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到了營前,他勒住韁繩,輕鬆落下,將馬交給守住營門的士卒,交待牽去馬廄餵草料和梳洗,又向守營門的哨兵對了口令,這才走進去。

  雖然都是熟悉的面孔,但是唐軍大營紀律森嚴,令行禁止。

  哪怕將軍身份特殊,也不得區別對待。

  走入營門,前行數十步,看到望樓,上面的箭手俯視過來,碰過將軍的目光,微微點頭算是打過招呼。

  再前行百步,看到前方縱橫交錯,如同大片白色蘑菇的營房,灑滿了大地。

  看似雜亂,實則都依兵法定製。

  營房之間相互間距,既考慮到排水、交換消息,不影響人的行止,還要考慮到被劫營,突發狀況,和防火等。

  方方面面,十分周道嚴密。

  在營壘間,可以看到一隊隊唐軍士卒,依著隊型,來回巡視。

  年輕將軍大步走上去,又對了內營的口令。

  直至走到中軍大營,帥帳前,又被大總管身邊親衛南九郎等攔住。

  再次檢視無誤,方才放行。

  年輕將軍走過去,忍不住回望一眼。

  看到南九郎率領一些士卒,看似鬆散,實則站位頗有講究的守住大帳四周。

  心中不由暗道:聽說南九郎是長安不良帥,他手下人,多半也是不良人出身,看著與折衝府的兵卒有些不同,不像那些士卒站立筆直威嚴,倒像是尋常的販夫走卒。

  但他當然不會因此而輕視南九郎等人。

  相反,心中更加敬重。

  相比大唐的軍卒,不良人出身的兵,更注重隱蔽,表面上看玩世不恭,有些懶散。

  但真動起手來,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

  是所向無前的陷陣之士。

  聽聞阿叔以前也是不良帥出身。

  不過,阿叔身上卻不見這種風塵氣。

  收起心中的想法,年輕將軍站在帳口,向內道:「大總管,麾下薛訥求見。」

  「進來吧。」

  裡面傳出一個略帶疲憊的聲音。

  薛訥一怔,這才走進去。

  一進帳,帳內的光線竟比外邊還亮數分。

  無數鯨油燈的光芒,刺得他眼睛微微一眯。

  停了數息之後,才適應過來。

  出於禮節,摘下了頭盔。

  露出頭盔下一張年輕的面龐。

  稜角分明,膚色淡金,鼻若懸膽。

  雙眉入鬢。

  目似寒星。

  微抿的唇角,透著一絲倔強剛強之氣。

  薛訥,字慎言。

  大唐名將,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長子。

  年方二十三歲。

  一眼掃過帳內,見全是熟人,薛訥微微收起臉上的拘謹,稍稍放鬆一些,先以軍禮見過,再小聲道:「阿叔。」

  「過來吧。」

  蘇大為向他招手。

  蘇大為沒有著甲,而是穿著常服,面前的桌案堆滿了高高的書帛。

  那是連日來往來的書信。

  大軍滾動向前,但是與後方大唐以及前方斥候的情報交流,一點不少,反而愈見密集。

  這些信息,千頭萬緒,經過安文生和蘇大為身邊李博的批閱,最後都要匯到蘇大為的手上,做最後定奪。

  光是要從那些紛繁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東西,已經足以令人頭禿。

  對於大總管來說,所慮的不是情報太少,而是太多。

  真正的名將,要有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抓住關鍵鑰匙的能力。

  蘇大為沒有坐在桌案前。

  他正站在巨大帥帳的中心。

  這裡,早已擺了一方沙盤。

  那是在進兵途中,負責軍中後勤的周良按蘇大為的吩咐,招來巧匠以熟悉西域環境的老兵,結合原本的行軍地圖,所做的模型。

  雖然比不得兵部所藏那般精細,但比過去的地圖,那是好得太多。

  現在蘇大為就站在沙盤前。

  在他身邊,安文生、李博、李客、蕭規、程處嗣、尉遲寶琳、阿史那道真、阿史那延,李敬宗、李敬業等將,齊齊圍在沙盤左右。

  看來,蘇大為手邊能用之將幾乎聚齊了。

  倒是有一張出乎薛訥意外的面孔。

  那是一個比他還年輕幾分,長得黃鬃闊口,神情冷酷的少年將軍。

  此人乃邢國公蘇慶節之子,蘇炎,如今年方十七。

  是的,別看蘇慶節在蘇大為面前,依舊是鋒芒畢露,談笑無忌。

  但這貨也是中年將軍了。

  他的長子,如今也十七歲,可以參軍作戰了。

  蘇慶節令蘇炎歸入蘇大為的麾下,既是兄弟之間的信任,存著將嫡長子託付給蘇大為之意。

  也是存著讓蘇炎跟著蘇大為,好好學習用兵之道的意思。

  昔年蘇定方起於行伍之間,從一介白丁,最終成為名動天下的名將,大唐軍神。

  既有李靖傳兵法之功。

  也與蘇定方個人的努力和天賦分不開。

  到了蘇慶節這裡,因為他生性衝動,脾氣暴躁。

  雖然後來成熟了許多,但在用兵之道上,仍不是這塊材料,未得蘇定方真傳。

  反倒是蘇大為得了兵法。

  如果蘇炎爭氣,能從蘇大為這裡,再將蘇定方的兵法學回去。

  倒不失為一段佳話。

  這些事情,薛訥以前是聽薛仁貴提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