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韋恩漫不經心地伸手,好像要去接住那些粉末,然後放在鼻子邊上聞了聞。

  「這是空氣里細小的冰晶在折射太陽光,」詹妮弗敲敲雪地靴的後跟,對著屏幕說道,「因為南極的地勢原因,離中心點越遠,碰到暴風雪的可能性就越高。在暴風雪來臨之前,空氣中的濕度會大幅上升,這些潮濕的空氣因為低溫而凝結,但仍然漂浮在空中,就會出現這樣的畫面。」

  「我們得紮營了。」韋恩說。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是別想走啦。」詹妮弗搖頭。

  他們在雪丘附近安營紮寨,兩個帳篷合起來變成一個看著就結實的大帳篷,因為背包里有摺疊的小型發電機和爐子,他們就聽著外面的狂風,在帳篷里熱速食麵和小塊煮肉吃。這兩個背包就像百寶袋一樣,隨時隨地都能掏出新的東西,這才過去兩天,斯塔克的發明已經征服了所有觀眾。

  【諸位,我想嫁給鋼鐵俠。】

  【恕我直言,鋼鐵俠已經快結婚了,但是沒關係,我可以選擇直接去他手下工作,不知道有沒有員工優惠。】

  【這個東西也太方便了吧,想想當年如果有這種技術,很多倒在探險路上的偉大人物就不用那麼慘了。哪怕是近幾年我們也失去了很多登山家、冒險家,希望這個技術能推廣。】

  【你們忽略了一點,過去很多挑戰橫穿南極的冒險家並不是不想用雪地風箏,使他們並不會這項技術。伯格大神就會,所以他的行程就相對比較順利。】

  【我覺得哪怕所有人都會,他們也不會用的。詹妮弗這次挑戰的是在新型傘翼協助下在半個月內抵達目的地,重點在於挑戰人能多長時間地操作著從傘翼繩上下來的巨大拉力和滑行雪地風箏的能力。但對於一些想挑戰抗壓極限的冒險家來說,他們只會一次又一次地減少負重、減少攜帶的東西;以前伯格·奧斯蘭用了雪地風箏,後來的人就會想完全徒步;如果有人完全徒步了,說不定還會有人想負重。就跟爬珠峰的人從上去就行變成不帶氧氣瓶一樣。】

  這位觀眾的話使得許多人都沉默了。

  因為他們無法反駁:人類的冒險之路,歸根結底是用生命堆起來的道路,而人類永遠不會停止冒險,不會停止挑戰。

  坐在帳篷里的詹妮弗也在低頭看了手機之後露出沉思的表情。

  暴風雪過後,兩人重新開始前行,觀眾們驚訝地發現,布魯斯·韋恩的體力竟然還不錯,而詹妮弗在康復中似乎也恢復訓練得不錯,照這個速度下去他們真有可能實現節目組給的目標。

  這種預測在第十二天的時候達到了頂峰。

  此時他們已經離南極點非常接近了,沿途偶遇的人也越來越多。和許多人想像的不同,南極、尤其是靠近南極點的區域,並不是全然寂靜的,甚至在一些特定的道路上還很熱鬧。

  這些所謂的路都是被來回的車輛和雪橇壓出來的。

  他們經過的雪面上是兩道深深的車轍印,並有些許較淺的疊加在其上的車轍印。這些印子把雪地壓的非常平整,無論對雪橇還是滑雪板趕路來說都是如虎添翼。事實上,從龍尼冰架到南極點的路還算比較生了,如果是從南極點往萊弗里特冰川走,甚至還能遇上一條在雪原上被壓出來的公路,更加便捷、更加安全。

  快到南極點的時候,風漸漸小了起來,兩人不得不收起傘翼。

  從這裡開始,觀眾們幾乎每個小時都能見到兩三輛車。

  它們有的是小型的科考用車,上面插著各個國家的旗幟,較多的是星條旗、三色旗和五星紅旗;有些是超大型的拖拉機,它們長得怪模怪樣,背後拖著的一個三角形支架,三角形的橫槓上拖著一塊巨大的像布一樣的材料,上面粘著2×2或4×2排列的充氣袋。這些袋子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有著非常大的容量,耐寒耐磨耐壓,可以很好地保護需要運送的補給;還有一些則是卡車,在後面拖著建築用品、損壞的車輛甚至房車,幾乎每個拖掛底下都有像雪橇一樣的腳墊粘在本來應該安裝四個輪子的地方,以確保在雪地上的快速行進。

  在詹妮弗和韋恩拖著雪橇經過時,一名拖車司機還從窗口探出頭來和他們打招呼——更正,只和她打了招呼,對韋恩視若不見。這位司機的鬍子上掛著薄薄一層冰,頭上還在冒著煙,看起來造型十分獨特。他的拖拉機同樣也在冒煙,只不過這煙霧是灰色的。

  觀眾們倒沒人想那麼多,戴娜也只是覺得有點古怪,他們並不知道身處南極的詹妮弗在想什麼。

  一直到他們觸摸到象徵南極點的頂著金屬球的紅白柱子,她也沒有流露出什麼異樣。

  只在直播最後完全結束時,她才鬆了一口氣,靠到布魯斯肩膀上,抱怨道:「難怪自然之心先前要跳腳,連象徵最後一塊淨土的極地都有排放了......」

  可憐的韋恩先生正在揉自己酸得不行的大臂,現在也只好讓她靠著。

  「我確信我們會找出一種解決方式的。」他沉穩地說,「順便告知自然之心,它琢磨的那種平衡方式是行不通的,我們總不能把全世界一半人都殺了吧?」

  聞言詹妮弗拍了他一下。

  此時此刻他們還不知道,將來會有一個狂熱的環保主義者穿過星空降臨到地球上來。

  當然,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章節目錄