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她飾演的是一位趕在79年最後一批下鄉去生產隊的女知青。
但不是那種單純的遇見愛人談戀愛的故事,故事主線和女主人公的事業發展交織在一起,相互推進。
身為城裡來的知青,她熟讀馬列,隨身攜帶著□□,對裡面的各個句子熟背在心,尤其是當初主席在《民眾大聯合》中說的,看得她熱血沸騰,恨不得在一片天地中大施拳腳。
然而內心有遠大抱負的她,剛村里,就因為溝通不暢問題熄滅了熱情。
連續努力了快一個星期,知青她發現村子裡的人還是不肯接納她。
就算她再如何努力幹活,那些人似乎都和她有著一段遙遠的距離,表面上挺是客氣,然而一說到再深入的話題,他們就生疏得很。
好在她和同隊下鄉的知青關係處得還不錯,但是也不算很好。
在和同隊知青的一次長談後,她發現自己和他們是不一樣的——來這的大多數人,覺得這的活比其他地方輕鬆,只是想要快點混過這日子。
她難得迷茫,夜裡跑到湖邊,難過之時想到了自己逝世的母親,假裝母親還在,低聲軟語地朝她傾訴自己的心事。
說到後面,她像是再也崩不住難受,嗚咽哭了起來。
住附近的一個男生聽見哭聲,以為是有人在欺負人,提著油燈出來,發現是村里這陣來的女知青。
他尷尬地拿了乾淨的布給她,讓她擦去淚水。
女知青認識他,她借住的村民經常有提到過他,似乎和那村民是親戚,不過關係比較遠就是了。
也許是淚水暫時糊了理智,她頂著一雙淚眸直白地問:「你們都不喜歡我,是嗎?」
男生支支吾吾,委婉地和她說,她還沒有去掉那股子城裡氣,大家都不好意思接近她。
兩人處著處著,關係也就近了,在男生的幫助下,她學會了和村民打交道,後面做起事也容易了很多,村里人都很喜歡這個女知青。
畢竟除了她,其他知青都不怎麼主動提出給村里小孩改善教學,還提出了什麼故事表演,將各種道理融入到表演班子演出來的故事裡面,讓村里在鎮上領導面前狠狠地爭了一把光。
但她的路子也不是一片平和的,中途也惹過爭議,也有村民嫌她事多煩人,面對這樣的事情,她從一開始的青澀尷尬,到後來的遊刃有餘,整個人物的成長變化非常明顯。
漸漸的,女知青和那夜同她聊天的男生有了情誼,兩人一起學習,一起說要去高考。
可好景不長,父親擔心女兒一個人在鄉下,想盡辦法讓她返了鄉。
不想因為一個男人讓從小疼愛她的父親難過,她選擇了離開。
離開前,她和他約定好,高考後大學見。
後來,她考上了兩人約定好的大學,卻沒有見到他。
她努力找著機會,托人打聽那人情況,才知道他高考落榜,沒多久後就結婚了,在村里當了個教書先生,日子看上去挺滋潤。
雖然結尾看上去是悲劇式結尾,畢竟有情人不成眷屬,但從某種意義而言,這是個喜劇——
女主人公從頭到尾都是獨立的,而她的成長也是實打實的。
那段年少青澀如酸李子的戀情,只不過是襯托獲得與成長的調味罷了。
電影播放後的上座率還挺不錯,畢竟這個年頭,很少見到見到以刻畫女性為主的題材,年頭才出了一部,現在又來了一部,一些敏感的人察覺到了不一樣的風聲。
二來則是因為,飾演女主角的演員長相美麗,演技到位,儼然就是知青本人。
電影那種不斷碰南牆不斷成長的感覺,給這個年代觀眾帶來了一種類似的爽文的滿足感。
電影播出沒多久,有人就和導演打聽顧倩這名演員。
這年頭娛樂影視公司才剛有了苗頭,大多數藝人不是附屬於體制,就是當個體戶。
顧倩沒有打算綁在什麼公司下面,她當初選擇拍戲,是為了解決家裡經濟負擔,如今顧雪蘭事業發展良好,顧杳自己也有錢買了別墅,已經不為錢這件事情發愁了。
不過,來都來了,她總不能在還沒濺出什麼水花時就離開。
片約紛至沓來,顧倩認的乾親爸爸高浩羽親自過來當個臨時經紀人,和她一起篩選。
「你學業方面,應該還不錯吧?」高浩羽沒話找話說道。
他似乎記得顧倩在上個劇組拍戲中途去過什麼數學奧賽,想來成績應該還挺不錯的,他應該不用擔心顧倩跟不上學習,可以放心地幫她挑片約。
「還成。」顧倩點頭。
「那行。」
兩人簡短地說完這個話題,又討論起哪個片約比較合適。
顧倩這邊忙活著,顧杳也在忙活。
她在忙著給媽媽出的新產品試吃,媽媽說她是小試吃官,要她好好地給味道評價的。
歲歲如今大了,顧雪蘭為了進一步擴大名氣,想出幾款保質期長一點的零食,可以放在各大商場的食物櫃檯上售賣,也能擴大點資金來源,避免盈利模式單一。
不過這樣一來,就得建專門的廠子來生產零食。
手頭上的資金不夠完全支撐建廠買地這件事情,顧雪蘭和銀行辦了貸款手續,因為歲歲的財務流水還挺不錯,銀行那邊核實後便通過了申請。
但不是那種單純的遇見愛人談戀愛的故事,故事主線和女主人公的事業發展交織在一起,相互推進。
身為城裡來的知青,她熟讀馬列,隨身攜帶著□□,對裡面的各個句子熟背在心,尤其是當初主席在《民眾大聯合》中說的,看得她熱血沸騰,恨不得在一片天地中大施拳腳。
然而內心有遠大抱負的她,剛村里,就因為溝通不暢問題熄滅了熱情。
連續努力了快一個星期,知青她發現村子裡的人還是不肯接納她。
就算她再如何努力幹活,那些人似乎都和她有著一段遙遠的距離,表面上挺是客氣,然而一說到再深入的話題,他們就生疏得很。
好在她和同隊下鄉的知青關係處得還不錯,但是也不算很好。
在和同隊知青的一次長談後,她發現自己和他們是不一樣的——來這的大多數人,覺得這的活比其他地方輕鬆,只是想要快點混過這日子。
她難得迷茫,夜裡跑到湖邊,難過之時想到了自己逝世的母親,假裝母親還在,低聲軟語地朝她傾訴自己的心事。
說到後面,她像是再也崩不住難受,嗚咽哭了起來。
住附近的一個男生聽見哭聲,以為是有人在欺負人,提著油燈出來,發現是村里這陣來的女知青。
他尷尬地拿了乾淨的布給她,讓她擦去淚水。
女知青認識他,她借住的村民經常有提到過他,似乎和那村民是親戚,不過關係比較遠就是了。
也許是淚水暫時糊了理智,她頂著一雙淚眸直白地問:「你們都不喜歡我,是嗎?」
男生支支吾吾,委婉地和她說,她還沒有去掉那股子城裡氣,大家都不好意思接近她。
兩人處著處著,關係也就近了,在男生的幫助下,她學會了和村民打交道,後面做起事也容易了很多,村里人都很喜歡這個女知青。
畢竟除了她,其他知青都不怎麼主動提出給村里小孩改善教學,還提出了什麼故事表演,將各種道理融入到表演班子演出來的故事裡面,讓村里在鎮上領導面前狠狠地爭了一把光。
但她的路子也不是一片平和的,中途也惹過爭議,也有村民嫌她事多煩人,面對這樣的事情,她從一開始的青澀尷尬,到後來的遊刃有餘,整個人物的成長變化非常明顯。
漸漸的,女知青和那夜同她聊天的男生有了情誼,兩人一起學習,一起說要去高考。
可好景不長,父親擔心女兒一個人在鄉下,想盡辦法讓她返了鄉。
不想因為一個男人讓從小疼愛她的父親難過,她選擇了離開。
離開前,她和他約定好,高考後大學見。
後來,她考上了兩人約定好的大學,卻沒有見到他。
她努力找著機會,托人打聽那人情況,才知道他高考落榜,沒多久後就結婚了,在村里當了個教書先生,日子看上去挺滋潤。
雖然結尾看上去是悲劇式結尾,畢竟有情人不成眷屬,但從某種意義而言,這是個喜劇——
女主人公從頭到尾都是獨立的,而她的成長也是實打實的。
那段年少青澀如酸李子的戀情,只不過是襯托獲得與成長的調味罷了。
電影播放後的上座率還挺不錯,畢竟這個年頭,很少見到見到以刻畫女性為主的題材,年頭才出了一部,現在又來了一部,一些敏感的人察覺到了不一樣的風聲。
二來則是因為,飾演女主角的演員長相美麗,演技到位,儼然就是知青本人。
電影那種不斷碰南牆不斷成長的感覺,給這個年代觀眾帶來了一種類似的爽文的滿足感。
電影播出沒多久,有人就和導演打聽顧倩這名演員。
這年頭娛樂影視公司才剛有了苗頭,大多數藝人不是附屬於體制,就是當個體戶。
顧倩沒有打算綁在什麼公司下面,她當初選擇拍戲,是為了解決家裡經濟負擔,如今顧雪蘭事業發展良好,顧杳自己也有錢買了別墅,已經不為錢這件事情發愁了。
不過,來都來了,她總不能在還沒濺出什麼水花時就離開。
片約紛至沓來,顧倩認的乾親爸爸高浩羽親自過來當個臨時經紀人,和她一起篩選。
「你學業方面,應該還不錯吧?」高浩羽沒話找話說道。
他似乎記得顧倩在上個劇組拍戲中途去過什麼數學奧賽,想來成績應該還挺不錯的,他應該不用擔心顧倩跟不上學習,可以放心地幫她挑片約。
「還成。」顧倩點頭。
「那行。」
兩人簡短地說完這個話題,又討論起哪個片約比較合適。
顧倩這邊忙活著,顧杳也在忙活。
她在忙著給媽媽出的新產品試吃,媽媽說她是小試吃官,要她好好地給味道評價的。
歲歲如今大了,顧雪蘭為了進一步擴大名氣,想出幾款保質期長一點的零食,可以放在各大商場的食物櫃檯上售賣,也能擴大點資金來源,避免盈利模式單一。
不過這樣一來,就得建專門的廠子來生產零食。
手頭上的資金不夠完全支撐建廠買地這件事情,顧雪蘭和銀行辦了貸款手續,因為歲歲的財務流水還挺不錯,銀行那邊核實後便通過了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