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黃安縣再無疫疾。

  此法已經隨著蘇大為的力薦,在蜀中推廣開來。

  「陛下,通過古籍,和臣發明的顯微鏡,便能確定水中之蟲,在以沸水之法,和填埋之法,便可解決沿江各地的疫情,若再配以臣發明之口罩,還有一些衛生條例,則大唐將永無疫疾!」

  蘇大為的聲音,在大殿中隆隆作響,震耳發聵。

  李治與不知何時走上來的武媚娘,手緊握在一起,用自己都沒發現的顫抖聲音,期待的問:「真的能消滅疫疾?」

  「能!」

  蘇大為肯定的道:「臣願以項上人頭擔保。」

  「荒唐!」

  李敬玄在一旁狠狠一拂袖,哂道:「疫疾古以有之,當年曹操都沒能解決,蜀國諸葛孔明也無法解決,你居然說能消滅疫疾,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右相。」

  蘇大為的目光轉向李敬玄,那眼神里,幽深中,透著一種嘲弄。

  那是智商與見識的碾壓。

  論權謀,論把握人心,或許當時沒多少人,能超過右相。

  但若論眼界,若論對這世界的見識,整個大唐,有多少人能超過蘇大為?

  可以說沒有。

  「右相,聽聞你的才名,冠絕長安,如今親眼見過,呵呵……」

  蘇大為搖搖頭,嘴角微微挑起。

  「你……」

  李敬玄臉上變色。

  蘇大為這種不屑,比任何辱罵都更打臉。

  這是當著李治的面,完全否定他李敬玄的立身之本。

  「豎子!」

  「怎敢如此輕視右相!」

  「不要以為你做得兩首詩,就了不起了,比起右相,你還差得遠!」

  文臣中,忠於右相的大臣們紛紛鼓躁起來。

  右相不方便說的話,他們可以說。

  右相不方便表的態度,他們可以代勞。

  一時文臣中群情沸騰。

  李治的臉色微變。

  目光帶著陰沉,看一眼文官中的人,再看一眼蘇大為。

  卻見蘇大為一拂衣袖,哈哈大笑。

  渾不把這些文臣放在眼裡。

  同時他口裡大聲吟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一出,整個大殿,無論是李治還是武媚娘。

  又或者是谷德昭,還有那幫鬧起來的文臣,同時閉嘴。

  沒有任何一種語言,有詩詞這般的力量。

  有著穿透古今的力量。

  這首詞……

  在場文臣都是此道高手,一耳朵就聽出來,乃是《定風波》,又叫做《定風波令》。

  出自唐教坊曲。

  雖然唐以詩聞名,但詩詞都是自古有之,只是在盛唐發揚光大。

  在各種場合,唐人還是以詩相合為多。

  詞大多是在教坊作為曲目表演。

  此時蘇大為居然破天荒在此等場合,念出定風波。

  細思……

  他什麼意思?!

  李治與武媚娘,李敬玄與谷德昭,文臣與武臣,均面面相覷。

  一時不解其意。

  但拋去蘇大為的用意不說,單聽這首詞,實在是令人感覺一股涼意從心底躥上頭。

  嗯,上頭了!

  好詞!

  原來詞還可以這樣寫。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這般曠達瀟灑,浪漫自由!

  讓人不由好生羨慕啊!

  李敬玄心中湧起異樣感覺。

  但下一秒,他立刻醒悟過來,雙眸陰鷲的看向蘇大為。

  越是如此,此子越發可怕。

  原本以為只是一個粗鄙武夫,但現在看,此人居然有如此才學。

  可怕!

  這樣的人,若不能為己所用。

  那便是一大禍害。

  李敬玄只覺細思極恐。

  無數念頭在心中起伏。

  而與蘇大為做賭的谷德昭,此時已經快要癱坐在地上。

  就算再傻的人,聽到蘇大為這番言論,也知蘇大為是胸有成竹。

  確實找到了可以克制疫疾的法子。

  沒人敢在含元殿上當著聖人的面撒謊。

  那是十惡不赦之罪。

  也就是說……

  自己要輸了。

  待蘇大為的證物拿到堂上,待蘇大為自己的摺子,還有蜀中的摺子遞上來。

  就是自己的死期。

  老夫難道真要一頭撞死在階下?

  谷德照身體如篩糠般顫抖起來。

  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懼意。

  他後悔,他後悔自己怎麼一時昏頭了,居然與蘇大為作賭。

  如今卻如何收場!

  滿殿文武百官,此時已經不知如何是好。

  看蘇大為,活像看一個怪物。

  不,是看聖人。

  若蘇大為真的解決困擾華夏千年的疫疾,此人必能名留青史,其後世之名,不亞於發明火的隧人氏。

  造字的倉頡。

  發明蠶絲織造的嫘祖。

  發現百草治病的神農氏。

  甚至後世都不記得李治了,都不會忘記蘇大為!

  當世聖人!

  這幾個大字,突兀的從腦中湧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