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對你寄予厚望,所以才封你為邏娑道前總管,此次,你一定要多立軍功。」

  蕭嗣業向他頷首道:「我會在長安,等你大勝的捷報。」

  「謝蕭尚書吉言,末將一定盡力而為。」

  「不是盡力,而是一定。」

  蕭嗣業白鬍子翹起,兩眼閃動著幽幽光芒:「若你再添一樁滅國之功,封候拜相不在話下,除非謀逆大罪,沒人動得了你。」

  蘇大為看了看他的神色,笑著點頭:「我曉得了。」

  ……

  夜色深沉,星子隱現。

  龍首原上,除了延綿而雄渾的大明宮。

  遠處隱隱見到一片燈火,比天空的星辰更明亮。

  武媚娘站在宮樓間,遠眺向西,雙手合十,嘴裡喃喃的念了些什麼。

  在她身旁,正趴在雕欄上好奇張望的安定思公主,向她好奇的問:「母后,你剛才念的是什麼?」

  「是度厄經文,你不懂。」

  武媚娘伸手輕撫小公主的腦袋:「你父皇是不是睡了,安定去看看?」

  「好,我去看看他。」

  安定發出清脆而歡快的聲音,如飛翔的鳥兒般,轉身投入殿中。

  清風徐來。

  掛在殿角的風鈴發出清越的響聲。

  武媚娘抬頭,恰好看到一隻白鶴,自月下飛過。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千頭萬緒

  「你說吐蕃為何非要吞併吐谷渾?他們難道不懼怕我們大唐的鐵騎嗎?」

  提著燈籠的唐軍將領,轉頭後望。

  燈籠中透出的燭火光芒,照亮了他的臉龐。

  赫然是蘇慶節。

  他的五官原本就十分立體,此時被燈光映照,半明半暗,更顯得鼻樑挺直,臉若刀削,唇若塗朱。

  一雙帶著威稜的眸子,隱隱倒映著火光,明亮異常。

  蘇大為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敵人要打我們,還用管他們為何嗎?不過若真要說起來,就是一個貪字。」

  「貪?」

  「這些年,天氣越來越暖和,以前只有在北地才能盛開的梅花,在長安冬月居然也能盛開,還有白鶴,你注意過沒有,城外的河邊,來了很多白鶴。」

  蘇慶節皺眉道:「這和貪有何關係?」

  「當然有關係了。」

  蘇大為攬過他的肩膀,兩人肩並肩的向前行去,身後跟著一隊身穿皮甲,腰佩橫刀的衛兵。

  「因為天氣暖和,吐蕃人的糧食增多了,也才能增加人口,有餘力去侵占土地,之前的象雄古國,還有雪山以南許多小邦國,都被吐蕃人侵吞了。

  人的欲望是會隨著地位不斷提高的,當他們擁有十畝地,立刻就想擁有一百頃。」

  「你這說的……」

  蘇慶節看了他一眼,想了想笑道:「是這個道理,我現在從軍,以前不敢想的,如今卻也想爭一爭。」

  「想什麼?」

  「和我阿耶一樣,封公覓侯。」

  「哈哈,男兒何不帶吳勾,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蘇慶節停下腳步,燈光下一雙眼瞳放大,略帶驚異的看向蘇大為:「這詩是你作的?以前沒聽過,倒也應景。」

  「呃,小時候有個道人從我家門前過,向我討水喝,我看他可憐,就給他一勺涼水,還給他一個肉湯餅,道人見我聰明,就摸了摸我的腦袋,說:小郎君,我看你骨骼精奇,我這裡有幾本書,你想學嗎?」

  蘇慶節聽得入神:「難道他傳你一身本事?」

  「咳,差不多吧,跟著他學過幾本歪書,幼時也不懂是什麼。」蘇大為打了個哈哈想混過去。

  嘴瓢了,一不小心,就把中唐詩鬼李賀的詩給剽了。

  這不好。

  年輕人,還是要講武德的。

  「剛才那詩……」

  「什麼詩?沒有詩,咳,也是那歪嘴道人教我的,不提這個了。」

  蘇大為揮揮手:「我們去檢查一下衣甲。」

  大軍行進,後勤常需要十倍的人力才能跟上。

  除了糧草輜重,衣甲兵器也是很大一部份。

  好在現在大唐的畜牧業發達,騾馬和牛車能解決很大一部份。

  就算這樣,一日行軍也走不太遠。

  後世有人算過,宋朝時行軍,一天差不多是三十里,如果極限速度,可以更快一點,但也快不了太多。

  很大原因,就是受後勤拖累。

  唐人要稍好一些,一天也不過四十餘里。

  如果軍情緊急,拋下輜重,倍道兼行也是有的。

  不過那種情況十分危險。

  龍朔二年,鐵勒道行軍大總管鄭仁泰和薛仁貴在天山討伐九姓鐵勒,聽斥候說鐵勒輜重在某地,遂率輕騎兵,晝夜北進。

  結果越過沙漠,循著仙萼河搜索,卻不見鐵勒兵。

  回來的時候,因為糧盡,所率一萬四千騎,只剩八百人。

  可謂慘烈。

  雖然李治沒有因此而降罪鄭仁泰,甚至詔令鄭仁泰為青海道行軍大總管。

  率將軍獨孤卿雲等駐守鄯州,防備吐蕃。

  但鄭仁泰在龍朔三年年底,便薨於涼州官舍。

  不能不說,和那次大敗,有因果關係。

  蘇大為和蘇慶節兩人先檢查了各營安營情況,軍帳在廣袤的地面上,排布如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