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了,趙楷也會從這筆交易中獲得大利——東珠、鷂鷹、人參、毛皮在大宋這邊的銷路也不錯!之前遼國還在的時候,遼國輸往大宋的貿易品主要就是牛羊加上東珠、鷂鷹、人參、毛皮。

  而趙楷也不會支付銅錢給完顏吳乞買和蒲魯虎,而是會付給絹帛、瓷器、漆器、金銀器等手工業品。

  這進進出出,一年起碼上百萬貫的貿易額!

  運營好了,趙楷和完顏燕得點私房,特別是完顏燕就可以敞開了「敗家」了。

  而吳乞買和蒲魯虎則可以有足夠的財力鞏固自己的權力。

  這可是雙贏啊!

  完顏吳乞買已經樂得合不攏嘴了,連連點頭道:「好好,這買賣做得好……不過有些醜話,朕也得說在前頭。這大遼乃是我女真世仇,他現在扶植余里衍稱什麼遼女皇可有點不地道了!朕早晚得滅了這偽遼國!」

  這話裡面已經含了殺機了。

  趙構則意味深長的看了眼陳記,心說:你來了就好……若是談崩了,就殺你的頭,孤王還是安全的。

  陳記笑道:「官家說了……遼東復州不是大宋之土。如果陛下想在遼東地盤上和大宋再較量一番,那他也奉陪,也不會遷怒於王娘子的。」

  吳乞買冷笑:「他就不怕這仗打起來剎不住,一直打到河北、河東去?」

  陳記道:「陛下就不怕這戰火一路燒到遼陽府嗎?」

  吳乞買臉色鐵青,趙構則緊張兮兮的向邊上悄悄挪步,蒲魯虎則冷冷道:「若宋國官家趕來,那我大金天兵數十萬,正好在遼東、遼西之地與之一戰!」

  狠話說的差不多了,蒲魯虎話鋒一轉又道:「不知道宋國官家認得大石林牙嗎?」

  耶律大石現在被余里衍遙封為大遼北院大王,不過大石並沒有上表向余里衍稱臣……他多半還不知道大遼有女皇帝了。

  「大石林牙嗎?」陳記道,「當然知道,就是他和四軍大王蕭干聯手,壞了我大宋北伐燕雲的好事兒。蒲魯虎郎君可以放心,大官家不會對不起戰死沙場的數萬忠勇之士,去和大石林牙聯手的。除非……大金出兵支援西賊!」

  趙楷支援余里衍當大遼女皇的目的,一是為了拉女真人的仇恨,二是為了自己在適當的時候滅遼……滅遼還活著遼女皇,這事兒多帶勁兒啊!

  耶律大石什麼的,能這樣玩嗎?不能夠啊!所以趙楷對支援大石林牙沒什麼興趣,除非金國援助西夏!

  而且西夏遇上趙楷這樣的敵手那是死路一條,怎麼幫都沒用的。

  想到這裡吳乞買就開口了:「趙楷如何不援大石林牙,那朕也不幫大白高國(西夏)……復州的宋軍必須在一年之內盡撤!作為交換,朕可以讓粘罕從代州撤兵。」

  「只撤宋軍?」陳記問。

  「對,只撤宋軍!」

  陳記點點頭道:「官家本就想撤了遼東復州之兵,一年之內應該可以盡撤了。不過郭藥師、大抃兩軍不是宋軍。」

  大抃現在已經投降余里衍了,他和郭藥師一起成了遼女皇的左膀右臂……這個遼女皇也挺奇葩的,身邊居然沒幾個契丹人,連蕭姓奚人都沒幾號,都靠漢人、渤海人保著。

  「朕知道!」吳乞買點了點頭。

  他其實也不會馬上去滅余里衍……因為耶律大石不是那麼容易滅亡的,而漠北草原更不容易平定。

  同樣的,西夏這國雖然小,但也是相當頑強的。趙楷想要滅亡西夏也是很不容易的,多半也要打個好幾年……

  第152章 尾聲——不是結局的結局

  大宋靖康二年十月初二,在開封府城城南的南熏門內外,擠擠挨挨的,好一派人山人海的熱鬧景象。

  此時此刻,因為金賊南下而一度變得有點蕭條的開封府城,已經恢復了往昔的繁榮。那個人口多達百萬,城市之中民居市場宮觀棧房亭台錯雜,日日夜夜都紙醉金迷的天下首善之都,中世紀的山巔之城,現在又回來啦!

  當然了,經過一場差一點摧毀開封府高房價的戰爭的洗禮,這座開封府城和靖康七年時相比,還是有了很大的不同。

  唔,光是站在南熏門外往南熏門的方向看一眼,就能發現不同了——都看不見南熏門的門洞了,只能看見一座三角台形的護門壘。一開始是一堵護門牆,但是在炸壺出現後,時任權知開封府事的陳規覺得護門牆太單薄,說不定就給炸塌了。所以就在趙楷的建議下,將護門牆改成了一座夯土包磚的三角台形的堡壘,堡壘的頂部平台上還能幾架三弓床子弩,還能擺上上百名神臂弓手!

  在開封府城的城牆外側,還有超過百餘個三角台形馬面堡正在搭建。

  除了這些三角台形堡之外,在開封府城的護城河外,還出現了一圈正在開挖的,斷斷續續的新的城壕。

  另外,在開封府的城牆上,每隔100步就壘起了一座用來安放配重式梢砲的砲壘。

  等這圈城壕和所有的三角台形的馬面堡全部完工,所以的砲壘上都安放了配重式梢砲,開封府的城防水平,就將有一個質的提升!

  到時候只要有萬餘精兵攜帶神臂弓登上這些三角台堡或三角台馬面堡,就足以抵擋一二十萬金賊大軍的圍攻了!

  除了以上這些新建的城防設施之外,在宋金之戰前遍布開封府城外的亂糟糟的民居、宮觀、別墅、草市,現在都已經消失了。不過從河北、河東等地聚集過來的難民,以及從各地趕來的行營諸軍的家眷人數實在太多,開封府城內根本無法安置。所以權知開封府事陳規不得不在開封府城外,靠著五丈河、汴河、惠民河、蔡河、金水河等「黃金水道」,修建了六座可以容納數萬人口的支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