰真氣將二人冰封,這二人知道得太多,最好的辦法是殺之滅口,不過吃了人家的飯菜就不能再殺他們,不能殺也總不能走漏了風聲。
「慕雨,大阪在什麼地方?」左登峰快速吃完飯,拿起了那個吃剩一半的蘋果。
「在這裡的東面偏北,是一處很大的城市。」大頭拿出地圖端詳了片刻。
「大阪東部有個黑石山,那是咱們的目的地。」左登峰隨口說道。
「左真人,屍犼在黑石山?」松林扒拉著米飯出言發問。
「沒有,旱魃當年被封在那裡。」左登峰搖頭說道,既然沒有屍犼的線索,就只能順藤摸瓜,先找旱魃。
「你知道黑石山在哪兒嗎?」楊芷放下碗筷沖大頭問道。
「不知道,我兩眼一抹黑。」大頭接連被打斷進食,乾脆放下了筷子。
「別看我,我雖然會日語,卻從沒來過日本。」左登峰見楊芷看向自己,便沖其擺了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