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巷外傳來馬車門開合的聲音,還有人匆匆的腳步聲。

  間夾著一個太監陰柔討好的聲音。

  「蘇郎君,哎呦,你總算出來了,宮裡陛下和皇后都急了,您請上車,小的給您掌燈,當心著腳下……」

  隨著王伏勝略帶諂媚的聲音,車輪轆轆,馬車四腳懸掛的氣死風燈搖曳著。

  向著宮裡的方向,轉瞬遠去。

  第一百一十七章 紫宸問對(上)

  大唐顯慶二年,在皇后武媚娘的主張下,洛陽被提升為大唐帝國的東都。

  朝廷在洛陽設有各部門的分支機構。

  將東都漸漸建設為大唐的陪都。

  這個過程,在後來的武周時期,達到頂。

  洛陽也被武媚娘封為「神都」。

  當然,這些暫且都是後話。

  其實這一次蘇大為返回長安前,在路上還有所擔心,擔心需要去洛陽朝見李治與武媚娘。

  據說前兩年蘇定方征服百濟,帶回的百濟國王扶餘義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便是於東都洛陽紫微城正南門——則天門進入,進行獻俘儀式。

  好在半路上就聽說,二月份李治和武媚娘已經從洛陽迴轉長安。

  這也讓蘇大為暗自鬆了口氣,免了跑完洛陽還得跑回長安才能得見家人。

  只不過,他沒料到的是,此次入宮的路徑,與往常大不相同。

  經過比往日多出一倍的時間,最終,蘇大為經由玄武門,穿過西內苑,含光殿,經過龍首原,來到了大明宮。

  這一下,真的出乎蘇大為的預料。

  他在外作戰三年,長安居然有這番變化。

  實際上,因為李治頭風眩暈之症,武媚數次提出想讓李治在洛陽長住,但最後都被李治以政事為由,只是小住,便迴轉長安。

  最終,飽受病痛折磨的李治,在龍朔二年下令重修大明宮。

  「遣司稼少卿梁孝仁監造」,「命征盤石之匠,下荊揚之材,操斧執斤者萬人,涉債礫而登崔鬼;擇一干於千木,規大壯於喬枚」。

  由於皇帝的緊急需要,工程開展十分迅速。

  龍朔二年六月七日,制蓬萊宮諸門殿亭等名,至三年二月二日,稅十五州率口錢,修蓬萊宮(咸亨元年改名含元宮,長安元年復名大明宮),減京官一月傣,助修蓬萊宮。

  龍朔三年四月二十二日,移仗就蓬萊宮新作含元殿,二十五日,始御紫宸殿聽政,百僚奉賀,新宮成也」,新宮的修建僅用了十個半月的時間,可謂神速。

  同時在大明宮丹鳳門南面,辟丹鳳門大街。

  「置宮後,分詡善、永昌各為二坊」,「街廣一百三十步,南北盡二坊之地,南抵永興坊北門之東」。

  所以此次蘇大為參見李治,是被車駕接往大明宮。

  不再是往日熟悉的太極宮甘露點。

  李治和武媚娘自四月搬入大明宮,入住已經半年時間。

  自李治起,大唐將會有十七位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二百餘年。

  可以說,大明宮,是大唐帝國,真正的王氣所在,龍脈之所鍾。

  大明宮,紫宸殿。

  紫宸殿,是唐長安城大明宮中的第三大殿,是內朝殿堂,群臣在這裡朝見皇帝,稱為「入閣」。

  地位次於其南的外朝正衙含元殿和常朝宣政殿,其北是蓬萊殿。

  宣政殿北三十餘米處為紫宸門,紫宸門北六十米處為紫宸殿。

  蘇大為在太監王伏勝的帶領下,跟著幾名內侍,沿著寬闊巍峨的台階,拾級而上。

  眼角餘光所見,在台階兩旁,每隔十餘步,便有執儀刀昂首挺胸侍於殿下的千牛衛。

  一身明晃晃的衣甲,在亮如白晝的鯨油燈照耀下,威風凜凜。

  整個大明宮,比過去的太極宮更要恢弘大氣。

  大唐以大為美。

  宮殿要大氣,人要大氣,行事氣派也要大。

  站在紫宸殿外,耳中聽到王伏勝在殿外小心翼翼的叩首,請求朝見天子。

  殿內太監的通傳聲,漸漸離遠。

  等待片刻後,方才聽到殿內有人竊竊私語,然後有妙齡宮女自殿內出,向王伏勝說了幾句。

  王伏勝才敢站起身,側立於道旁,伸手示意:「蘇郎君請隨我來。」

  蘇大為點點頭。

  到了這裡,方才領路的太監和宮女們四散散開,不得再進入。

  只有王伏勝拿起一柄拂塵,拂了拂,好像要拂去兩人身上的塵土。

  做了這番,方才躬身領路。

  帶著蘇大為跨過高高的門檻,邁入紫宸殿。

  進入殿中,感覺又是不同。

  不同於前朝的含元殿,和中朝的宣政殿。

  紫宸殿屬內廷,一般只有心腹要員,才得以在這裡受到天子的接待。

  但是話說回來,紫宸殿畢竟屬於內朝議事之所,比之過去蘇大為在太極宮的甘露殿,受到李治和武媚娘的接待,似乎又有些不同。

  但是具體哪裡不同,蘇大為一時也說不上來。

  只是眼角餘光看到殿裡的裝飾富麗堂皇,極具奢華。

  光是壁上那煌煌艷麗的唐彩描畫,貼金飾銀,鑲嵌明珠,已經令人嘆為觀止。

  還有殿頂,以大如拇指,小如豆粒般的珠玉寶石,構織成諸天星子,更是令人目眩神迷。

  更不提殿內的擺設,有來自兩萬里外薩珊、吐火羅、波斯等國的奇珍異寶,合香金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