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時間線上看,基本就是李治親自掌權後,特別是以長孫無忌徹底失勢,被奪職外貶,為一道分水嶺。

  如今的長安,商貿繁盛,萬國來朝。

  何曾聽說有什麼突厥狼衛,有什么半妖詭異作祟?

  李治的隱忍。

  李治的謀劃,非常人所能及。

  這是一個真正繼承了太宗李世民基因的雄主。

  他對權力的敏銳和掌握,遠遠超出普通人的想像。

  李恪試圖染指那個位置,所以李治借長孫無忌之手將其除去。

  長孫無忌試圖掌握大權,隨即長孫無忌徹底失勢,被清除出朝堂。

  當然,李治還借用武媚娘做他的白手套,將武媚推到台前,做一些自己不方便去做的事。

  原本,內外朝的平衡被李治處理得如同一件藝術品。

  但蘇大為的歸來,打破了這一切。

  從心裡說,李治必定是不想蘇大為回長安,攪亂池水。

  但他又不得不急召蘇大為回來。

  以蘇大為在外面折騰的情況,若再過幾年,挾著征服倭國列島,穩定百濟熊津都督府,助李勣攻破高句麗的功績,只怕真要變做尾大不吊。

  按大唐慣例,在外立了軍功的將領,都要及時調回長安,令擇能臣去鎮守地方。

  若有戰事,再從長安調往別處任命。

  杜絕一切能令將領在地方坐大的可能。

  所以李治不得不將蘇大為調回來。

  也必須將蘇大為調回來。

  但,這樣一來,就引發後續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是一直被李治暗中壓制的武媚娘,手裡終於有一支實際的力量,具有威脅性的力量。

  之前武媚手中屬於朝堂中的勢力,唯二隻有許敬宗和李義府。

  就算這兩人,究竟是更忠於李治,還是武媚娘,不言自明。

  所以武媚娘對外朝,其實毫無能力。

  但蘇大為回來,便不一樣了。

  以他的功勳,必然要授予實權。

  而蘇大為對武媚娘的忠心,毋庸置疑。

  這一下,便將李治壓制武媚娘的苦心,全數打破。

  「設身處地的想,若我是陛下,也是一定要想辦法打壓下去,不讓這種可能抬頭。」

  「所以,你是說高陽公主的事也……」

  「我並沒有這樣說。」

  蘇大為搖頭「這個案子我還沒看清,不過按理來說,陛下將我按回在不良帥的位置,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再做這樣的事,何況從時間來算,從巴州召回高陽公主,也在我之前,陛下理當不會算到後面的事。」

  停了一停,蘇大為道:「但我不得不防,就算這件案子,並不是陛下要用來收拾我,可一旦落人口實,陛下難保不會借題發揮。」

  畢竟,只要蘇大為存在,就是對李治設計的朝廷權力格局,其平衡,造成隱性的威脅。

  除去他,是最簡便的。

  對一位帝王來說,也不過舉手之勞。

  高大虎在一旁皺眉苦思。

  他隱隱感覺到了某種危險,但一時還沒想明白關節,不敢輕易開口。

  李博則是喉結蠕動了一下:「事情,真到這一步了嗎?」

  「可能還不至於,但我不能不未雨綢繆。」

  李治對武媚娘是既用且防。

  只要兩人的關係,一天沒有到掀桌子那天,那李治按理來說,便不會真的施展那樣酷烈的手段,將武媚娘的羽翼剪除。

  但,李治沒這麼想,不代表他身邊的人也不這麼想。

  比如李義府。

  蘇大為已經不止一次,從他身上,窺見到對自己的深深惡意。

  除了李義府,在武媚身邊,賀蘭敏之、郭行真,又有哪一個,不是對他抱有惡意?

  蘇大為現在也只能用「不遭人嫉是英才」,來自我調侃一下。

  可是心裡,又怎能沒有鬱壘?

  「阿彌,你想怎麼做?」

  高大虎緩聲道:「不論你怎麼做,我和大兄,都會支持你。」

  李博也點頭道:「我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需要我們怎麼做?」

  「你們也不必這麼緊張,我只是這麼猜測,實情也未必這麼嚴重。」

  蘇大為手指在桌面輕敲了兩下:「當下,首先要保證不出錯漏,不能留有任何把柄給人,哪怕是陛下也不可能無罪而治我。

  另外,有些人想暗中坑我,我蘇大為豈是任人宰割的?

  必要時,也得還以顏色。」

  「阿彌,你說的是?」

  高大虎剛開口,聽到門外傳來聲響。

  三人及時閉口。

  轉頭看去,看到聶蘇走過來,手裡捧著兩套乾衣。

  「阿兄,我把衣服拿來了。」

  待聶蘇走後,蘇大為才重新與李博他們商議起來。

  最後得到的結論有幾點。

  首先是儘量不露破綻和把柄給人。

  這便是孫子兵法所說: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不可勝在我,可勝在敵。

  自己不露破綻,敵人就無隙可入。

  主要防的不是李治,而是如李義府這樣的小人。

  李治若真有心要治罪,任蘇大為如何折騰,都只有死路一條。

  但李義府這種人,則不一樣了。

  只要蘇大為不露把柄,這些人也拿蘇大為沒辦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