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停了一停,他才總結道:「現在蘇少卿知道朝廷為何要廢除馬政中,令農人皆養馬的舊制了吧?過去有此令,皆因大唐戰馬不足。

  可如今,已經是麟德元年,我大唐有戰馬七十餘萬,在幅員千里的馬場上,猶嫌太過狹窄,這麼多的馬,又何必令百姓另再養馬?

  何況養馬所費不小,農人豢養多有吃力,而且馬這種牲口和牛羊不一樣,需要不停的吃草料,並不會反芻,而且其糞性酸。

  被馬糞侵過的土地,農物難以生長,十分毀地。」

  說到這裡,上官儀閉口不語,輕拈長須,微微自矜。

  他對帝國的各項政事,熟悉如掌上觀紋。

  而且此人心氣頗高,未來的仕途,是衝著右相這個位置去的。

  之前扳倒李義府,他也是出力甚多。

  蘇大為此時在心悅誠服,先向上官儀和郝處俊等人行弟子禮道:「是阿彌愚鈍,多謝東台侍郎和西台侍郎為我解惑。」

  上官儀眼中閃過一抹詫異,他看到郝處俊微微側身以示避讓。

  這才醒悟過來,也隨之側身,表示不受蘇大為的禮。

  「是陛下有命,所以才解釋朝廷制度,蘇少卿不必如此。」

  「要的,古人說一字之師,今天兩位大臣的話,令我受益不少。」

  蘇大為向上官儀和郝處俊叉手行禮道:「原來軍事,並非只是軍事,還涉及到政事、民生和諸多政策,歷史源流,環境,這事比我想的複雜。

  之前是我眼界太窄了。」

  一直沉默不言的許敬宗此時微微點頭,一雙眼睛微眯著,臉帶著笑意,似在讚許道:「蘇少卿能有這番見識,便不止於術了,以你的器量,非尋常將才,將來或可為國之棟樑,勉之,勉之。」

  花花轎子人人抬。

  眼看著李治的態度,在場的人精都知道李治還是看中蘇大為。

  此子未來必會大放異彩。

  所以眾人都不吝多抬蘇大為一下,也算結個善緣。

  否則以在場三位重臣的身份地位,實在沒必要為一個小字輩,浪費如此多的唇舌。

  謝過三人後,蘇大為再次向李治行大禮,言辭懇切道:「阿彌讀書少,沒什麼見識,讓陛下見笑了,謝陛下愛護。」

  「你知道便好。」

  李治臉上終於有了一絲笑容:「若你只盯著眼前,最多只是將才,若是你的眼界能放大放遠,那才是如蘇定方一般的名將,戰神。」

  說完,李治似乎自覺有些說得太多。

  微微一頓,端起茶盞喝了一口。

  將茶盞遞給一旁的王伏勝後,他微微喘了喘氣,伸手捏了下自己的眉心。

  強自振作精神道:「今天既然說到這裡,那就順便議一議李義府的事吧,眾卿,有何看法?」

  蘇大為沒想到,李治突然就把話題跳到李義府的事上。

  心中不由一凜。

  他總算知道,為何今天談話的場景不在紫宸殿,而是在延英殿了。

  皆因為,滿朝都認為,李義府是武后的人。

  同一時間,蘇大為還意識到另一件事。

  那就是,最近已經數次沒看到武媚娘在李治身邊了。

  這是十分反常的。

  剛開始,李治還說是為了照顧太子李弘。

  但現在這提起的話頭,令蘇大為想到了另一個可能。

  或許,可能……

  李治與武媚娘之間,有了某種間隙?

  沒錯,從永徽年間,到如今,這十來年,李治與武媚娘堪稱世間最好的模範夫妻,夫唱婦隨。

  他們倆聯手,扳倒了一個又一個敵人。

  將這大唐的權力,牢牢抓在李治手裡。

  可是再好的夫妻,也不可能一輩子不紅臉。

  哪怕李治與武媚娘皆自封天皇天后,李治允許武媚娘分潤他的權力,與他一起處理朝政。

  可那也不是真的將權力讓給武媚娘。

  而是讓武媚娘做他的手套,他的影子。

  所謂二聖臨朝。

  日月麗天。

  李治,才是太陽。

  武媚娘身上所有的光,都是李治帶來的。

  而若一旦李治覺得武媚娘生出不該有的野心。

  李治絕不會有任何仁慈。

  甚至不會帶一絲情感。

  因為,他是帝王。

  他要做超過太宗的千古一帝。

  在溫情和柔情之下,李治有著帝王那顆寂寞和冷酷的心。

  第六十七章 郭行真案

  在蘇大為的記憶里,在李治朝,確實一度曾與武媚娘產生矛盾,甚至動過廢后之念。

  那應該是武媚娘當上皇后之後,最危險的時刻。

  接下來,郝處俊和上官儀兩人向李治稟報了關於李義府案的審理情況。

  許敬宗在整個過程里,都是眯著雙眼,縮著袖子,好像是年老精力不足,昏昏欲睡一般。

  只有偶然的時候,才從他的眼裡閃露出一絲精光,顯然此老內心絕不平靜。

  但他有足夠的城府,不露絲毫聲色。

  蘇大為在一旁聽著,也保持沉默。

  方才在軍事上,他已經有些出格了。

  在李義府的事上,最好就別摻合。

  反正以現在的局面,怎麼看,李義府都是死路。

  絕不可能再回到朝中。

  既然如此,蘇大為的目地就達到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