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多太多了。

  不是說,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嗎?

  但他能說什麼?

  他是武媚娘的好阿弟。

  他本身就是這關係的受益者。

  當自己背後的靠山,從屠龍少年變成惡龍時。

  蘇大為真的迷茫了。

  甚至他自己,也感受到來自大唐皇帝李治,那若有若無的猜忌,提防。

  終於,在任熊津都督時,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就拿,倭國練練手吧。

  這個後世華夏之敵。

  把它用後世教員的經驗,徹底改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形勢大好。

  不是小好,是大好。

  用打土豪分田地的辦法。

  蘇大為親手在倭島扶植了一批親唐派。

  並且以「不良人」為組織,灌輸給那些投靠的武士、破落戶,以榮譽,以對大唐的忠誠,效死之心,給他們一個上升的階梯,機會。

  整個倭島,屬於倭王的舊貴族階層被徹底打破。

  新興的勢力在崛起。

  終成燎原之勢。

  成了,要成了啊。

  到了這一步,蘇大為也情不自禁的動了那個念頭。

  那個一開始偷偷想過,但又被壓制在心底的念頭。

  那就是……

  把這星星之火反哺大唐。

  會如可?

  這個想法太瘋狂了。

  卻也無比誘人。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來自大唐長安,皇帝李治的一旨調令。

  熊津都督蘇大為,即刻卸任,由劉仁軌接手防衛。

  能怎麼辦?

  那時的糾結,痛苦,誰人知道?

  眼看到希望,但又不得不放手。

  那時的他,根本沒有與李治扳腕子的可能。

  若敢提出反唐,鎮守百濟和倭島的大唐府兵,第一個會舉刀砍向他。

  沒辦法,太宗李世民留下的家底太厚了。

  大唐正統的觀念,太重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李治乃有為明君,怎可叛唐?

  那時動手,沒有任何可能。

  只會連累所有人。

  包括遠在大唐的柳娘子、周二哥、高大虎、尉遲寶琳、程家、丹陽郡公……

  有太多人太多關係了。

  放棄吧!

  那一夜,無人知道,蘇大為是以怎樣的遺憾與失望,離開倭島。

  離開那個被他「改造」過的地方。

  夢想,不重要。

  家人的平安,親友的平安最重要。

  大唐安定的大局,最重要。

  不可做那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想改造大唐,甚至只是變革一小部份,胎死腹中。

  但是結束了嗎?

  並沒有。

  回到大唐,蘇大為想以另一種方式,勸說李治。

  於是在朝堂之上,在滿朝宰相與李治當面,蘇大為說出自己的想法。

  府兵制、馬政,至少為那些為帝國流過血的戰士們,爭一爭利益。

  應該有更好的辦法,更好的路。

  但是,失敗了。

  站在後世人眼光,每說出一句看法,便被當朝宰相無情的否定,被李治否定。

  帝國有帝國的利益。

  在帝國的利益面前,有些個人的小利,無法兼顧。

  也是必須捨棄的。

  他無法反駁宰相們說的話。

  那種被宰相帶諷刺的抨擊,和鄙夷的目光,深深刺痛了內心。

  「你不就是個武夫嗎?」

  「哪裡懂朝政?哪裡懂朝廷的大局?」

  「退下吧。」

  還有更多的話,更多的想法,不吐不快。

  然而,也沒有說的必要了。

  這條路走不通。

  那麼,再找其他的方法吧。

  用商業改造大唐?

  或許還有另一條路。

  情報系統。

  用都察寺,用情報,來糾偏,將大唐這輛快速前行的戰車,稍稍校正一下軌跡吧。

  至少,至少讓「大非川之敗」,不再發生。

  讓大唐的盛世,國運,延綿得更久。

  讓華夏的百姓,再多享幾年太平吧。

  然後……

  都察寺寺卿一職被撤。

  呵呵,厲害啊。

  厲害啊我的陛下,聖人。

  當真是厲害。

  每一步,都走在前面。

  蘇大為有時候也不得不感慨。

  李治的眼光之毒辣。

  自己已經儘量低調了,儘量在隱忍了。

  但每一次,這位看起來笑眯眯的,一團和氣的,越來越胖的聖人,那雙眼睛,都能看透迷霧。

  看到自己前面。

  把自己前面的路給堵上。

  隨後就是征吐蕃。

  那時的蘇大為已經累了,也厭倦了。

  他真的想把一切都拋下,再不管這堆爛攤子。

  只有在體制之內,才能親眼看清楚,這龐大的帝國,兵制、民政,是以如何驚人的速度走向疲憊與衰老。

  壟斷、兼併。

  軍功再無可賜之田。

  而那些高門貴人,隨隨便便都能占地千頃。

  甚至連那些沙門胡佛,都廣占良田。

  只有大唐的百姓,無法從一次次戰爭勝利中,分到一點利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