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數通鼓聲響畢。

  早有太監小跑上城樓,向李治道:「陛下,開國縣公蘇大為問,是否可以開始了?」

  李治牽著武媚娘的手,抬頭看看天色:「是何時辰?」

  「辰時正。」

  「好,傳朕旨意,辯法開始。」

  隨著李治一聲令下,傳旨太監匆匆退下去。

  片刻之後,由金吾衛們交替響徹的聲音,將命令傳遍洛陽。

  「陛下有旨,辯法開始~~」

  「辯法開始!」

  「有請佛道兩門,各派高道高僧入場。」

  蘇大為站在場邊,站在那片觀景席的最高處,負手而立。

  遠看著二十餘丈外,那矗立起的兩座木塔。

  在塔下,佛道兩門服色各異,各自聚集起了一群人。

  李治命令傳下後,兩邊人微微騷動。

  然後左右兩座塔,各有人拾級而上。

  那是此次辯法佛道兩門的代表人物。

  此時辯法,與後世的辯論會不同。

  是由佛道兩門,每次各推出一本門大能,端坐於高塔上,各抒己見,闡述本門觀點,並向對方詰問。

  一共會推出三輪。

  三輪兩勝者,為最終贏家。

  此次佛道辯經辯法,要求不但是能令聖人和武后聽見,令在場的文武百官聽清,還要能讓數以萬計的百姓聽見,最後由看席上的重臣選出勝負,最後由聖人決斷。

  但這個結果,還受在場無數百姓的監督。

  因此做不得假。

  而且此次兩門辯法的結果,將會由洛陽百姓通傳天下。

  可以說,此次的勝負,關係到佛道兩門的百年興衰。

  關係到兩門在大唐百姓,在高門貴姓,在朝廷百官,在聖人和武后心目中的地位。

  說是兩門氣運之戰,命運之戰,也絲毫不為誇張。

  勝者,將統御大唐百姓信仰,成為大唐第一國教。

  而敗者,將不可避免落入衰退。

  無論是佛門還是道門,顯然都不甘心成為失敗者。

  兩邊人馬,早已充滿了火藥味。

  第六十五章

  李治朝有過兩次辯法。

  前兩次辯法,道與佛一勝一負。

  這次是時隔八年後,佛道兩門的第三次辯法,顯得猶為關鍵。

  「有請大唐開國縣公,蘇大為入場,主持辯法。」

  天空萬里無雲。

  一輪紅日高懸於上。

  在火紅的日光下,蘇大為提起官袍下擺,昂首闊步,向著會場中心走去。

  在兩座高高修起的木塔般,還有一座看似低矮的法壇。

  那是由左相閻立本召集能工巧匠,大唐最頂級的大匠在短短五日時間裡製成。

  這場辯論,既決定佛道高下,也要彰明大唐朝廷法度與威嚴,因此在這主持法會的木塔設計上,別花了一番功夫。

  初時蘇大為上去,木塔並不太高,在佛道兩邊的辯法高塔下,被俯視著好像個弟弟。

  但隨著機括齒輪的轉動。

  蘇大為立身的木塔漸漸升起,就如望樓一般。

  最後直至超過佛道兩座木塔丈余。

  遠處圍觀的百姓,立刻傳出驚呼聲。

  之前兩座木塔已經是十分高大了。

  現在朝廷主持會議這位縣公所立的木塔,看起來更是高不可攀,仿佛要插入雲中。

  蘇大為對這一切,卻是十分淡定。

  他看了一眼紫微城樓上。

  以他超卓的視力,能清晰的看到李治和武媚娘向著這邊,微不可見的點點頭。

  蘇大為拿起手裡的聖旨,將其打開。

  高聲道:「聖人有令,前兩次辯法,持論一為道生萬物,二為老子化胡;今次辯法,持論……」

  蘇大為略停一停,抬頭掃過十丈外,佛道兩門辯法的高塔,揚聲吐氣道:「總章佛道論衡!」

  他的聲音,猶如滾滾洪流,席捲全場。

  霎時間,盤坐於木塔上的佛道兩邊辯者,臉色為之一變。

  下方佛道兩門一片騷動。

  遠處的高門貴族,朝中重臣的觀會席位里掀起漣漪。

  而百姓群中,先是沉默一瞬,接著是竊竊私語,直至一片大嘩。

  李治朝第一次辯法,道家持論「道生萬物」,佛家反駁說如果道生萬物,那麼就應該生出善的,為何世間還有那麼多惡事?

  結果道門李榮淡然一笑,傲然道:天道無情,以萬物為芻狗。

  我們道家的這個「道」,並非是有形有象之神,而是無形無象萬物總綱,它無善無惡,它視萬物為一,善與惡,皆包含在這個道里。

  而且天道本無善惡,無名,萬物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善惡這個名,是人給他定義的。

  把沙門批得狼狽不堪。

  第二年沙門捲土重來,與道門辯法於洛陽宮前。

  當時萬人空巷。

  雙方辯的主要是「老子化胡」。

  李榮當時持論說老子是太始,創立一切教。

  佛陀不過是老子身旁一侍者。

  結果被有備而來的沙門靜泰找出一堆證據,證明老子化胡是後人偽造,把李榮噴成了狗。

  事後李榮掩面悲呼:我大意了,沒有閃。

  那一次大敗,令道門顏面盡失,李榮的重玄派也自此一蹶不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