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上官儀在一旁先是一愣,接著冷笑起來:「你都察寺寺卿之職,已經解了。」

  「陛下是說過,要將都察寺分成三部,同時解臣寺卿之職,但陛下還說過,在新寺卿到來前,在都察寺完成整合之前,臣依然肩負責任。

  況且陛下並未免去臣秘奏之權。」

  蘇大為不卑不亢的懟了上官儀一句,在後者臉色數變之下,繼續向李治行禮道:「陛下,臣有十萬火急之事,要向陛下啟奏。」

  上官儀氣得直哆嗦,論狡辯,當真沒見過能比蘇大為更會狡辯之人。

  他向李治看去。

  卻見大唐皇帝陛下,面色冷然,看不出喜怒,只是輕輕吐出一個字:「准。」

  「謝陛下。」

  蘇大為大喜。

  上官儀心頭卻是往下一沉。

  他有一種不妙的預感。

  此次廢后之謀,是一步步,慢慢營造大勢,逐漸最後這一步。

  但這一切的開始,卻是借蘇大為去彈劾李義府。

  一切的開始,會不會也是一切的結束?

  但他現在,沒辦法去打斷這一切,只能豎起耳朵,仔細聽蘇大為會說些什麼,再尋機會。

  無論如何,李治心中已經對武媚娘起疑。

  信任一旦被撕裂,不是任何人能彌合的。

  就算蘇大為也不能。

  「陛下,臣今日在大朝會上聽聞西台侍郎要陛下廢后,臣覺得,此事萬萬不可。」

  「你是為了皇后來向朕說項的?」

  李治聲音平靜,輕輕拂袖,將主動走上來,想要替他捏肩的武媚娘揮開。

  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蘇大為卻仿佛沒看到般,平靜道:「陛下,臣乃陛下之臣,所說的一切,皆為陛下考慮。」

  「說下去,朕倒要看看,你能說出些什麼來。」

  李治冷笑:「朕要看看你的心,究竟是忠是奸。」

  「陛下讓臣忠便忠,陛下若要臣奸,臣就奸。」

  蘇大為臉不紅心不跳的說出這句話。

  一時間,令李治都沒了脾氣,看著蘇大為,愣了片刻,才皺眉道:「說重點。」

  上官儀站在階下,一邊抬袖擦拭血漬淋漓的額角,一邊暗罵蘇大為無恥。

  原本以為此人還有些迂腐節操。

  如今看來,也是個幸進之徒。

  徒逞口舌之利。

  「陛下,西台侍郎所說的話,還有朝堂上諸大臣說的話,臣不懂,也弄不明白那些事,但臣此前執掌都察寺,翻閱不少資料,方才倒是想起一件有趣的事。」

  「何事?」

  「事關廢太子李忠。」

  蘇大為抬頭看了一眼正在擦拭血漬的上官儀。

  那個眼神,令上官儀心頭一震。

  「臣不敢言。」

  「好一個不敢言。」

  李治冷笑道:「朕赦你無罪。」

  第八十九章 二聖臨朝

  有李治這一句,蘇大為心中立刻篤定下來。

  勝負之機,就在眼前。

  此前他也有過片刻慌亂,但有些問題想明白後,就不再遲疑。

  後世太祖說過,看問題要看本質,革命首要問題,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

  也就是分辯隊友。

  在賀蘭敏之等人得勢的時候,蘇大為也猶豫過,甚至在李治露出對武媚娘的提防時,他更選擇保持一個相對獨立的位置。

  不過份親近武媚娘。

  但現在看,這是錯的。

  無論你怎麼表露心跡,初始的烙印永遠洗涮不掉。

  承認吧,不論你怎麼做,在李治那裡,你是武后的人。

  在門閥貴族那裡,你還是武后的人。

  可以利用,卻不會真的信任。

  如果武媚娘倒下,下一個便是你。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想清楚這一點,蘇大為便知道,此時唯一要做的,就是設法保住武媚娘的後位。

  不論歷史是否註定,他作為武媚娘身邊,此時唯一可以倚仗之人,必須全力以赴。

  這既是為武媚娘,更是為了自己。

  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敢想,總能找到辦法。

  無數念頭在蘇大為心頭閃過,都察寺是大唐最大的官方情報機構,蘇大為看過的情報,浩如煙海。

  要從這浩瀚的信息中,抽取對自己有利的情報。

  深吸了一口氣後,蘇大為抱拳道:「廢太子李忠,有謀反之嫌。」

  「荒謬!」

  上官儀忍不住出聲道:「李忠已是庶民,遷居黔州被囚,如何能謀反?」

  昔年王皇后無子,於是收李治長子李忠為子,以此給李忠嫡長子的名份。

  此後,又求李治立李忠為太子。

  想的是母憑子貴。

  但這一切,從武媚娘入宮後,便被顛覆了。

  「廢王立武」風波後,王皇后被廢,武媚娘立為新皇后。

  一個失去母后的太子,自然也不可能在東宮呆下去。

  顯慶元年,李忠失去太子位後,被降為梁王,封梁州都督,遷房州刺史。

  顯慶五年,坐罪廢為庶民,遷居黔州,囚於承乾故宅。

  「臣有證據。」

  蘇大為朗聲道:「經前都察寺得到秘報,廢太子李忠在囚居地,終日以女裝示人,同時還信奉當地巫咒之士,常自行占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