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唐的富庶,除了不斷向周邊擴張,吸納四周的財賦資源之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通過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將大唐的貨物與文明,與西方交換,不斷獲得財富和新奇技藝。

  吐蕃原本是無法伸手到河西走廊的。

  可是當吐蕃吞併吐谷渾後,便不一樣了。

  吐蕃的疆域和實控區,已經延伸到了河西走廊,隨時可以威脅,甚至切斷絲綢之路這條大唐的黃金血脈。

  歷史上,吐蕃與大唐相爭時,安西四鎮數度易手,河西走廊更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

  蘇大為的手指在龜茲方向劃了一划,一直延伸到瓜州。

  「河西有些危險,但有大都護裴行儉坐鎮,以他的能力,相信不會給吐蕃人太多機會,稍後我會去信給裴都護,交換信息詢問戰事。

  瓜州到酒泉、張掖這一線,目前是蘇大總管坐鎮。

  不過大總管聽說病勢不輕,只怕沒有精力做到面面俱到。

  另外,瓜州這裡,是東西貨物的集散站點,我聽說安西等都護府不少軍略物資都屯積於此,不可不防。」

  李辯此時開口道:「總管,瓜州防禦要增強,可一時又變不出兵來,不如你派我帶一千騎去瓜州……」

  他的話還沒說完,被程務挺伸手捂住嘴:「閉嘴,聽總管說完。」

  蘇大為看了李辯一眼,接著道:「我會和蘇大總管去信確認一下,如果眼下沒有戰機,我想先與大總管會面,商議下一步的行止。」

  此次征吐蕃的兵團,乃是集合了安西大都護裴行儉,安集大使定方和蘇大為這支新援軍。

  不過就算三者加起來,可戰之兵仍不滿十萬。

  而裴行儉和蘇定方這兩者,都要守護一片防區,輕易不能動。

  唯一機動的,反倒是蘇大為這支新增援軍。

  李辯用力掰開程務挺捂住自己的手,向蘇大為道:「總管,後續大軍不知何時才到,趁我們新到,吐蕃人還不清楚,何不先派一支人馬打敵人措手不及,兵貴神速啊。」

  說話的同時,李辯的兩眼亮起灼熱的光芒。

  他天生渴望馳騁疆場。

  蘇大為還沒來得及開口,便聽得帳外有人喝道:「邏娑道大總管和副總管未下令,妄議進兵者,當斬之!」

  帳幕掀開,一股來自西北高原的冷空氣,挾著風沙撲入軍帳。

  第一百二十章 李敬玄

  所有人的目光,同時投向帳門口。

  掀簾而入者,是一個年約四旬上下的中年文士。

  他的身高六尺余,頷下生著半尺長須,雙眉細長入鬢。

  眉下一雙眼睛,精芒閃爍,清澈中,有一股令人不寒而慄的幽深之意。

  再看他的穿著,是文士青袍,頭束高冠,腰上懸著魚袋。

  顯然是朝中貴人。

  只是一時不清楚此人身份來歷。

  跟在中年文士之後的,卻是蘇大為等人的熟人,一身戎裝,腰佩橫刀的鞨靺族將領,李謹行。

  之前行軍時,尉遲寶琳和程處嗣領虛張聲勢的府兵回長安。

  而李謹行則是領了軍令,率領斥候輕騎疾行,倍道兼行,趕在大軍之前,早早趕到瓜州,將李治和兵部的軍令傳遞給蘇定方和裴行儉。

  李謹行回來,自然是完成任務回來交令。

  「蘇總管,薛刺史。」

  李謹行跟在文士身後,向蘇大為叉手行禮道:「我方從安西大都護處迴轉,帶回大都護和大總管手書一封,這位是大都護府中長史,李敬玄。」

  李謹行說著,從懷裡摸出兩封信,捧於手中,大步走到蘇大為面前,雙手呈上。

  蘇大為接過信,先不忙看。

  而是掃了一眼安文生,似在詢問,這李敬玄是哪路神仙。

  手中同時向李敬玄拱手:「原來是李長史,失敬。」

  李敬玄一手負後,一手輕拈長須,神態頗有些踞傲。

  這讓跟蘇大為關係近的蘇慶節和薛仁貴臉上閃過一絲不豫。

  不過薛仁貴還是湊上來小聲道:「李敬玄來頭不小,當心。」

  「嗯?」

  安文生幾乎同時在他耳朵,以只有兩人才能小聲道:「李敬玄是谷州長史李孝卿之子,當年得到中書令馬周的推薦,進入太子潛邸,歷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尚書右丞、太子右庶子,鄭仁泰去後任安西都護府長史。」

  聽他這麼一說,蘇大為立刻明白眼前此人的份量。

  這是當今天皇陛下李治做太子時,太子府的舊臣,當然屬於李治的「自己人」和親信。

  如今下放到河西,只怕是歷煉鍍金一番,待回到中樞,必有大用。

  蘇大為還在猜測李敬玄的來意,而一旁的王玄策已經大步上去,向著李敬玄行叉手禮道:「好久不見李學士了,一向可好。」

  「我道是誰,原來是散朝大夫,怎麼,你來武威是?」

  李敬玄的目光在蘇大為和王玄策之間一轉,嘴角微微一挑。

  王玄策略有些尷尬道:「慚愧,這些年李學士前程似錦,我卻依舊是個小小從五品朝散大夫,今次是得蘇總前管相召,在他帳下任事。」

  「原來如此。」

  李敬玄目光回到蘇大為身上,淺淺一笑:「前總管,倒真是不拘一格任人才。」

  這話聽在耳里,未免有些刺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