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安默默地在心中感嘆,確實燒錢燒的夠多,這畫面沒得挑。

  每個兵種的模型、動作、細節都做得非常到位,造型設計也很獨特,畫面可以說是非常頂級了。

  畢竟燒了這麼多錢,總得有點效果。

  遊戲的概念原畫應該都是阮光建的光環工作室來出的,遊戲的建模和動作也都是業內超一流的外包公司負責,在美術方面絕對是無可挑剔。

  第874章 虧就虧點,無所謂的

  另外,何安也注意到《使命與抉擇》裡面的建築物和兵種單位,尺寸相差十分懸殊,一個地面基地的尺寸是太空星艦的好幾倍,太空星艦又是普通飛船的幾十倍,普通飛船又是最小單兵作戰單位「雲雀」的幾十倍。

  所以《使命與抉擇》的整個地圖也就會顯得非常龐大,視角在最高和最低的情況下,比例尺變化十分劇烈,最低時能看到雲雀戰士的盔甲細節,而最高時能看到一座大型地面基地的全貌。

  拉到高空鏡頭之後,那些在地面上行進的雲雀戰士就像是一隻只螞蟻一樣。

  不同的單位是在不同的高度層級上分布的,太空星艦在最高的層級,下面是普通飛船,再下面才是從飛船上空降到地面的雲雀小隊。

  所以,玩家必須要經常調整視角,才能更好地觀察戰場的全貌。

  由此帶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要求機器的配置很高、操作不便。

  像《幻想之戰》和《星海2》這種經典的RTS遊戲,各種單位的比例是失真的。很多兵種在設定中個頭相差幾十倍,但在遊戲中最多只大了一倍不到。

  因為RTS遊戲需要大量的操作,也需要很高的平衡性。

  如果按照真實尺寸來做,那麼一艘大型母艦和一架偵察機,他們的移動速度分別是多少?彼此之間會不會互相覆蓋導致玩家忽略?小型單位操作起來是不是費力不討好?小型單位攻擊大型單位是不是造成的傷害會非常有限?一隊士兵拿機槍打爆主基地是不是非常不科學?

  RTS遊戲終究只是遊戲,又不是戰爭模擬器,這些問題解決起來費力不討好,而且幾乎無法解決。所以傳統的RTS遊戲都是為了平衡性和操作性大大犧牲了真實性。

  《使命與抉擇》反其道而行之,最大限度確保了真實性,但這同時也就意味著遊戲的平衡性和操作性完全沒有了。

  在傳統的RTS遊戲裡,30個大兵能輕而易舉地打打爆一輛坦克,但在《使命與抉擇》里,再多的機槍兵遇到大型的地面重型裝備也都只有被吊打的份。

  在何安看來,這無疑又大大增加了遊戲失敗的概率。

  不過,這遊戲的操作難度確實很低。

  何安年紀大了,反應速度和手速都遠遠無法跟年輕人相比,但他要完成遊戲中的操作卻沒有太大難度。

  因為遊戲中的單位基本上都是以編隊的形式行動的,比如最基礎的戰鬥單位「雲雀小隊」由5名雲雀戰士組成,而更上級則是某一艘戰鬥艦,再上一級是小型戰鬥艦編隊,再上一級是母艦所屬的戰鬥群……

  玩家可以對任意層級的編隊下達指令,對敵方的選定,默認也是以編隊為單位的。

  比如,對整個星際母艦的戰鬥群下達指令攻擊敵方主力,實際上起到的就是類似於「F2A」的操作。

  但不同之處在於,《使命與抉擇》的所有單位都是有一定智力的,它們不會傻呵呵地一股腦往上沖,而是會保持特定的陣型,不會打得太醜陋。

  當然,玩家也可以單獨命令某一個編隊或者某一支戰鬥艦,去執行另外的任務。

  但這種高自由度的操作其實並不常用,大部分時間把指令下達到戰鬥編隊這一級就可以了,哪怕挨個去操作這些飛船或者士兵,最後的效果也不見得就比直接A過去要好。

  所以,即使是何安這樣上了年紀的人,操作起來也毫不吃力,不覺得有什麼操作上的難度。

  但這並不意味著遊戲的戰鬥體驗就會很好,因為裡面所有的單位都是會亂跑的!

  有些飛船打著打著甚至突然會逃離戰場,即使玩家去單獨給它下達指令、反覆操作也拉不回來,突出一個任性。

  甚至有的飛船在極度恐慌的情況下飛著飛著還會莫名其妙地撞崖或者墜毀,把何安看得目瞪口呆。

  因為沒有劇情,所以這個Demo一上來就開打。

  何安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給編隊下達指令去進攻蟲族,不斷處理AEEIS發來的警報信息並做出應對。

  警報信息很多,但置之不理也問題不大,過一段時間不理會的話AEEIS就會自己處理了。

  大約二十分鐘之後,戰役結束了。

  雖然第一次上手磕磕絆絆,很多東西都是現學現玩,最後結算時的評分也不高,但何安還是順利打通了這個Demo。

  裴謙滿是期待地問道:「何老師,你覺得怎麼樣?」

  何安沉默片刻,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遊戲的畫面肯定是沒問題的,製作精良,戰爭過程中的場面也做得很華麗,給人一種戰況非常激烈的感覺。」

  「但是……」

  「這些小兵經常不受控制,這一點太讓人難受了!很多明明能打贏的情況,卻因為小兵有自己的想法而全軍覆沒,這太讓人生氣了!」

  「這是一款RTS遊戲,這種遊戲體驗讓我很難接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