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大為回頭向程道之交代道:「我去去便回,你們先各自忙吧。」

  說完,他與高大虎肩並肩,在數名秘探的陪同下,大步離開。

  眼看著人走遠。

  程道之身邊的衛長階冷哼一聲:「居然如此輕慢我們,據說出身連寒門都算不上……」

  「慎言。」

  程道之拉了他一把,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道:「先回去。」

  ……

  蘇大為自然不知那些人在背後如何編排他。

  拉著高大虎到了大理寺外的閭巷,在一家臨街的果子鋪里,高大龍和安文生早已在臨窗找了個位置坐著,正不緊不慢的吃著果子甜品。

  蘇大為跟著高大虎走進去,示意其餘人在外面戒備著,防止有人偷聽。

  他與高大虎在桌中坐下,左右看了一眼,確定安全後,才壓低聲道:「大虎,剛才說出事了,究竟出了何事?」

  「是朝中。」

  高大虎有些坐立不安的道:「我們的探子回報,今日朝會,發生了一件大事。」

  具體的大事,是與蘇大為現在要審理的案子有關。

  就在朝會上,以上官儀為首的一幫官員,發動李治朝以來,少有的強烈彈劾。

  而彈劾的內容,先是郭行真,說郭行真入宮後,暗用巫蠱之術,明為替太子治病,實則暗害太子。

  同時還有若干關於郭行真用邪術煉丹,及用巫蠱的證據。

  如果光是這樣也就算了。

  但接下來,上官儀引導輿論轉向,集火攻擊當朝皇后武媚娘。

  稱郭行真是由武媚娘引入宮中,武后與郭行真,有不可告人的陰謀。

  這種事,李治自然不會信,他以一種看小丑表演的方式,看著上官儀掌握的言官們一一走出上奏彈劾。

  就像是看一群張牙舞爪的小丑。

  本來就聽聽就算了,李治也不會太當真,也不可能因為這些人彈劾,就去動武媚娘。

  他還算平靜,見慣了風浪。

  但是坐在李治身邊,與李治一同臨朝的武媚娘,氣得眼睛都紅了。

  當時武后的肩膀顫抖,不知是氣的,還是怕的。

  這次事件,如果到這裡,也不算什麼。

  按正常的趨勢,最後會慢慢消停下去。

  但這次上官儀等人,像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

  隨著攀扯武后的聲音越來越大,上官儀這邊,找出一個最有份量的證人。

  一直侍奉在李治身邊的太監王伏勝,主動走出來,向李治告發,稱武后與郭行真暗中密謀,要用巫蠱之術害太子。

  事情到了這一步,遠超過李治的預料。

  被朝臣逼到死角的李治,必須給出明確的說法。

  要麼,承認武媚娘確實在其中負有責任,甚至真的與郭行真做了大逆之事。

  要麼,就死保住武媚娘,親自下場,與朝中群臣站在對立面上。

  無論哪一種,都不是好選擇。

  最多是一個壞一點,一個更壞一點。

  「我們的人知道這個消息,拚死把消息傳出來,我知道這事後,趕忙來找你,把這事告訴你。」

  高大虎抹了一把頭上的冷汗。

  蘇大為,此時頭腦一片漿糊。

  「上官儀,彈劾武后?說牙後要郭行真用巫蠱之術害太子?」

  蘇大為苦笑:「誰這麼有創意,太子,乃是武后嫡長子,武后有什麼理由去詛咒自己的孩子……」

  「理由是否合理不重要,關鍵是有人信,而陛下那邊,必須對朝中掀起的輿論給予回應,陷入極被動的局面。」

  「等等,讓我想想。」

  蘇大為擺擺手,揮開被手下人遠遠隔開的果子鋪老闆,頭腦將這件事從頭到尾捋了一遍。

  「上官儀彈劾郭行真,又從郭行真扯上武后,這倒不出奇。」

  那日延英殿上,看到許敬宗率先站出來彈劾郭行真。

  原本蘇大為還在奇怪,但是現在看,便合情合理了。

  這是李治知道對方的打算,命許敬宗站出來說的。

  知道你要砍我,我先自砍一刀,把有問題的人,當棄子舍掉,這樣敵人總不能繼續擴大打擊面,把媚娘牽扯進去了吧。

  正應了一句話,敵人比想像得更無恥。

  誰料到上官儀和郝處俊等人居然能令王伏勝出來作證。

  指證武媚娘和郭行真對太子行厭勝之事。

  這件事,對李治的打擊之大,只怕超過了對武媚娘彈劾本身。

  王伏勝並非尋常太監,而是陪伴李治多年的貼身太監。

  這樣的人,不動聲色間,居然成為了上官儀那邊的棋子。

  如何能令李治不震驚,不震恐和反思。

  王伏勝在他身邊多年,若此人是站在世家門閥之上,做世家的臥底,眼睛看,耳朵聽,那李治在這些世家門面前,還有什麼秘密可言?

  這才是最可怕的。

  現在,所擔心的一切發生了。

  但弔詭之處在於,從朝會以後,宮裡和宮外,反常的陷入沉默。

  如今,朝中看似平靜,實則一觸即發。

  「宮裡似乎有意封口,想將此事壓住。」

  「彈劾當朝皇后,這些人真是瘋了。」

  「還令陛下身邊心腹太監站出來替此事背書,這些外臣的手已經伸到內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