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馬車的門帘掀開,露出一位中年官員的臉龐。

  看著此人倒是有些面生,應該未曾見過。

  不過在蘇大為身邊的親兵,卻有人隱約發出驚呼聲。

  「太原王家!」

  蘇大為向身旁掃了一眼:「王家?」

  馬車內那人向蘇大為正正衣冠,抱拳道:「在下太原王氏,王茂叔,現為諫議大夫,因見將軍旗號,像是一位朋友提到過的熊津都督,故而發問,還請見諒。」

  「原來是諫議大夫。」

  蘇大為忙向對方抱拳見禮。

  腦子裡搜腸刮肚的思索著,這個太原王家,都有哪些名人。

  好在親兵中有人小聲提醒:「太原王氏可追到秦國名將王翦,第四十九任家主王福畤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第五十世家主王劭,拜博士官,即諫議大夫之父。」

  「王福畤,王劭,王茂叔……」

  蘇大為仔細一想,突然靈光一閃,想起一人,忙向馬車中的王茂叔抱拳道:「諫議大夫說的朋友,可是太原王勃?」

  太原王家,那不就是初唐四傑里王勃的家族嗎?

  初唐四傑里,駱賓王、盧照鄰都和自己打過交道,現在就是楊炯和王勃還未曾見過。

  不過這些文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沒準就是駱賓王那個大嘴巴,說給王勃,王勃又在王茂叔那裡提起過自己。

  就在蘇大為如此想時,只見馬車中的王茂叔臉上露出古怪之色:「王勃是在下族叔,年方十三,敢問蘇都督從何處得知他的名字?」

  啊?

  害!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月令

  還是歷史學得不夠好啊。

  沒想到王勃還這麼年輕。

  十三……

  鬧烏龍了。

  好在王茂叔自己給蘇大為解了圍了。

  「吾叔年齒雖幼,不過他自幼例是裡間有名的神童,十歲便熟讀六經,現下正隨曹元在長安學醫,蘇都督據說也是長安人氏?或許此前聽說過吾叔。」

  「哈哈,可能是,以前在哪裡聽說過,一時忘記了。」

  蘇大為尷尬一笑,沖王茂叔抱拳道:「不知諫議大夫此次是?」

  「我回長安敘職。」

  王茂叔才說了一句,忽見隊伍鬆動,馬車再次開動起來。

  他忙向蘇大為抱拳道:「在下先行一步,若有機會,到長安再請蘇都督飲酒。」

  「客氣了。」

  蘇大為在馬上抱拳,看著王家的馬車遠去。

  忽然想起,他還沒說是從何處聽說自己的名字。

  這個王茂叔……

  搖搖頭,輕輕一提馬韁,扭頭向方才出言提醒自己的親兵看去:「你到王家倒是熟悉。」

  「嘿嘿,都督,我這是家學淵源。」

  那名親兵生得身高臂長,眉目俊朗。

  嘴角微翹,給人一種未語先笑之感。

  見蘇大為看過來,他頗有些自得的挺起胸膛。

  坐在馬車裡的聶蘇看到這一幕,不禁忍俊不禁。

  這位親兵,說來也是頗有來頭之人。

  乃是高侃之子。

  高侃之前在李勣麾下,同征高句麗。

  最近聽說已經因功封為安東都護。

  至於為何他的兒子高崇文會在蘇大為的身邊。

  這是唐軍武將圈子裡一個不成文的慣例。

  嗯,說人話,就是我們這些老將老了,看蘇大為最近上升的勢頭不錯,而且又年輕。

  你看我這不成器的兒子,到你那裡鍛鍊鍛鍊如何?

  就是這麼回事。

  俗稱人情關係里的關係戶。

  武將間,互相把親人送對方軍中去歷練,今後有個進身之階,都是常態。

  放到自己面前,不好調教,難以下狠手去錘鍊。

  而且以後有功,也不便保舉。

  送親朋故舊那裡,就方便多了。

  蘇大為現在這裡,高崇文絕不是第一個。

  像折衝都尉,有個叫李謹行的,還有個李辯的,都是李勣送來的人。

  儘管蘇大為表示回長安,自己就要兵馬入庫,馬放南山。

  但是李勣和高侃這幫老頭,一個個鬼精鬼靈的,異口同聲說不打仗不要緊,就他們跟著你,你看著教訓就行了。

  該打就打,該罵就罵,別手軟。

  放手施為。

  開玩笑,在大唐還愁沒仗打?

  就你蘇大為的本事,你在長安能閒下來,才是咄咄怪事。

  「高舍雞,高舍雞人呢?死哪去了,沒點眼力勁的,還不幫都督牽馬。」

  高崇文轉頭大聲喊。

  高崇文出自渤海高氏,身上難免有些世家大族的習氣。

  蘇大為隊伍中,一個衣衫襤褸,卻難掩身形健碩的少年人走出來,一聲不吭的替蘇大為牽馬。

  卻又被高崇文喝罵忘了行禮。

  蘇大為見這少年雖不言語,但眼神卻透著堅韌之色,話不多,做事從不偷奸耍滑,倒有些欣賞。

  唐軍出征,除了財貨,最大的收穫,來自奴隸。

  大戰之後,總會抓到不少逃人,運回長安,送入牙人行發賣,又是一筆收入。

  這些奴隸,要麼流入大族之中,充任底層勞力。

  要麼被送入礦井和匠坊,充做苦工。

  還有略有姿色的女子,流入各家,或煙花之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