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個頭戴獅子盔,兩肩吞天開明獸。

  一身龜背魚鱗玄甲的大唐將軍。

  是援軍,是大唐的援軍!

  被救醒的唐卒激動的顫抖著,想要張口喊叫。

  然而被絞碎的舌頭,只能發出意義不明的「啊啊」聲。

  「放心,那些大食人,我們都殺了,也算是替你們報仇。」

  將軍的大手輕輕按在他的肩膀上。

  這手的主人,應該是冷酷的。

  他的眼睛森寒如冰。

  帶著冰冷殺意。

  然而這手,卻出奇的溫暖。

  「不光是這些大食人,所有天竺大食人,還有西域的大食人,我們都會殺光,用他們的頭顱祭奠袍澤們在天之靈。」

  「我大唐將士的血,不會白流。」

  將軍用斬釘截鐵的聲音道。

  說完,他輕拍了兩下唐卒的肩膀:「好好養傷,活下來,你們,都是我大唐的英雄。」

  說著,他站起身,向著身邊的親兵下令:「斬下所有大食人的頭顱,築成京觀!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喏!」

  親兵叉手應命。

  進入天竺以來,連日看到無數死傷的袍澤,看到無數唐軍士卒的慘烈犧牲。

  那些因為拒不信仰大食人教義,而被拔舌和火刑燒死的唐人。

  仇恨,只有以血來洗。

  你要戰,便戰至一兵一卒。

  不死不休!

  唐軍士卒掙扎著,向唐軍大將發出含混的聲音:「將……軍,何……名?」

  唐軍大將,腳步微頓,回頭看向他,目光露出熾熱和勉勵之意:「我乃大唐征西副總管,蘇慶節。」

  蘇慶節,邢國公。

  昔年大總管蘇定方之子。

  現今大唐軍神,開國郡公蘇大為的生死之交。

  唐軍士卒臉上露出激動之色。

  蘇慶節腳步不停。

  帶著親兵巡視周邊,尋找合適安營紮寨的地形,同時將斥候遠遠放出。

  跟在他身邊的士卒,除了少數唐人,大部份都是胡人面孔。

  有突厥人,有吐蕃人,也有吐谷渾人和羌人。

  此次從大唐洛陽出發。

  蘇大為只給了他三千人。

  三千人輕騎簡從,倍道兼行。

  只用了三個月,便從洛陽趕到吐谷渾。

  又用了三個月,從吐谷渾,一直來到天竺。

  沿路不知跑死了多少戰馬。

  幸好,在接到蘇大為的命令,又見是蘇慶節親臨。

  各地藩屬僕從,無不遵令。

  昔年蘇大為征服這些土地,這些異族人在心中,早就對蘇大為這支唐軍,敬如天神。

  而蘇慶節當年也曾率領這些僕從軍,征服過天竺。

  與他們也是舊相識。

  這次蘇大為命蘇慶節速援天竺王玄策。

  一方面是蘇慶節對吐蕃人和天竺人的威望。

  另一方面是看中他對天竺地形的熟悉。

  只要能穩住天竺的局面,就能減少西域唐軍的壓力。

  否則大食人一旦在天竺站穩腳跟,便能繞過山口,從側翼威脅西域。

  蘇慶節一面巡視僕從軍的情況,一面聽著手下的戰報和斥候情報。

  心神,卻情不自禁飛向遠方。

  他與蘇大為幾乎同時離開神都洛陽。

  不知這個時候,阿彌到了哪裡。

  西域那邊,唐軍壓力只會更大。

  生死只在一念間。

  那邊的戰事,究竟如何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阿……阿舅,還要走多遠啊?」

  懷裡的小臉蛋被草原上的溯風吹得紅撲撲的。

  孩子仰起頭,有些畏懼的看著身材高大的將領。

  將軍騎在馬上,孩子就在他的懷裡。

  十歲的孩童身量已經長開。

  但是在馬上大將懷裡,仍然如稚童一般。

  實在因為領兵將軍,身材太過高大。

  猶如一座巨山一般,給人巍峨雄渾之感。

  四周牧草如巨浪般飛掠。

  然而黑色的龍子奔跑起來,如履平地,平穩異常。

  十餘歲的小李旦有些敬畏,也有些依賴的仰視蘇大為。

  阿舅臉上,卻並無一般將領的肅殺凶戾之氣。

  有的只是平和之色。

  「旦兒累了嗎?已經過了酒泉,到了安西大都護的地界,等到了安西四鎮,我們就可以休息了。」

  蘇大為向著懷裡的李旦溫和道。

  他所率領的唐軍急行了四個月才到隴右地界。

  到了隴右時,與早已待命的三萬餘胡騎匯合。

  這些胡騎的成份複雜。

  有吐蕃人,有吐谷渾人,有羌人,也有突厥人。

  加入了這些胡騎之後,大軍才有了一些樣子。

  繼續前進的路上,不斷有胡騎加入進來。

  如涓涓細流匯入大海。

  漸漸的,蘇大為手下的兵力,擴張到了八萬餘人。

  而他的核心唐軍,一共只有七千。

  幾乎是統治了十倍於己的胡人僕從軍。

  唐軍歷來有徵召胡人僕從參戰的習慣。

  但從未有過,以一馭十的情況。

  蘇大為偏偏這麼做了。

  固然是他對自己有極大的信心。

  但何償不是大唐的兵力已經捉襟見肘,虛弱到了極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