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送啥啊送,該不會是什麼如來神掌,大力金剛掌,少林七十二絕技吧。

  蘇大為向他手中看去,輕輕「噫」了一聲。

  第六十三章 佛門五宗

  只見空性手裡數本經書。

  有一半封皮寫的是梵文。

  那些蘇大為不認識。

  但是他認識其中一本上寫著篆體《愣伽經》。

  提起愣伽經,我可就不困了啊。

  這玩意是不是金大俠倚天裡發現什麼《九陽神功》的經書?

  蘇大為隨手抽出,在手裡翻了翻。

  自然,在夾縫裡沒發現有僧人留下的小字,也就更沒有什么九陽神功了。

  空性見蘇大為拿過《愣伽經》,立刻高念佛號道:「佛陀慈悲,此經為天竺達摩入東後,以心印相傳,縣公果有慧根,與我門有緣。」

  「停!」

  不喊停你是不是要說與你西方教有緣,要度老子去西方啊?

  要去您自個去吧。

  蘇大為擺了擺手,隨手把《愣伽經》收起。

  雖然上面沒記九陽神功,不過拿都拿了,就收下吧。

  說起來,這本經書自己雖用不上,但或許對慧能有用。

  這本經書上詳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種無我,而這些法門,又是法相宗、唯識學主要研究習的對象。

  尤其是經文中: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以及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識。

  法相宗,即唯識宗,是玄奘法師所創立的,道場便在長安大慈恩寺。

  當年在大雁塔中,蘇大為曾不止一次,在玄奘譯經之餘,聽到法師解釋三自性和八識等諸法門。

  對了,如今大唐最出名的法門派別,有法相宗,即玄奘所創。

  研究一切法、相、性,強調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

  另外還有三論宗,是由鳩摩羅什師承須利耶蘇摩,專弘般若性空之教。

  天台宗,隋末智顗所傳,誦法華、無量義,講說四安樂行。

  華嚴宗,祖庭是長安華嚴寺,該宗依《大方廣佛華嚴經》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的妙旨,以隋代杜順和尚為初祖。

  淨土宗,亦稱「蓮宗」,

  唐初善導創立,祖庭在長安香積寺。

  善導念佛時,常有光明隨口而出,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這些念頭在蘇大為腦中一閃而逝。

  他掌有都察寺的情報網,這些年佛門影響日益東擴。

  他對佛教各宗派也有所耳聞。

  相比之下,道教那幾位大能,當真是廢拉不堪。

  光顧自己修行,講求個出世煉丹求長生。

  最多也不過是伴在李治身邊,幫著李治煉丹什麼的。

  比起大肆滲透唐朝各階層的沙門,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果然是遠來的和尚會念經,道門在擴張影響力方面簡直是個弟弟。

  「縣公?」

  空性雙手合十,有些不確定的看向蘇大為,頗有些擔心。

  「那我們的約定……」

  「哦,聖人命我主持幾日後佛道兩門辯經,銷案之事,你急嗎?」

  「呃,不急,不急。」

  空性心念一轉,額頭上幾乎滲出汗來。

  好險,差點就踩坑裡去了。

  聖人居然令蘇大為主持佛道兩門辯法之事。

  這寵幸豈是一般?

  此時與蘇大為和解是對的。

  只要聖人一天不斷了對蘇大為的信任,哪怕白馬寺眾僧都光起膀子跳起來噴。

  也絕不可能動搖蘇大為的地位。

  空性心裡這一瞬間想到了許多。

  蘇大為主持辯法,是極重要的信息,看來自己得趕快回去,與寺中諸法師商議應對之法。

  相比而下,撤銷案情,反而不那麼重要。

  眼下的局面,蘇大為不可能以此扳倒白馬寺。

  白馬寺也不可能以此撼動蘇大為。

  最後多半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是態度要有。

  白馬寺施壓,追責,那是維護沙門利益。

  是面子。

  私下和解,讓步,那是為了里子。

  「縣公既要主持辯法大會,想必諸務繁忙,貧僧就不耽擱了。」

  正要離開,突然聽到蘇大為說了一聲:「慢著。」

  空性一怔:「縣公還有何事?」

  ……

  粗礪的陶杯中,湧起飄緲的煙霧。

  水柱隨著茶香四溢。

  一隻白皙整潔的手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氣。

  「多謝果老送的茶,我很喜歡。」

  李敬玄手捧著粗陶,好像怕冷似的,從溫暖的茶湯中汲取的熱量。

  盤膝坐在他對面的老道張果,雪白的眉頭微微一揚,點頭道:「你喜歡就好。」

  「果老打算回蜀?」

  「這次長安和洛陽的風景都看過了,再待下去,似乎也沒什麼意思。」

  張果淡淡道:「此時仍不是老道出山的時候。」

  李敬玄欲言又止,仿佛想問他怎樣才是出山好時候。

  不過終究沒說出口。

  輕輕嘆了口氣,他揮了揮手道:「再有幾日佛道兩門辯法,此次盛會,前所未有,果老不妨待法會開過後再動身。」

  張果端起茶杯,輕嗅著茶香,雪白的眉頭微微蹙起,眼中亮起碧幽幽的光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