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乎沒有提供武媚娘任何可靠的助力。

  至於娘家親人,至今引入宮的也只有其姐武順,其母楊氏。

  武媚娘真正掌握大權,要在李治駕崩之後。

  李治是一個非常擅常玩平衡之術、借力打力,隱身幕後,並且牢牢抓住權柄的「天可汗」。

  大唐的疆域在他手裡,達到巔峰。

  而這樣在一位雄主,後世居然會落個「懦弱」之名。

  蘇大為親眼見到李治的成長,自然不會有任何僥倖心理。

  整個大唐,最信任武媚娘,最防備武媚娘之人,只有李治。

  對於武媚娘,他既信且用。

  但對武媚娘身邊之人,他非常警惕和防備。

  蘇大為被武媚娘視為親弟,又是年輕一代將星,實在是武媚關係網中的「異類」。

  其身份,位置,在李治眼中,萬分敏感。

  蘇大為心如明鏡一般。

  他深吸了口氣,定了定神,拿出腹中已經想了無數次的答案,向李治抱拳道:「陛下,臣自跟邢國公習兵法以來,常記在心裡一句話,叫做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百濟雖已被我軍征服,但百濟王室與倭王乃血脈之親,世代交好。

  否則倭國也不會以傾國之力,率師遠征白江。

  若非有賴陛下神明,臣與劉仁軌適逢其會,在白江一舉擊破倭軍,若被數萬倭軍登陸,後果不堪設想。

  當時我們在泗沘城只有一萬唐軍,再加上數千新羅僕從。

  若倭軍與百濟叛軍相為奧援,再加一個高句麗,百濟局勢必然翻天覆地!」

  這番話,絕非危言悚聽,而是極有可能之事。

  幾萬倭軍,在海面上受限於戰船和戰術不如唐軍,被蘇大為和劉仁軌再加劉伯英,打得大敗。

  但這幾萬倭軍若是登陸上百濟,那戰鬥必將是另一個局面。

  前有倭軍,後有百濟叛軍。

  再加上心懷鬼胎的新羅人。

  還有高句麗在一旁虎視眈眈,這是必死之局。

  全賴蘇大為當時的反應快,而且連戰皆勝,在高句麗、新羅、百濟叛軍和倭軍沒有形成合圍之勢前,先襲取高句麗買召喚,劫去高句麗人的糧草。

  再返身打崩了扶餘豐這些百濟叛軍。

  接著再在白江口大破倭軍。

  最後挾著大勝,又用分化之策,裹挾了新羅世子金仁泰,使其與金法敏爭奪新羅王之位。

  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鎮守百濟泗沘城的唐軍,都將萬劫不復。

  但蘇大為硬是憑著強悍的智謀和執行力,在不可能中,打出一個時間差,打出一個大勝之局。

  如今的百濟能有這樣有利的局面,那是蘇大為帶著眾將士,拿命拚出來的。

  這番話,即便是心有猶疑的李治也不能不為之動容。

  李治聲音放緩道:「以朕留在百濟的兵力,能有現在的局面,殊為不易。」

  停了一停,他接著道:「既在白江打破倭國,何須再跨海遠征?」

  「陛下,倭國野心勃勃,陛下不在前線,不知倭人狂妄,若不重挫其野心,打掉他們的根基,只怕百濟永無寧日。」

  見李治面上不以為然,蘇大為急道:「陛下,倭國看似遙遠,但其國對大唐野心一直不小,一直向長安派駐細作,刺探大唐和陛下的隱私,並且倭國中大兄揚言,大唐不過爾爾,要派兵打敗唐軍,馬踏中國。」

  第一百二十章

  呯!

  以李治的城府,在這一瞬間,也覺腦仁一炸。

  伸手重重一掌擊在扶手上:「簡直狗膽包天!」

  蘇大為在心中暗自道:對不住了中大兄,誰叫你曾經狂妄的對著鬼室福信說過這些鬼話呢,不用你頂鍋實在說不過去。

  中大兄確實說過這種話,但那時唐軍還沒打下百濟,百濟正不斷攻打新羅。

  鬼室福信秘通倭國,打算百濟與倭國聯合出兵,共同吞併新羅。

  「倭人確實是狗膽包天,毫無對大唐敬畏之心,白江之敗,他們雖然損失慘重,但以臣對倭人的了解,他們必然會捲土重來。

  臣身為熊津都督,必須思慮長遠。

  打掉倭國,除掉隱患,實乃不得不為。

  並且……」

  蘇大為看了一眼李治的神色,放輕語調道:「將倭國納入大唐治下,新羅也能安定。」

  這話出口,紫宸殿內突然安靜了一瞬。

  李治,似乎頗有些意外的看了蘇大為一眼,那眼中的神情仿佛在說:原來你也想到了這一層。

  人的思維,是分層級的。

  真正有智慧的人,所看之事,往往比普通人看得更遠,想得更多。

  李治的目中隱隱有一絲複雜之色。

  這種神色,轉瞬即逝。

  蘇大為也來不及看懂,這位大唐帝王此時心中在想些什麼。

  但可以肯定一點,以李治的智慧,此時一定明白了蘇大為的第二層用意。

  第一層,是為了穩定百濟的局面,防止倭國持續用兵侵擾。

  第二層,是為了看住新羅。

  這個小弟,雖然之前表現馴服,但並不意味著新羅人就會一直乖乖聽話。

  隨著大唐在半島占有絕對的強勢,新羅人也開始生出別的心思。

  擔心被大唐像對百濟和高句麗那樣吞併,國策必然從親唐,到拒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