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著,蘇大為抬頭,向著武媚娘笑道:「原來只有我才把這些話當真嗎?」

  武媚娘當初為明空法師時,表現出來真的是有德的女法師,一言一行,無不合佛法,合慈悲。

  就連蘇大為都肅然起敬。

  不惜為救她身陷險地,劫長安獄。

  那時固然是有私心,想抱住武媚娘的大腿。

  但更深一層,何嘗不是被武媚娘的人格魅力所感動。

  被武媚娘身上的慈悲善良所打動。

  但是站在今時今日這個位置,蘇大為回頭去看自己當年。

  忽然感覺挺傻叉的。

  眼前的武媚娘,固然是天后,是大唐權力的頂峰。

  但是她慈悲嗎?

  她以皇宮為修煉場,又修煉了什麼,修煉了哪裡?

  不見心性,只見政治手腕。

  甚至,能與蕭禮這種人合作。

  那她,又算是什麼?

  完全的政治生物?

  摒棄了善惡?

  一個人,是怎樣做到現在的自己,完全推翻過去自己的?

  蘇大為所受的教育,後世的理念,教導他不忘初心。

  讓他時刻向善,懷著一份善良。

  也讓他被親情、恩情所羈絆。

  哪怕這些年不斷遭受來自李治的猜忌,但是權衡之下,他仍沒有做出出格之事。

  因為他記得自己的初心。

  來到大唐,想的就是賺錢,過好自己的日子。

  想的就是在自己有能力以後,更多的回報,讓這個時代變得更好。

  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是中國人最樸素的理念。

  他知道自己不適合弄政治,不適合和那些政壇老狐狸去糾纏。

  只是沒想過,有朝一日,當真的再走入帝國心臟,與武媚娘相對時。

  卻有一種無法直視之感。

  「阿彌,你在說什麼?」

  武媚娘眼中露出疑惑。

  微微思索一下,像是自失的搖頭:「以前說過什麼嗎?二十年前的事,我也記不太清了,總之我記得你是我的好阿弟就夠了,你說對嗎?」

  她臉上含著笑容,向蘇大為溫柔道:「阿弟自然是永遠幫阿姊的。」

  蘇大為看著武媚娘的笑容。

  腦中忽然有一個聲音響起。

  她並沒有變過。

  變的只是你自己的想法。

  你看她和過去不同,但她從來便是那樣。

  只是你過去未曾看清而已。

  蘇大為微微閉上雙眼。

  把思緒從情感中抽離,從與武媚娘相識的二十載抽離。

  以一種更加理智的角度,再看向如今的大唐天后。

  突然,有了一種不一樣的視角。

  一些遠本被他刻意忽略的問題,浮上心頭。

  一個十四歲入宮時,便能向李世民建議用大鐵錘敲破獅子驄腦袋的女子,你覺得她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性?

  一個自小被同父異母兄弟欺凌虐待,被趕出家,身無立錐之地的女子,對這世界,會抱有怎樣一種觀感?

  一個除掉王皇后、蕭淑妃,並將其親族趕盡殺絕,將子女除掉或打入冷宮的武后,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內心?

  出身在這樣的家庭。

  這樣的經歷遭遇。

  她的內心,從未有真正的安定,也從未有過真正的安全。

  而是身陷黑暗與絕望苦難中。

  只是拚盡全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從主動入宮,要做太宗的武才人。

  到太宗病重,暗與太子李治相通。

  從太宗駕崩,被打入寺中為女尼。

  人生迎來至暗時刻。

  到重新得到李治親睞,回到宮中。

  這一步步,如何能令人善良?

  回宮的是明空法師嗎?

  不,那是一個從地獄中爬回來的人,內心只有恐懼的女人。

  這樣的人,絕沒有真的善良。

  也絕不會相信人世有真的善良。

  世界從未待她以善。

  她唯一信的,只有自己。

  只有不斷將權力攥在自己手裡,才能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一念通,百念通。

  許多以前不曾想明白的事,被有意無意忽略的事,現在都想通了。

  入宮之前的慈悲。

  入宮後的隱忍。

  再之後的手腕幹練,替李治背鍋。

  那只是不同階段,所需的不同生存策略。

  畢竟是經歷過大起大落之人。

  她不再像十四歲的稚嫩少女,對著太宗皇帝虎虎生風,敢說拿大鐵捶捶死難以馴伏的獅子驄這種話。

  而是變得更有城府,也更老辣。

  可能只是當年的自己太過單純,才會看不到這些。

  不過,不重要了。

  蘇大為想通前因後果,先是輕嘆了口氣,再向投來審視目光的武媚道:「阿姊,太子是新皇帝,不可動,別的我不過問。」

  武媚娘臉色微變。

  從蘇大為的話里,聽出了多重意思。

  蘇大為看穿了她的那些算計和城府。

  甚至可能知道她與蕭禮那些事。

  但李治已經死了,蘇大為無意替李治出頭。

  這些蘇大為都可以不在乎。

  但唯獨一點,太子不許動。

  這是蘇大為唯一在意的一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