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比方說星象,比如說氣運。

  他仍是大唐朝廷當之無愧第一人。

  「這個並不難猜。」

  蘇大為嘆道:「關中疲弊,歷年來大興土木,水土流失,這幾年天災不斷,早已養不活那麼多百姓。」

  「還幸虧你獻上治疫之法,還有那個……堆肥法,聖人可是十分歡喜。」

  「方法雖好,但也需要時間才能看出成效,聖人和武后大概早就決定要遷去洛陽了,前些年曾數次東巡洛陽。

  遷過去,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不用再顧忌糧食困窘,可以養活更多人,方便南方糧草從洛水轉運,降低消耗。」

  這些,只是經濟帳。

  最重要的是政治帳。

  遷都去洛陽,長安這邊的關隴世家根基將大為削弱。

  而寒門,還有山東士人將迎來新機會。

  王朝氣運更迭,具體來說,是內部食利層的消長。

  關隴掌握權力太久了。

  久到李治都為之忌憚。

  從前隋,到大唐建立,其實一直是靠關隴軍閥起家,建立後又打壓關隴門閥的一個過程。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靠關隴可得天下。

  但關隴太強,又會動搖君王的權力,甚至興廢立之事。

  這是大唐總結前朝經驗,得出的經驗。

  當然這一切,在蘇大為的心中,同樣也在李淳風的心中。

  有些話,不方便說出來。

  大家心裡明白即可。

  「看來遷都是大勢所趨,不可避免。」

  「你是武后和聖人如今看重的人。」

  李淳風緩緩道:「不論聖人武后如何決定,你只須跟著他們便是,何必多慮?再說,此次聖人令你禁足三月,其實也是告訴你,禁足結束後,你該出任兵部尚書了。」

  蘇大為默默點頭。

  他自是明白。

  修為到他這個層次,思維和智慧都有質的飛躍。

  自然而然,擁有一些佛門「六通」類似的神通。

  比如對危機的感應。

  對他人心思的通透。

  一定程度的預見、預知。

  所謂秋風未動蟬先覺。

  他與李淳風交談,也只是印證此事。

  對自己身上生出的種種異象神通,現在除了李淳風,也只能找袁守誠或郡公去聊聊。

  不過最近在禁足,剛好李淳風來了,問他最方便。

  「任兵部尚書,我倒也不排斥,遷都洛陽……這邊的宅子又得空置了,覺得有點浪費啊。」

  「你都是縣公了,浪費個屁啊!」李淳風笑罵道:「旁人都唯願多些田宅,你倒好,還覺得浪費。」

  「旁人是旁人啊,我的生意賺得不錯。」

  「說起生意,那個製冰鋪子,這些年做得不錯啊。」

  李淳風摸著衣袖,兩眼微眯:「最近還有沒有新的財路。」

  「泰山,你賺的也不少了吧?」

  「誰還會嫌財多?老道做學問,著書立說,鑽研星象,教導弟子,哪一樣不需花費?就說去歲在邙山定下觀星台,還有節氣星鑒,這一樣樣的……」

  「咳咳,我還真有個新賺錢的點子。」

  與李淳風半是閒談,半是印證心中所想。

  手中端著白瓷茶杯,嗅著合香。

  蘇大為的心神,卻是飄向另一方向。

  他現在的修為,達到異人二品,所謂地境之後,心境上,也有微妙的變化。

  除了所思所想,能更廣闊外,好像也有了分心二用,甚至三用的能力。

  記得破突到異人三品時,有著「記憶宮殿」一樣的異能。

  到了二品,有了種種它心通和天眼通類的神通。

  同時還可以左右互搏,一心多用。

  他的元神仿佛離開身體,靜靜看著與李淳風談話的自己。

  同時另一半,分裂出另一個想法。

  盤膝坐在身體之上,遠望著西邊。

  那裡,是西域大都護府的方向。

  王家的事,累及王方翼、王西域。

  那麼,裴行儉會不會因此受到牽連?

  當年李治和武媚娘聯手對付關隴,對付長孫無忌,裴行儉因為勸諫而被牽連,被貶。

  這次王家的事不知會不會連累到他。

  許多事,不得不提前安排。

  最令他在意的一點,還是王方翼臨死前說的那些話,借王敬直轉給他的詩。

  王方翼是否也是穿越者?

  還是說,在如今的大唐,還隱藏著一個我所不知的穿越者?

  究竟是友是敵?

  第五十四章 沐佛節

  洛陽的夜色,火樹銀花,人流如織。

  此時已經是大唐總章元年四月。

  大唐正式有了「兩都」。

  舊都長安,與神都洛陽二都並舉。

  天下物議紛紛,有的說此舉乃是禍亂之源。

  有的說,洛陽豐饒,又有運河之利,龍氣東移,乃是利國利民之舉。

  無論如何,在這個熱鬧而紛亂的總章元年裡,大唐「日月」二聖東巡,已成事實。

  為賀東遷,聖人頒旨,即日起,洛陽解除宵禁。

  百官與民同樂,大慶七日。

  「去年元夜時,燈市花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川流不息的人群中,隱約聽到一人吟出的詩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