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
又看向宗劉氏懷裡的孩子:「劉娘子,這邊是你家的小郎君?」
宗劉氏坐下後接了茶,道謝:「對,阿澤是我幼子,前頭還有一個老大,只那小子是個混的,在家中待不住,叫他爹帶去鋪中幫著幹些瑣碎了。」
「你家也是開的鋪子?在哪兒呀?」喬妹兒對這個比較感興趣,就坐在靠近門口的地方,也能顧著屋裡的孩子。
「隨意的買些雜貨,本就是雜貨鋪子,規整也不麻煩。」宗劉氏道。
喬妹兒再一問,「喲,巧了,就在我家鋪子對門!我家是做吃食生意的!」
宗劉氏也眼睛一亮:「那喬家食鋪……瞧我,這名字,竟是沒想起來!」
二人都笑了起來,覺得這也是樁緣分。
喬妹兒就道:「對了,前幾日看你家有洗衣裳的,不知在何處找的?我家裡添了孩子,也忙得厲害。」
雖然她在這附近也住了許久,但有些事也是不太熟悉的,只要找人家來洗衣裳這事,她不太敢輕易相信。
畢竟接下來的一段時日,家裡就只有她和孩子倆人,最好還是要仔細琢磨,「家中人手不夠,總不能叫他們回來看著我們娘倆。」
「是個來京里討生活的鄉里人。」宗劉氏一五一十的說了,而後又笑:「你倒是會討巧,咱們這些帶孩子的,最怕的就是心裡不穩當的人,這婦人我家男人可是在搬家之前就打聽了的,到了之後才簽了書的,人穩當得很!」
「回頭我男人家來了,我問問是哪個中人,再來與你說。」
「我瞧著劉娘子你親切,」喬妹兒也打得是這個注意,她沒什麼不好意思說的,「來,吃點心,這些都是自家做的,不值錢。」
宗劉氏上門也是帶了禮的,想著兩家孩子年歲相當,便也打算常來常往,一時間,倒也沒推來推去的。
只她頭一轉,看到小兒子後,臉上瞬間就怒了,壓著嗓子吼:「宗澤!你給我滾回來!」
又有些不好意思的看著喬妹兒:「這孩子總是這般,比家大哥還皮實。」
喬妹兒招招手,「來,吃塊點心。」又叫宗劉氏小心一些:「孩子小,那軟和的叫他抿一抿,莫叫整塊咽下去。」
宗劉氏自是仔細不提。
倒是喬妹兒自己,看著眼前這個才過一周歲的小娃,腦子裡使勁的扒拉著:宗澤啊?
同名同姓的吧?
因為上輩子是知道宋朝最後兩個皇帝有多奇葩的,所以對於那個六十多歲開始打金人宋朝名將也是聽說過的,畢竟岳飛就是對方啟用的。
就是吧,那個宗澤好像是浙江人?一家子都是種地的?聽說他十幾歲的時候才走出大山?
正想著呢,宗劉氏沒耐心了,一巴掌將點心拍碎,而後倒在碗裡,放在小桌子上,「自己舔著吃!」
磨磨唧唧的,掌心裡全是口水。
喬妹兒:「……」
喬妹兒嘴角抽了抽,從桌子下頭的小隔間拿了一個小木勺出來:「滿滿舀著罷。」
「謝謝!」一周歲的孩子說話都比較簡便,又見有吃的,頓時頭也不抬。
喬妹兒心說同名同姓多得是,很可能是她想多的。
也希望是她想多了,畢竟如果是真的,那也就是說六十多年後,大宋就接近嗝屁了!
那多嚇人呀!
聽說最後那倆傻缺,可是將整個京都的女性都抓去給他們的金人爸爸的,雖然到那時候她可能就八十多了,但……喬妹兒覺得,要真是那樣,她活到七十就可以了,千萬別叫她看到子孫遭罪。
這麼一想,就覺得趙晚應該接受再嚴厲一些的教育,可千萬別養出那些腦殘的子孫。
正想著這肯定是個巧合,沒想到宗劉氏看著乖巧的兒子,慈母心又上來了:「還是京都好呀!他們這兩兄弟倒是生在了好時候,想我家原本在那婺州討生活,那處多山,耕地也辛苦,宗家幾輩子都在山裡頭耕種,好在讀了一些個書,我家男人也是自小兒認識幾個字的。」
「種地真的是太難了,為了家中孩子,我公爹便做主拿家裡幾輩子的積攢下來銀錢,出了山,在婺州做了些小生意。這不,積攢了一些家資,也學了那孟母三遷,自然是越靠近京都對孩子越好。」
「再加上我家大兒子也要進學了,小的這個剛出生,也需要更好的環境,便都搬了來。」說著,她嘆了口氣:「就沒想到這開封府樣樣價貴,房鋪一買,兜里就乾淨了。」
喬妹兒:「……」
你為何是浙江人呀!
剛還在安慰自己是巧合呢!
為啥你家是浙江人就算了,還姓宗,姓宗就算了,還有個二兒子叫宗澤呀!
喬妹兒勉強笑了笑:「只要勤快一點,那就餓不著。」
宗劉氏就笑:「這話確實,都是討生活的,誰會懶到把自己餓著。」
喬妹兒神思有些飄忽,正在努力想著那徽欽二帝叫啥名兒,打算以後這有皇子出生就對名字,對上了就趕緊扯著一家老小跑。
雖然如果真的戰火紛起,跑到哪裡都一樣,但她寧願到山裡當個野人,也不想哪一日起來後發現自家兒媳女兒孫女什麼的都被抓了呀!
畢竟別的王朝滅亡,那老百姓躲一躲,該咋過日子就還咋過日子,畢竟開封府是京都,敵人總不可能搶個空殼子。
宗劉氏坐下後接了茶,道謝:「對,阿澤是我幼子,前頭還有一個老大,只那小子是個混的,在家中待不住,叫他爹帶去鋪中幫著幹些瑣碎了。」
「你家也是開的鋪子?在哪兒呀?」喬妹兒對這個比較感興趣,就坐在靠近門口的地方,也能顧著屋裡的孩子。
「隨意的買些雜貨,本就是雜貨鋪子,規整也不麻煩。」宗劉氏道。
喬妹兒再一問,「喲,巧了,就在我家鋪子對門!我家是做吃食生意的!」
宗劉氏也眼睛一亮:「那喬家食鋪……瞧我,這名字,竟是沒想起來!」
二人都笑了起來,覺得這也是樁緣分。
喬妹兒就道:「對了,前幾日看你家有洗衣裳的,不知在何處找的?我家裡添了孩子,也忙得厲害。」
雖然她在這附近也住了許久,但有些事也是不太熟悉的,只要找人家來洗衣裳這事,她不太敢輕易相信。
畢竟接下來的一段時日,家裡就只有她和孩子倆人,最好還是要仔細琢磨,「家中人手不夠,總不能叫他們回來看著我們娘倆。」
「是個來京里討生活的鄉里人。」宗劉氏一五一十的說了,而後又笑:「你倒是會討巧,咱們這些帶孩子的,最怕的就是心裡不穩當的人,這婦人我家男人可是在搬家之前就打聽了的,到了之後才簽了書的,人穩當得很!」
「回頭我男人家來了,我問問是哪個中人,再來與你說。」
「我瞧著劉娘子你親切,」喬妹兒也打得是這個注意,她沒什麼不好意思說的,「來,吃點心,這些都是自家做的,不值錢。」
宗劉氏上門也是帶了禮的,想著兩家孩子年歲相當,便也打算常來常往,一時間,倒也沒推來推去的。
只她頭一轉,看到小兒子後,臉上瞬間就怒了,壓著嗓子吼:「宗澤!你給我滾回來!」
又有些不好意思的看著喬妹兒:「這孩子總是這般,比家大哥還皮實。」
喬妹兒招招手,「來,吃塊點心。」又叫宗劉氏小心一些:「孩子小,那軟和的叫他抿一抿,莫叫整塊咽下去。」
宗劉氏自是仔細不提。
倒是喬妹兒自己,看著眼前這個才過一周歲的小娃,腦子裡使勁的扒拉著:宗澤啊?
同名同姓的吧?
因為上輩子是知道宋朝最後兩個皇帝有多奇葩的,所以對於那個六十多歲開始打金人宋朝名將也是聽說過的,畢竟岳飛就是對方啟用的。
就是吧,那個宗澤好像是浙江人?一家子都是種地的?聽說他十幾歲的時候才走出大山?
正想著呢,宗劉氏沒耐心了,一巴掌將點心拍碎,而後倒在碗裡,放在小桌子上,「自己舔著吃!」
磨磨唧唧的,掌心裡全是口水。
喬妹兒:「……」
喬妹兒嘴角抽了抽,從桌子下頭的小隔間拿了一個小木勺出來:「滿滿舀著罷。」
「謝謝!」一周歲的孩子說話都比較簡便,又見有吃的,頓時頭也不抬。
喬妹兒心說同名同姓多得是,很可能是她想多的。
也希望是她想多了,畢竟如果是真的,那也就是說六十多年後,大宋就接近嗝屁了!
那多嚇人呀!
聽說最後那倆傻缺,可是將整個京都的女性都抓去給他們的金人爸爸的,雖然到那時候她可能就八十多了,但……喬妹兒覺得,要真是那樣,她活到七十就可以了,千萬別叫她看到子孫遭罪。
這麼一想,就覺得趙晚應該接受再嚴厲一些的教育,可千萬別養出那些腦殘的子孫。
正想著這肯定是個巧合,沒想到宗劉氏看著乖巧的兒子,慈母心又上來了:「還是京都好呀!他們這兩兄弟倒是生在了好時候,想我家原本在那婺州討生活,那處多山,耕地也辛苦,宗家幾輩子都在山裡頭耕種,好在讀了一些個書,我家男人也是自小兒認識幾個字的。」
「種地真的是太難了,為了家中孩子,我公爹便做主拿家裡幾輩子的積攢下來銀錢,出了山,在婺州做了些小生意。這不,積攢了一些家資,也學了那孟母三遷,自然是越靠近京都對孩子越好。」
「再加上我家大兒子也要進學了,小的這個剛出生,也需要更好的環境,便都搬了來。」說著,她嘆了口氣:「就沒想到這開封府樣樣價貴,房鋪一買,兜里就乾淨了。」
喬妹兒:「……」
你為何是浙江人呀!
剛還在安慰自己是巧合呢!
為啥你家是浙江人就算了,還姓宗,姓宗就算了,還有個二兒子叫宗澤呀!
喬妹兒勉強笑了笑:「只要勤快一點,那就餓不著。」
宗劉氏就笑:「這話確實,都是討生活的,誰會懶到把自己餓著。」
喬妹兒神思有些飄忽,正在努力想著那徽欽二帝叫啥名兒,打算以後這有皇子出生就對名字,對上了就趕緊扯著一家老小跑。
雖然如果真的戰火紛起,跑到哪裡都一樣,但她寧願到山裡當個野人,也不想哪一日起來後發現自家兒媳女兒孫女什麼的都被抓了呀!
畢竟別的王朝滅亡,那老百姓躲一躲,該咋過日子就還咋過日子,畢竟開封府是京都,敵人總不可能搶個空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