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時間,把這歷經兩朝的老臣,活活憋得沒話說了。

  整個大殿內的氣氛,一時變得詭異起來。

  停了片刻,才聽得珠簾後,傳來一個威儀的女聲:「胡鬧!」

  那是天后武媚在呵斥。

  「陛下說你有功,你就是有功,豈容推卻。」

  「我……」

  蘇大為剛想開口,一旁的谷德昭可算是找到機會了,當即抱拳道:「陛下,蘇大為年輕識淺,任他為兵部尚書,恐難服眾!」

  蘇大為的目光向這谷德昭投去。

  自己推辭歸自己推辭,可這老頭要這麼說,我可就不高興了啊。

  谷德昭的話剛說完,從殿兩旁的吏部、戶部、禮部,又分別站出臣子,齊聲道:「兵部尚書執掌六部之兵部,位高權重。

  之前尚書蕭嗣業征戰了一輩子,快七旬才得任命。

  再之前兵部尚書為英國公李勣,戰功赫赫,更不必多說。

  蘇大為雖然在軍中有些經歷,但太過年輕,恐於禮不合。

  也會讓天下百姓疑議恥笑,以為我大唐無德高望眾之能臣。」

  好傢夥,我直接一個好傢夥。

  這些老菜幫子,把百姓和資歷抬出來壓人。

  蘇大為本來是想推辭,但看這些人跳出來,他反倒是不急了。

  冷眼掃過去,發現站出來的都是關隴高門。

  其中有一個是山東高姓,好像和王家有些關係。

  不論蘇大為多不想沾惹朝中的政治鬥爭,但這些人仇視武后,自然把他也視為武后一黨,不惜一切代價打壓。

  恨不得踩上一百腳,再吐上一口唾沫。

  想想昨晚宮中發生的事。

  幕後之人竟能出動隴右老兵私闖宮禁,以此來攀附蘇大為。

  其手段用心之毒,便可見一斑。

  如果蘇大為在意這個兵部尚書的職務,他現在或許會坐立不安,會心急如焚。

  可他不在乎。

  老子原本就不在乎這一切,本來就想推。

  但是這些關隴高門還有山東高姓這是什麼意思?

  是想聯合在老子頭上踩一腳?

  那我可就不困了啊。

  蘇大為的嘴角微微挑起,大有一種端盤瓜子就一杯茶看戲的心情。

  不在乎,就可以有超然心態,吃瓜吃瓜,看看你們還要耍什麼把戲。

  果然,這事都輪不到蘇大為著急。

  他還沒表態,殿下已有一人站出來,叉手向李治和武媚娘道:「天皇天后,臣有本奏。」

  殿中文武百官的目光投向此人,只見此人黃髮虬髯,身材壯碩,獅口闊鼻,赫然是一名胡人武將。

  此人年紀大約六旬上下,站在那裡,如一頭獅子般。

  年紀雖老,餘威猶在。

  蘇大為心中不由暗自猜測此人的身份。

  就聽珠簾後,傳來李治的聲音:「涼國公但說無妨。」

  涼國公?

  朝中有幾個涼國公?

  而且還是胡人。

  一道電光閃過蘇大為的腦海,他突然記起一個人。

  涼國公契苾何力!

  初唐歸化胡將中,必然會提到的一位。

  與阿史那社爾,並稱歸化胡之名將。

  昔年太宗故去,契苾何力還曾向李治請求為太宗陪葬,後來被李治借太宗有「遺詔不得陪葬」而止。

  一生戰功彪柄。

  是大唐外蕃胡將中的絕對大佬。

  前幾年征高句麗時,契苾何力曾被李治任命為遼東道安撫大使。

  與李勣合兵擊高句麗。

  後來高句麗被打破,契苾何力因功被封為涼國公,加號鎮軍大將軍。

  「天皇天后,臣以為,兵部不比吏部,任尚書者,必須了解軍事,才能坐得穩。蘇大為乃邢國公生前兵法傳人,而且隨邢國公滅西突厥,東平百濟、高句麗,又滅吐蕃,如此戰功赫赫,當得起一聲名將。

  軍中最服的就是戰功,蘇大為既有此能力,繼任兵部尚書,又有何不可呢?」

  契苾何力的聲音氣韻始終帶著點胡人的口音,然而中氣十足,在含元殿如同洪鐘一般,餘音裊裊。

  文武百官本來因為契苾何力站出來而竊竊私語。

  在這一刻,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只有契苾何力的聲音在迴蕩。

  蘇大為心裡十分詫異。

  自己當年在滅高句麗時,各軍分進合擊,並沒有與契苾何力打過照面,也就談不上什麼交情。

  沒想到此時他居然會站出來為自己說話。

  契苾何力……

  自己跟他不熟啊。

  心中剛想到這,又將武臣中有一人走出,叉手大聲道:「臣附議!」

  這是一名中年武將,身長七尺余,膀大腰圓,面容沉毅。

  他的雙手極大,叉手時,給人一種特別穩定之感。

  這是東夷都護程名振之子程務挺。

  時任右武衛將軍。

  也是蘇大為在軍中的老部下。

  程務挺一出來,軍方大佬中,又有數人站出來。

  「臣附議!」

  「臣也附議!」

  「臣等皆推舉蘇大為做兵部尚書!」

  還是軍中袍澤好啊,不愧是一起扛過槍的關係,鐵鐵的。

  沒那麼多彎彎繞繞。

  軍中服的就是軍功。

  哪怕有些出自世家高門的武臣,此時竟也站出來支持蘇大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