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還不算在父族那邊的武氏。

  因為早年武氏欺凌楊氏和武媚娘,武元慶和武元爽這兩個異母的混帳哥哥,倒沒沾到多少光。

  武元慶被武媚娘外放為龍州刺史。

  龍州,大概在後世廣西崇左市轄,龍州縣一帶。

  說是刺史,等同流放了。

  武元爽開始還好,武媚封后,他被升為少府少監。

  但是沒多久武媚娘讓他出任濠州刺史,後又因事流放振州。

  後世海南三亞。

  一個海南,一個廣西,在唐朝,基本都是原始叢林,蠻荒瘴癘之所。

  發配去那邊,基本就是閻王爺點名。

  除了這兩個倒霉蛋,其他但凡能和武媚娘沾上一星半點關係的,無不雞犬升天。

  此時的武媚娘,早已非是當年一心許佛的明空法師。

  在她身邊,身後,已經形成龐大的外戚利益團體。

  這還是李治擅於平衡內外,有心壓制的結果。

  若不然,按漢時的情況,只怕武媚娘的親族會膨脹得更加可怕。

  「權力……權力真如怪獸一般。」

  「寺卿,你說什麼?」

  「沒什麼,對了……」

  蘇大為將卷宗合上,微微閉眼回憶了一下,方才看到的內容。

  過了片刻,將卷宗推向李博:「可以還回去了,還了過來,我再和你說一下昨日被刺的案子。」

  「是。」

  李博拱了拱手,將這些卷宗收起。

  捧在懷裡歸還給檔案室。

  蘇大為腦中,趁此功夫,還在翻來覆去的想。

  武媚身邊的那些人,那些關係和人脈,已經複雜如蛛網。

  別說郭行真,在武后身邊,現在的道士,又何止一個郭行真。

  如潘師正、劉道合,這些都是鼎鼎大名的道家高人。

  那些沒聽過名字的各道各派,就更多了。

  賀蘭敏之身邊,都聚了不少能人異士,何況在武媚娘那裡。

  李治是否知道這一切情況?

  他應該是知道的。

  李治的手段好像是盡力打壓武媚在朝中的勢力滲透。

  是一種既用,且防的策略。

  因為他的身體不好,需要武媚幫他處理繁雜事務。

  同時推武媚出去,可以吸引朝臣的火力,所有朝臣的針對目標,都朝著武媚。

  李治可以藏在武媚身後,從容布局,去推動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武媚娘對他來說,不可替代。

  但李治也是英明之主,他也防著武媚娘坐大。

  所以對朝中朝臣和武媚娘的關係,盯得還是比較緊。

  一些明顯傾向武媚娘,妨礙了整體平衡的官員,都會被李治找到藉口,一一定點拔除。

  在權勢上李治是壓制武后一族。

  但是在錢財和名望上,李治就不太管束了。

  大概李治是不太看得起所謂江湖上的異人之士。

  真正有本事的,大多都投效朝廷,比如太史局。

  所以也任由賀蘭敏之去折騰。

  將這些問題想透,蘇大為再看賀蘭敏之和郭行真,便有些明悟。

  自己,算是武媚娘身邊唯一的異類。

  自己投資武媚娘,或者說抱定武媚娘的大腿,是在武媚娘作為明空法師,最落寞的時候。

  所以與武媚娘建立起的交情和信任,非旁人可別。

  這一點,恐怕是賀蘭敏之這樣的人,難以想通的。

  沒有血緣關係,但卻比親人更得武媚娘的信賴。

  何況武媚身邊,最缺的就是朝中勢力。

  蘇大為雖不在朝中,但他身在戰場,掌握軍權,屬於軍中實權人物。

  而且上升潛力巨大。

  哪怕他現在回長安了,一旦邊疆有事,李治隨時都得起用。

  到那時,手握至少數萬大唐精銳的蘇大為,將是武媚娘最可靠的羽翼。

  更何況,蘇大為用兵有一個特點,最擅長召集僕從。

  他打西突厥,打百濟,打倭國,大量都是就地徵召僕從,而且發揮出不俗的戰力。

  而府兵精銳,蘇大為往往就帶上三個折衝府,兩千餘人。

  能打出這樣的戰績,實在令人側目。

  據方才卷宗上的資料,李治在接到蘇大為征倭的奏摺,在看到他的兵力配置時,當時是驚得站了起來。

  那麼胖大的皇帝陛下,平時連坐著都喘氣的人。

  在那一瞬間,居然幾乎跳著站起來,驚呼:「此人將為朕之臂掖乎?」

  張帝國臂掖,收盡邊疆土地。

  數百年前大漢,張掖之故事。

  第六章 玉華宮

  蘇大為能想到的,便是自己的存在,對賀蘭敏之和郭行真等人,是一種威脅。

  可是真相到底如何,也只能待以後查明。

  蘇大為提筆,在紙上輕輕寫下郭行真的名字。

  他初來大唐時,用毛筆寫字還頗不習慣,但這十來年的歷練,如今一筆字倒也似模似樣。

  「郭行真,這人還得繼續查,卷宗上的資料太過簡陋,你回頭找天字乙組,派他們細細挖一下,看看還能否挖出點東西來。」

  「好。」

  李博看了一眼,點頭應下。

  「至於賀蘭敏之那邊,明崇儼和他都有異人之能,不能等閒視之,也用天字組吧,看看天字丙組在不在,若在,就派他們暗中監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