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隨著車輪轆轆,三隻狼首發出古怪的嘯叫之聲。

  整具鐵車氣勢恢宏而龐大,如君王出行。

  在鐵車左右兩邊,各有數百不知名的詭異,略微落後半個身位,緊緊跟隨著大鐵車,向著蘇定方部衝擊。

  在鐵車之後,才看到吐蕃人的騎兵,那是先鋒游騎。

  一身皮甲,俱是輕裝,以游戈和偵察為主。

  一人身佩長彎刀一把,短彎刀一把,大弓一張,箭三十支。

  馬鞍上還掛著鐵錐一柄。

  數千游騎緊隨著大鐵車而去。

  再後面,方是巨大的黑白旗。

  上繪雪山獅子,象徵吐蕃噶爾家族的家徽。

  大旗一旁,又是青白色的吐蕃軍旗。

  這意味著來人是大將以上的高貴身份。

  無數具裝鐵騎,拱衛著當中的論欽陵,排著密集如蝟般的陣型,不疾不徐向前接近。

  這支重騎,至少在五萬上下。

  為吐蕃國防禦東方大唐最強的鎮兵力量。

  也是吐蕃如今最具戰力的鐵軍。

  在重騎之後,則是五花八門,各式衣甲的游騎。

  這是各部落僕從,屬於吐蕃人的從屬部隊。

  人數至少也有三萬上下。

  而在這些僕從軍中,有一支奇怪的軍馬,令人矚目。

  這些人黑衣鐵甲,人數不多,但卻駛著馬車。

  看樣子不像是具裝重騎,又不屬於輕騎和游騎。

  馬車裡像是裝著什麼重要的物事,封閉得嚴嚴實實。

  而駕馬車的那些騎士,看上去也不像是吐蕃人種。

  更像是中原人,或遼東那邊的北人。

  他們面頰瘦長,膚色白皙,身材高大。

  與高原吐蕃人的黝黑膚色,形成鮮明對比。

  「接戰了!」

  軍方有軍馬飛速奔來。

  徑直突入後軍,一直衝到那些駕駛馬車的黑騎旁,高聲揮舞著令旗道:「大將有令,遼東軍上前!」

  駕車的騎士對望一眼,聽到馬車內有人瓮聲瓮氣的道:「遵令。」

  騎手抖動著疆繩,厲聲呵斥。

  負責輓車的馱馬兩眼透出隱隱的血芒,咆哮著從鼻孔噴出白色氣流。

  奮力邁動四蹄,從隊伍中分出,繞開慢行的隊伍,向著前隊趕去。

  論欽陵大軍約莫九萬人上下。

  前鋒數千人已經與唐軍那一千越騎交上手。

  而大鐵車上的詭異卻是不管不顧,直接拋下這些唐軍,繞行一圈,向著正北方,蘇大為所部行去。

  蘇大為麾下八萬人,是三支唐軍中實力最為雄厚的。

  此時正在與邏些城中出來的詭異作戰,正到了緊要關頭。

  明顯大鐵車及一眾詭異,想要合力,先消滅蘇大為這部唐軍。

  至於論欽陵對上蘇定方部。

  這些詭異卻不做理會。

  似乎篤定,論欽陵能憑著九萬大軍,贏過蘇定方的三萬人一樣。

  崩!

  弓如霹靂弦驚。

  唐軍越騎前排射出密集箭雨。

  中部在前排射完後,緊急著跟射。

  然後是尾部。

  尾部箭才射,前排再次跟射。

  在短短時間內,創造了連續射擊效果。

  雖然每一陣的箭都不過三百餘支。

  但保持箭射的時間更長。

  在吐蕃人的游騎衝上去之前,已經有數百人被射落下馬。

  彎刀才剛出鞘,唐軍越騎已經撥轉馬頭,向著一旁斜刺穿過。

  吐蕃人的游騎想追趕,卻驚愕的發現,唐軍的馬比自己的快。

  唐人的馬蹄鐵,馬蹬、馬種,以及配套的武器,馬匹的具裝,均高出吐蕃人的一個層次。

  這是國力的差別。

  雙方同樣只著輕甲,但唐軍越騎在身上要害均做了重點防護。

  比吐蕃人的皮甲更輕便,防禦力更強。

  唐軍胸口的護心鏡擋住了要害,肩膀上的護肩和頭盔彈開了箭矢。

  背上的皮甲加厚,雖插了數支箭在身,仍能堅持作戰。

  而吐蕃人,只要被唐箭射中,則必然墜馬墜命。

  唐軍越騎的角弓和弩箭,箭頭比吐蕃人重一錢。

  雖然只是一毫的差別,在對射時,卻能有更大的威力。

  等邊齊的三棱箭,有更好的破甲能力。

  吐蕃人皮甲,在這種箭頭下,跟紙糊的也無甚差別。

  而唐人的弓和弦,其弓力比吐蕃人的更強。

  射程更遠。

  經由蘇大為改良過的雙馬蹬在唐軍中已經推廣開來。

  可以令越騎在奔馳中,依然能獲得相當的穩定,射出兼具準頭和力量的箭。

  數番對射之後,吐蕃人的游騎被射殺近千人。

  而唐軍越騎只不過死傷百人。

  這是不對等的較量,仿佛一個大人在戲耍幼童。

  一向稱雄雪域的吐蕃騎兵,在唐兵面前,居然顯得異樣的遲緩與笨拙。

  吐蕃中軍大旗下,論欽陵的臉色鐵青,嘴角抽搐了一下。

  他彎腰,向身邊的親衛小聲說了幾句。

  親衛點點對,拿起掛在身上的氂牛號角,放到嘴邊用力吹響。

  嗡嗡吽~~~

  號令聲起。

  從部隊後方趕到的那些遼東黑騎,終於趕到了吐蕃軍的前方。

  對面的唐軍已經近在咫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