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背被冷汗浸透。

  震人心魄的聲音自李治口中傳出。

  「開國伯蘇大為,對朕和大唐忠心耿耿,大唐在,開國伯即在……若再有人敢非議開國伯者,鄭待詔便是榜樣。」

  敲打!

  這是明顯的敲打!

  李敬玄聽在耳中,一顆心驚怒交集。

  卻只能含恨咬牙低頭。

  不敢有絲毫不滿透出。

  咕嘟~

  不知是誰吞咽了一口口水。

  含元殿上,百官齊齊叉手應命:「喏!」

  ……

  蘇大為走出含元殿時,朝會尚未結束。

  接下來還有一系列複雜的議題,比如昨夜的宮亂,一大批人將要被追責。

  無數人頭將要落地。

  不知幾家歡笑,幾家愁。

  但這一切,都不會再影響到蘇大為。

  方才他通過自己的方式,拿到了屬於自己最大的好處。

  超然的身份。

  被李治和武媚娘聯手庇護的金身。

  今後怕是連右相,也不敢輕易對他下手。

  鄭待詔和谷德昭的例子就擺在那裡。

  若是治疫之法得到朝廷確認,那他就是李治最大的貴人。

  這些年,李治和武媚娘受「天人感應」之苦,被世家高門的官員,借著天災與瘟疫不斷逼迫,不得已下「罪己詔」。

  若疫情可治,那便是「頓開金鎖走蛟龍」。

  世家高門借「天人感應」制約皇權的手段,從此就不靈了。

  而蘇大為,對自己的方法,是極有信心的。

  站在後世的見識上,站在巨人的肩上。

  他的法子,是經過歷史驗證的。

  後世,那個全民「除四害,愛國衛生運動」,真的消滅了華夏大多數傳染疾病。

  受惠於此,才從建國時四萬萬同胞,變成人口十幾億的大國。

  後世人對除害蟲、喝開水、建公廁、勤洗手,戴口罩都習以為常,卻不知這些方法是集合無數人智慧和實踐檢驗,才保留下來。

  最簡單的,卻也是最有效的。

  所以後世華夏,才能在一場場大疫下,迅速走出來,恢復正常生活。

  在國外還在為戴不戴口罩而爭論不休時。

  華夏人早就美美的端著一杯枸杞泡水,一邊滋溜開水,一邊享受著歲月靜好。

  而困擾長江流域數千年的「血吸蟲」等寄生蟲病,在飲用開水,通過回土填埋,消滅釘螺的防治下。

  在蘇大為穿越前的時代,也幾乎絕跡了。

  他在安黃縣半年,也通過後世一些科學手段,將此類疫情一一清除。

  除去深填埋消滅田間釘螺。

  用中草藥治療痢疾,寄生蟲。

  喝開水,上公廁,勤洗手,戴口罩。

  甚至包括翻找蝗蟲卵,深填埋的方式,杜絕了來年的蝗蟲災情。

  只要將這些方法在大唐推廣開來,什麼樣的疫情,都會得到控制,不會再大規模爆發,為禍華夏。

  想到這裡,再想想後世那些美利奸之類的國家,蘇大為不由暗嘆,文明這東西,是必須要經過無數歲月檢驗和傳承的。

  華夏薪盡火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五千年文明不絕。

  豈是那些化為蠻夷,幾百年便能學會的。

  蘇大為穿越過來前,記得阿美利奸都被疫情麻翻了,好像一半的國民染疫,死傷八位數,從此一蹶一振,不得不抱華夏大腿,靠出賣以前的小弟討生活。

  而一直在華夏西邊反覆橫跳的天竺阿三,因為多重變異,更是慘到喪葬業都被擊穿了。

  依稀記得國民一半染疫,死傷也是八九位數。

  從此只能跪下當狗。

  沒辦法,文明斷絕,文明程度太低,也只能做狗才能活下去的樣子。

  蘇大為正在想著這些,忽見一名太監領著幾名侍者守在道旁。

  而領蘇大為出宮的太監見了,也只同對方暗自做了個手勢,便向蘇大為低聲道:「開國伯,有位貴人要見您。」

  貴人,誰啊?

  看這些太監有些眼熟,莫不是太子的人?

  蘇大為也沒多想,跟著新出現的太監和侍者,向著一側偏殿走去。

  轉過花園御道,湖水假山,過了太掖池,很快看到在一處不知名的花園中,正站著一個少年郎君,遠遠的,便向蘇大為拱手施禮。

  「見過阿舅。」

  蘇大為臉上的驚訝一閃而過。

  不是太子李弘。

  而是李賢。

  後來被稱之為「章懷太子」,如今是沛王的李賢。

  除去太子李弘,武媚娘與李治,最愛的便是李賢。

  永徽六年,李賢被冊封為潞王。

  顯慶元年,先太子李忠被廢,武媚娘長子李弘被立為太子。

  李賢則被遷任岐州刺史,同年加封雍州牧,幽州都督。

  要知道,當時的李賢還只是個嬰兒。

  然後龍朔元年,改封沛王,加揚州都督,兼左武衛大將軍,仍任雍州牧。

  龍朔二年,李賢八歲加揚州大都督。

  很好很強大。

  麟德二年,加右衛大將軍。

  歷史上,李賢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深得李治的喜歡。

  李治曾對司空李勣說:賢兒已經讀了《尚書》、《禮記》、《論語》,背誦古詩賦十多篇,一看就能領會,也不會忘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