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什麼開國伯,那是我主公!」

  「賊你媽!騷還是你最騷!」

  遠處的竊竊私語聲雖輕,但蘇大為身為異人,耳目何等靈便,還是一字不漏的聽進耳中,不過他也不以為意。

  不招人嫉是庸才,他走到現在這一步,已經不在乎那些人怎麼說了。

  而他現在無論是一舉一動,都會引起朝堂上下分外關注。

  甚至影響千萬人生死。

  再也不是以前那個默默為大唐耕芸,卻收斂著光芒的不良帥了。

  從什麼時候起,自己走到這一步的呢?

  蘇大為一邊走,一邊想著。

  對了,剛來到大唐時,那時初想的是,要穩住這個身份,不能出任何紕漏,被人看出是假冒的,那就麻煩大了。

  所以極力收斂自己。

  待到發現武媚娘後,更努力與之結交,想著背靠大樹好乘涼。

  當時還是有不成熟處。

  在寺中救李治時,因為初得異人的能力,心中還是有些膨脹了。

  居然沒把堂堂的大唐皇帝放在眼裡。

  以致於後來留下無數手尾。

  只得老老實實,繼續做自己的不良人,把尾巴藏好。

  這一路艱辛,只有自己才知道。

  李治可是個狠人,其手段也不比太宗李世民差多少。

  扳倒長孫無忌乾脆利落。

  那時候的蘇大為開始有危機感,感覺如果被李治盯上,說不準在大唐就混不下去了。

  雖然也有開心之事。

  比如他的發明,他的生意在大唐漸漸鋪開,再也不用為錢財發愁。

  還結識了安文生等一幫好兄弟。

  但是在大唐帝都長安,如果沒有權,始終坐不安穩。

  這才有之後借著倭人間諜之事,向李治提議創立都察寺。

  只有自己才知道,那時的內心缺乏安全感。

  了解大唐越深,也才越能體會,大唐的強大。

  哪性身為異人,一個人也無法對抗整個大唐。

  哪怕真的一怒殺了李治,那家人怎麼般?

  日後亡命天涯嗎?

  再說以大唐成熟的政治制度,哪怕死掉一個皇帝,也會有新皇帝接上,絕不可能因此而妥協屈服。

  後世明朝土木堡之變,瓦刺太師也先抓了明英宗以後,開始以為奇貨可居,最後屁也沒撈著,只能乖乖放人。

  強如長安詭異,熒惑星君也只能在大唐之下隱忍蟄伏。

  若是不想去山中當個野人,還是得混體制的。

  正如孫猴子大鬧天宮之後,還不是得被招安。

  混一個鬥戰勝佛的名頭,加入體制內。

  大概這就是人生吧。

  最兇險的時候,其實是他在征倭國那一段時間。

  那時的他,真的萌生替自己留一條後路的打算。

  想過要將倭國當做自己的基地。

  不過……

  後來終究還是放棄了。

  這裡是大唐,不是元明時代,所謂「不征之國」。

  大唐水師還是很猛的。

  跨海擊倭國幾乎沒有太大難度。

  特別是征服了遼東高句麗、百濟,又令新羅老實臣服後。

  只要大唐水師沿半島,從釜山港出對馬島,旦夕可至倭國列島。

  而以現今大唐的國力,又有一幫異人,還是死了在倭國當倭王的心吧。

  各種可能性被一一掐斷後。

  似乎,也只有做大唐忠臣這一條路可走。

  而且越往後,這路,好像越順暢了。

  老一輩那些名將凋零。

  不知不覺中,蘇大為環顧四周,發現身邊能站在同一位置的,幾乎沒人了。

  他被李治重視,開始委以重任和信任,成為留給太子的重要輔臣。

  再也沒人能將他打壓和掩藏。

  他的地位,也變得無法撼動。

  哪怕滿朝文武群起而攻之,李治與武媚娘都要出面保下。

  「原來,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嗎?」

  蘇大為搖搖頭,略有些自嘲,心頭卻也有一絲得意之情。

  這大唐,自己除了給天皇天后一些面子,再沒人敢惹自己了。

  這種感覺,其實挺不錯的。

  辛苦給李唐打工這些年,終於從996福報的打工人,混到了創業乾股,得了李治一聲與國同休。

  以後,這大唐的權力,也有自己一份了。

  權力的蛻變,是從量變到質變。

  正如一夜之間,綠竹破土而出。

  他的鋒芒,也終於到了藏不住的時候。

  腦海中,突然湧起一首記不太全的詩,口中吟道:「當時年少青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人生能幾何,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憶君君不知。」

  憶君君不知。

  怎麼會想到這一句的?

  哦,大概是之前在蜀中,思念小蘇而不可得。

  猶記那時還寫過李商隱的一首《巴山夜雨》給小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想起此事,心中竟略微一滯,似乎是想到了什麼。

  然而細思,卻又一閃而過。

  正要再想想,忽然見前方有一位錦袍少年大步走來。

  少年身後跟著一群太監宮女,還有弘文館待詔學士等文臣若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