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他手邊,武后正襟危坐,雙手交疊在腿間,與李治一起,聽著朝臣們奏事。

  前幾年還不用這樣,那時武后只是替李治念奏摺,幫李治一起分析和拿主意。

  有時也代李治辦一些事。

  但是近年來,李治的頭風越來越嚴重,發作時,難以視事。

  就算是平日大朝會,他的精力也衰竭的厲害。

  很難堅持聽完整個朝會議事。

  所以自去歲開始,李治令武后與其一齊上朝聽奏。

  坊間百姓,私下則說,大唐如今是日月並舉,二聖臨朝。

  還有長安街頭一些相命的術士,搖頭晃腦引經據典,說什麼易經有言,日月麗天。

  大道理百姓也不懂。

  至少在麟德元年來說,大唐的百姓沒覺得頭頂上多個天后,有什麼不對。

  日子還是一樣的過。

  只是朝廷中確實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諸臣按著平常的儀規依次奏事。

  終於,大理寺寺卿裴廉手持笏板出列道:「啟奏陛下,前次高陽公主之案,今日已經到了約定破案之期,大理寺少卿蘇大為就在殿外候著,是否傳他入內?」

  「傳。」

  珠簾後,傳出李治略顯中氣不足的喘音。

  傳令太監尖聲通傳,殿中衛士,依次將聲音傳遞。

  一時間,傳蘇大為之聲,在殿內迴蕩不止。

  站在殿中的文武官員,下意識看向殿門。

  暗蒙蒙的天色中,蘇大為一身大理寺官袍,腰上懸著金魚袋,雙手捧著一些卷宗,快步走入殿中。

  「臣,大理寺少卿,蘇大為,叩見陛下、武后。」

  「免禮。」

  珠簾後,傳出李治嘶啞的聲音:「直接奏破案結果。」

  「喏。」

  蘇大為應了一聲,暗自吸了口氣,揚聲道:「高陽公主之案,頗為離奇,乃是道人郭行真以巫蠱之術所為。」

  「有何證據?」

  「有。」

  蘇大為低頭躬身,雙手捧著卷宗道:「審案過程,皆記錄在冊,證物一,高陽公主遇害前,曾向臣借過玄奘法師所著《大唐西域記》,如今,此書已經在郭行真的道觀里找到。

  其二,郭行真的弟子承認,是郭行真命他們在西市買了人偶,以做施咒之用。

  其中一人更言及,曾偷取過高陽公主的頭髮。

  另有一佐證,乃是越王府長史崔渙的案子。

  崔渙同樣死於巫咒,也是被郭行真下咒。」

  「是何動機?」

  珠簾後,傳來武后略顯威嚴的聲音。

  一個案子,光有證物,還不算完整。

  必須將動機,做案手段,證物,結果,一齊呈上,邏輯才通順,案情才算完整。

  「據郭行真說,他對崔渙動手,皆因崔渙是御史大夫,崔義玄之子。」

  「崔義玄?」

  武媚娘與李治驚疑的聲音響起。

  同一時間,朝堂上還有許多人,發出意外低呼。

  崔義玄,隋末投靠魏公李密,不得重用。

  武德初年,歸順唐朝,歷任懷州司馬,冊封青丘縣公,遷隰州長史。

  貞觀年間,授尚書左司郎中、韓王李元嘉府長史、婺州刺史,鎮壓陳碩真起義,支持廢王立武,授御史大夫、蒲州刺史。

  「正是。」

  蘇大為不卑不亢道:「郭行真與前些年作亂的陳碩真,同出一門,乃是師兄妹的關係,崔義玄當年率兵鎮壓,擊破陳碩真,因此,郭行真與之有仇。」

  這麼一說,邏輯就通了。

  在場的各官員,及坐在殿上的李治、武媚娘,稍一思忖就知道,崔義玄如今在任蒲州刺史。

  崔義玄有四個兒子,長子便是崔渙。

  後面三個乃是崔神基、崔神慶和崔神福,如今都不在長安。

  或許當時郭行真心裡在想:誰叫崔渙在長安呢,就你了。

  「郭行真一為試巫咒之術的效果,二為報仇,所以選了崔渙。」

  「朕,不明白……高陽公主,與郭行真又有什麼仇怨?」

  殿上李治的聲音,微微喘息道:「郭行真有什麼理由去殺公主?」

  「為仇。」

  「他與高陽有仇?」

  「沒有。」

  蘇大為道:「但他與陛下有仇。」

  「嗯?」

  坐在珠簾後的李治身體一下子挺立起來,頭也不暈了,精神也不萎蘼了。

  「他與朕有何仇?」

  「陳碩真與郭行真,師承的門派,當年屬南邊蕭銑部下,皆為大唐所平定。」

  「他是為了報仇來的?」

  李治的聲音一下子提高了數分。

  第八十五章

  整個大殿落針可聞,就算是方才有些心懷不屑的官員,此時看蘇大為,也慎重了許多。

  因為蘇大為所說的陳碩真,大家都還有些印象。

  只是沒想到郭行真與陳碩真居然有那層關係。

  而郭行真又是懷著對大唐的仇恨,潛伏進來,簡直細思極恐。

  蘇大為向高高在上的李治與武媚娘叉手行禮道:「確實如此,郭行真來長安,確實懷有對大唐的敵意,伺機而動。

  現在請讓臣將整個案情,原原本本的說一遍。」

  「准。」

  御座上,傳出李治低沉的聲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