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大為出道便是隨蘇定方和程知節征西突厥。

  此後征百濟、高句麗,倭國,戰功赫赫。

  特別是在與李勣聯手攻高句麗時,被李勣拔為副大總管。

  在大同江邊,反其道而行之,在枯水季偷偷築壩蓄水。

  最後一舉淹沒八萬高句麗軍,成為壓倒平壤的最後一根稻草。

  此戰傳回長安,早已成為軍中聊天的佳話。

  平日裡將領分析近來大唐的戰例,都不可避免的要提及蘇大為的用兵。

  「程將軍客氣了,我有事想找兵部尚書,不知……哦,程將軍怎麼也在兵部?」

  你特麼是禁軍里的中郎將,好像這個時候,不該泡在兵部才對。

  「你找蕭尚書?請隨我來,我來為你引路。」

  程務挺為人並不是話很多的那種。

  但他也屬於嗜好兵法,有些用兵近痴的味道。

  素來佩服軍中名將。

  聽得是蘇大為,他的態度便有些不同。

  甚至主動熱情的替蘇大為引路,一邊走一邊閒談起來。

  蘇大為才知道,這貨是喜歡兵事,在本職做完後,沒事便喜歡往兵部跑,看看有些什麼新鮮戰報。

  如果有,他會第一時間求到手裡,細細研讀。

  據他自己說,兵部尚書蕭嗣業也頗喜歡他,有意將他徵召入兵部。

  可惜程務挺本身是左右領左右府的人。

  身為禁軍,若無李治點頭,他可沒法改舍下禁軍的差事,跑來兵部任職。

  兩人邊走邊聊,聊起兵法,程務挺一改往日的寡言少語,頗有些遇到知己之感。

  與蘇大為一直聊到兵部尚書蕭嗣業的公廨前,程德挺約好改日登門向蘇大為請教兵法,這才抱拳離去。

  「請幫我通傳一下,就說蘇大為求見。」

  站在公廨門前,蘇大為向守在階前的侍衛抱拳道。

  一人點點頭,走進去通傳。

  過了片刻,這名侍衛出來,身後還帶著一人。

  跟著侍衛出來的人,一見蘇大為,便忍不住大呼小叫起來。

  「蘇帥,真的是你?」

  此人身高臂長,眉目俊朗。

  嘴角微翹,給人一種未語先笑之感。

  一見蘇大為,先大笑起來,向蘇大為行了叉手禮,然後湊上來,又自來熟的,頗有幾分得意的小聲問:「蘇帥,你來求見蕭尚書,該不會是想走走門子,討個實職肥差吧?」

  第三十一章 世事洞明

  來者,正是高崇文。

  安東都護高侃之子。

  在離開百濟前,高侃將他交託與蘇大為。

  但蘇大為回長安後,有心避嫌,與他們的聯繫也少了起來。

  最近幾個月忙著長安縣的案件,安心做他的不良帥,與高崇文和李辯等人,更是沒有了交集。

  高崇文還在對蘇大為提眉弄眼,冷不防身後傳來一聲咳嗽。

  他好像背後被人抽了一鞭子般,立刻挺起胸膛,面色摒住,垂手立在道旁:「蘇帥,請隨我來。」

  蘇大為看了眼他,再看了眼站在階上咳嗽的李思文。

  向後者微微點頭。

  跟著高崇文拾級走入公廨。

  一進大廳,首先看到的是一副如屏風般的巨大地圖。

  立於廳中。

  數名將領正圍在地圖前,指著地圖小聲議論著什麼。

  轉過屏風地圖,一眼看到地圖後的事物,蘇大為眼前一亮。

  沙盤。

  這種東西原本是後世才有,但是蘇大為在征西突厥時,就曾親手用彩色陶泥做過簡易的沙盤。

  當時他做的還比較粗糙。

  不過蘇定方見過後,大為讚賞。

  之前在征倭國時,蘇大為也曾用過。

  不過這只是蘇大為為了用兵時,對地形加深了解才做的,當時並沒有想太多。

  現在,在兵部這裡看到的沙盤,看起來更加完善和精緻,規模也更大。

  顯然用沙盤來代替傳統地圖的做法,已經在兵部慢慢推廣開了。

  這對提升唐軍的戰力,好處顯而易見。

  蘇大為跟著高崇文和李思文走進來,繞開圍著沙盤討論的數名將領。

  這些人里,還有蘇大為熟悉的臉龐。

  有李謹行,也有李辯。

  高崇文屬於話癆,在一旁小聲道:「蘇帥,我們這些人現在弘文館求學,順便在兵部走動一下,一來做點事,二來,也可以增加兵事閱歷。」

  大唐官學,號稱「六學二館」。

  六學是指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這六門,隸屬國子監。

  二館是指弘文館與崇文館。

  其中,弘文館本中太祖武德四年設立,初名修文館,屬門下省。

  武德九年,太宗即位,始改稱弘文館。

  置生徒數十名,大多是皇族勛戚子弟,學習經史書法。

  入弘文館,地位比國子監六學的學生顯赫得多。

  高崇文說完,嘴角不自覺得向上微微揚起。

  他拉了拉蘇大為的衣角,頗有些得意道:「坐在桌案上的那位,就是兵部尚書蕭嗣業,這老頭很嚴厲,一會蘇帥你少說話,看我的眼色行……」

  高崇文還要繼續說下去,卻見坐在桌案前的蕭嗣業忽然站起來,眼中閃過驚喜之色:「蘇大為,你怎麼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